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猴78345271
-
2 # stemmer
老子定性了大道,大統一理論求定量。
我所理解的,老子的道德經中的道:自然道。
老子的道很老道,道德經,講兩字:道、德。
結論:德德、信信、善善。上善若水。平等。
定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平衡守恆。
規律: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和為道。
起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根源:有無無有。無中有有,有中有無,有。
道德經講完了,道德經只定性。哲學典範。
我所設想的,大統一理論,定量、方程、組。
先說幾個道德經概念中的等號、定律、方程:
道自然道=客觀規律。負陰抱陽=矛盾統一。
平衡守恆=諾特定理。陰陽衝氣=不均不衡。
衝氣為和=運動動力。道和為道=運動趨勢。
上善若水=最小作用。有得有失=對等交換。
無有有無=真空不空。無中有有=不確定性。
無=空、空集,0、[Φ],有=1、非空與空集。
道生一=狄拉克函式,非0點外均空積分為1。
一生二=[0,(0,1)],二非2,為01、陰陽。
二生三=[0,(0,1),(0,(0,1))],為012。
三生萬物=01集合的迭代集合,拓撲、閉合。
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包羅永珍,拓撲變化。
大統一理論GUT,出不了道德經定性分析。
科學之所以科學,理論之所以能成為理論,
光定性分析不夠,得定量計算,得有方程。
定量計算後作準確預測被證實,方是科學,
定性分析只是基礎,定量計算,才是大廈。
大統理論必有老子的“道”,但絕對不等同。
所有發生的現象都服從客觀規律老子的道,
但老子的道,只歸總,不分解,只准不確。
物質從哪裡來,能量從哪裡來,尋根探源,
無中生有,得失平衡,得到能量卻失去永恆,
負陰抱陽,矛盾統一,衝氣為和,能量不歇,
找到了,大統一理論GUT也就初步成形了,
狄拉克方程搭起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橋樑,
時空參與下,宇稱才守恆,得失才能平衡,
解開了時空之迷,大統一理論雛型才可成。
-
3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引力不易於融入宇宙大統一理論的本質原因,有這麼幾個。
1、對於廣義相對論的理解的偏頗。即時空彎曲不產生引力,時空才產生引力。這樣時空背景的彎曲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2、廣義相對論是一個整體引力理論。即時空引力理論。而我們對於時空的認識還有限制。
3、一定要對於慣性有深刻的認識,才能使得物理大廈的根基牢固。
4、現在的很多理論,就是因為物理根基不牢固,而為了去填補一下假象,出現很多替代理論。其實這些替代理論,都不能代替相對論。包括弦理論,M理論之類的理論。
5、就愛氏相對論公式語言,我們都知道求解很難。還有關於希格斯場的相關質量理論,也是生澀難懂的。熟悉和貫穿此兩者理論,對於我們的統一理論至關重要。我數學不好,但你數學好。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你,會寫出這樣數學聯絡。為我們開啟一扇通往宇宙的門。
一家之言,不成系統,與諸位分享,只願更多的人瞭解和知道很多先賢的研究成果。
我在寫完此文的時候,總覺得這裡面很多東西應該好好展開來說。比如德布羅意波,引力常數,普朗克常數,光速等。所以這些概念的聯絡,在我們的大腦之外,但能為我們大腦察覺。這是歷史所證明的。不要不相信巧合,不要不相信相似,物理是這樣的,人生也是這樣的。
此刻我也在聽一首歌,名字叫《最後的莫西幹戰士》。此歌沒有歌詞,嗚嗚咽咽,悽悽切切,時而緩,時而急,聽來有數不盡的悲壯。
好像可以填充很多我空白的地方,一個人畢竟是一個人。但人類的悲壯,人類的輝煌,人類的未來,就是由這一個個人組成的。
2018年3月6日晚。 【最新補增收錄】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回覆列表
原創思想,所謂的`大統一理論’即`theory of everything’,即萬物之理,請務必注意了!英語中凡事帶有-thing的皆是物質屬性。所以萬物之理就是物質之理,屬於物理精英們`物質思維’的錯誤產物,自愛因斯坦的大統一失敗之後,物理精英們前赴後繼,但至今一無所獲,問題在於,即使有人宣稱他成功了,也百分百是錯誤的!因為物質之理必須在超越物質的層次上才能達成`統一’,而且不是`統一’,而是`終極的對立統一’!如此簡單的道理,可物理精英們仍不明白,可謂是高智商屢犯低階錯誤。至於華夏思想中的道,周易中說得非常明白:`一陰(即質量)一陽(即能量)之謂道’,即物質誕生前的原始宇宙是由質量和能量構成的終極對立統一體,這可不是所謂的萬物之理,而是`終極的宇宙法則’。綜上所述,現在陷入物質泥潭的物理精英們與我華夏先知們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前者在物質層次,而後者在超越物質的層次。物理精英們,何時才能醒悟到需要站在超越物質的高度思考問題呢?你們的思想太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