回覆列表
-
1 # 話題接龍
-
2 # 孤鸞迴響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你認為是矛盾也好,對立統一也罷,那是你的一種看法,一種理解。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是萬物相合而不是矛盾對立。
學書要得天趣,得中庸之美,得萬物自然,這是大美,與層次有關,古人評書法,龍躍天門,虎臥鳳閣。如蝦戲,如魚遊,志氣平和,不激不厲,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纖纖如如初月之昇天涯,落落乎如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及等等。我不認為這是矛盾,這與思想有關,初學時總想標新立異,而忘失本源,爭強好勝,眼裡多的是矛盾,多的是不順眼,一心想造險。
而學著學著,慢慢深入,見到高山,知道自己的無知之後,開始敬畏,開始紮根,開始收斂自己,打磨稜角,與書法相融,與眾人相融,與天地相融,相合相融,平安無事,然後摹勒,修行。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間不只有你一個人,有的是天下眾生,日月星辰,你只是其中的一個,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然後充實自己,得天下之大美。天地間不是離了某個人就不行了,矛盾是消亡,要適逢其會,讓他自己新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你說矛盾只是你眼睛只盯著末節,好惡之心,分辨之心太重,為什麼不能跳出來呢?相生相合。君子役物而不役於物,不要被物所迷。
一管之見,多批評,多包容,多指點。
矛盾關係是普遍存在於客觀世界方方面面的一種關係。尤其是在各種藝術形式中被廣泛運用,書法作為抽象的線條藝術也不例外。
矛盾是對立統一關係的邏輯術語。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的狀態。“矛盾”本身不是事物,也不是實體,它在本質上屬於事物的屬性關係。這種屬性關係是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特殊的關係就是“對立”,正是由於事物之間存在著這種對立關係,所以它們才能構成矛盾。書法中的矛盾關係大至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點畫1、從點到畫的形成方面來看
陰陽五行是中國傳統的樸素哲學,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一事物的衍生觀在書法的點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橫豎撇捺點折勾,皆始於一點,這一點尤如太極,縱向橫向執行而形成橫畫與豎畫,是為點畫生出的兩儀,當橫畫或豎畫產生了角度及形態的變化時,又產生了撇與捺,是為兩儀生四象。然後再由橫豎撇捺不斷綜合變化產生更多的筆畫形態。於是書法的“萬物”生焉。這個過程中,點與畫、橫與豎、撇與捺就存在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
2、從點畫形態來看
任何點畫均有長短、粗細、輕重、正倚等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點畫的形態是基於毛筆透過起行收、藏露、順逆、提按、使轉等行筆運動所產生的,在這個行筆的過程,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輕重、節奏的律動無不體現出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
二、字型結構1、字型結構的內涵
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智慧的是“全息”的太極世界觀。在這個“全息”的構架模式中,以“金木水火土”為基本元素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獲得一個最佳的存在狀態“中和”,只有“中和”是最和諧的存在狀態。否則任何的偏於強弱、盛衰的變化都會導致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情況出現。甚至還會走向極端的陰陽互換。結合到書法的理論與實踐中,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字都是一個“全息”的小太極。在這個小太極裡,可分出上下、左右的對立關係,而上下、左右同時又分別具有陰陽的關係。至於由上下結構再細分出的上中下結構,則對應著天人地三才的關係,左右結構再細分出的左中右結構,則對應是君與臣的關係。而這裡的臣在古時的朝堂上具有文臣武將的區別。天與地,文與武都是對立的矛盾的關係。但他們同時又是統一的。
2、結構處理的技巧
如何把一個字以全息的理念處理得恰到好處,是結體的關鍵所在。於是點畫或部首間是否對稱,是否避免雷同,是否需要迎讓、避就,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的,粗細、長短、高低、寬窄、肥瘦、大小、正倚等等對應的關係,在處理的細節上就顯得尤其重要。而這些處理技巧的運用本身就是在處理矛盾的關係。
三、章法佈局1、作品的構成來看
一點可為太極,一字可為太極,一篇亦是太極。既是太極便存在陰陽的對立關係。通篇的行與行之間有疏密之分,字與字之間有大小、肥瘦、長短之分,墨色有濃淡、乾溼、枯潤之分。甚至正文與落款之間的輕重之分,鈐印的陽文陰文之分以及數量之分。
2、作品的款式來看
以紙張的裁剪來看,有橫軸、豎軸,長條、斗方等不同形式。亦有中堂、對聯、扇面、團扇等諸多形式。在眾多豐富的款式中同樣存在著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
四、審美及其他除了上述書法最基本的幾個方面之外,書法發展史以及審美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比如篆書由於筆畫過於“繁瑣”,便產生了符合“簡化”需求的隸書。又如正書的書寫速度較慢,於是產生了適應快寫的“行”“草”。這些都屬於在處理矛盾的關係。
至於書法審美方面的矛盾就更多了,如“美書”與“醜書”之爭,“雄渾”與“秀媚”之別,“古雅”與“流俗”等等不一而足。
總之,書法中的矛盾關係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充分體現在書法藝術的共性美和個性美的對立統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