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伊人南山客

    自然科學好象是文藝復興的時候吧.

    原因:隨著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人民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面向現實世界,注重實踐的時代精神,激勵著人民以科學的態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釋自然現象。生產經驗的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

    標誌:這個不怎麼清楚了,只知道先有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再有開普勒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執行,然後就是伽利略證實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的正確性.伽利略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這就是近代自然科學革命在歐洲產生的歷史背景。

  • 2 # 齊君

    首先要知道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完成了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的產生,解放了人民思想,不再受統治者禁錮。極大促進了技術發展和新型科技的創新。

    主要產生西方的原因

    1.西方首次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政治制度相對寬容公正。

    2.歐洲鼓勵思想解放和技術創新,工業革命成功,極大推動生產力和人類對於唯物主義的探索。

    3.歐洲統治者們鼓勵人民創新思想和人文主義教育。

    4.當時整個西方社會推崇科學教育,鼓勵人民發現真相,提倡科學實驗理論等先進思想和教育。

    而為什麼東方卻沒有發生近代科學,主要有幾下原因。

    1.數學缺乏論,當時的華人缺少偉大前進路程,缺乏探索發現,常常遇到無法解釋的事物時,歸往神學理論,和統治者控制宗教思想也有一定性原因。

    2.語言推崇論,因為中國有著遙遠的歷史,導致華人思想包括統治者思想固化,對於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有著不可思議的崇拜心理,就算是錯誤的,也不敢反駁,認為古代一切東西盡善盡美。

    3.態度決定論,當時的華人極度高傲自大,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不接受一切外來先進事物,最終導致自己成為別人的屠刀下的羔羊。

    這種情況剛好和西方相反,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率先比東方產生近代教育。

  • 3 # 欣悅CCli

    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歐洲最先建立起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政治制度相對寬泛。

    2.歐洲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有生產力的推動。

    3.歐洲政府推動科學發展。

    4.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

    5.歐洲科學家的努力。

    擴充套件資料:

    早在 13 世紀時, 羅吉爾·培根就曾提倡科學實驗, 由於時代的限制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達·芬奇在反對教會和經院哲學的鬥爭中,主張向大自然請教, 提倡實驗方法, 認為科學如果不是從實驗中產生並以一種清晰實驗結束, 便是毫無用處的, 充滿荒謬的, 因為只有實驗才是確實性之母。

    達·芬奇被稱之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開路先鋒。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則是伽利略, 他生在義大利的比薩, 父親是個酷愛音樂和教學的貧困的貴族。父親的愛好和性格都在兒子身上重現。伽利略開始學的是醫學, 由於愛好數學, 轉而學習數學和物理學。

    透過對物理現象的獨立研究, 他發現了被奉為權威的亞里士多德的許多嚴重錯誤。儘管因此而遭到非議, 但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觀點同經驗和理性相符合便是正確的, 至於是否和旁人觀點一致則毫不在乎。他一生不僅宣傳哥白尼的天文學說, 而且發展了日心說。他利用合成的鏡片, 製成了天文望遠鏡, 透過觀測到的新事實, 批駁了經院哲學的教條。

    經院哲學認為, 球狀天體是絕對完備的, 太陽毫無瑕疵, 宇宙間只能有一個環繞中心。伽利略卻用觀測事實宣佈, 太陽有黑子, 月球表面有山谷, 木星有四個衛星, 猶如一個小太陽系。伽利略因用新的發現支援了哥白尼的學說, 被教會當做異端分子, 遭到了經院哲學的攻擊, 說他觸犯了亞里士多德的權威。

    1615 年, 羅馬教會傳訊伽利略, 教皇保羅五世警告他不得“持有、傳授或捍衛”哥白尼的理論。但是伽利略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他於 1632 年發表了轟動整個學術界的 《關於兩大世界體系(托勒密的和哥白尼的)的對話》 一書。

    這部著作被稱之為近代天文學的三部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另兩部是哥白尼的 《天體執行論》 和牛頓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33 年伽利略因發表 《對話》 再次受到羅馬教會的傳訊, 遭到刑訊逼供。伽利略被迫宣佈放棄信仰, 但仍被判處監禁。

    雖然如此, 他對科學的熱忱仍不減當年。在被監禁和半監禁的情況下, 在他一生的最後 9 年中,他一直進行著艱苦的科學研究工作, 完成了 《關於兩種新科學(力學和運動的位置)的談話與數學證明》 一書。這部書被秘密偷運到荷蘭於 1638 年出版。

    伽利略對天文學的貢獻固然重要, 從對科學的發展看, 他對力學的貢獻更為重要。由於伽利略的工作, 創立了動力學, 即關於運動物體的科學。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正比於物體的重量, 所以重物體要比輕物體降落得快。

    1586 年, 斯臺文曾作過一次實驗, 把兩隻重量不同的鉛球從 30 英尺的高度同時落下, 發現它們幾乎同時落到木板上, 重物體並不比輕物體下落得更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火箭有多大可能奪冠?哈登是否可以連得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