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
-
2 # 南宮鋼鐵
先給結論:崇禎帝非亡國之君,但處於亡國之時。
崇禎帝鳳興夜寐,勤於政事,不是一箇中國傳統史學中“亡國之君”的典型形象。但遭遇內憂外患的現實局面,內有天災大旱,以及以此為誘因而起的農民起義軍,外有遼東後金八旗鐵騎。明末戰事常常出現兩大憂患交替之勢。明朝單獨對後金時,曾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及戰略優勢,如天啟年間的“寧錦大捷”。 但隨之農民軍在黃土高原不斷髮展,(實事求是的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發展壯大,無疑有加派“遼餉”“練餉”以及“剿餉”的因素,“三餉”無疑大大加重了底層民眾的負擔,而為了支撐遼東戰事而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將轉嫁於底層民眾。同時,為支援戰爭,也分流了對救災的投入。)因此,可以說,明末民變與遼東戰事有緊密的間接聯絡。 而明朝的兩線作戰,使其不能專注於一處。農民軍有幾次在明軍的圍剿下瀕臨絕境之時,均恰逢清軍再次進攻京薊,因而得以恢復發展(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最終被由農民軍內部攻破首都而滅亡。而在遼東戰場上,崇禎十四年的松錦大戰之敗,使得其“九塞之精銳俱失”,十多萬精銳部隊陣亡沙場,遼東從此僅剩吳三桂所屬的三萬騎兵,關寧防線徹底崩潰。也讓明王朝喪失了最後一支完整的精銳部隊。
-
3 # linux每日談
如果你打麻將接了一手爛牌?那翻盤的機率高嗎?崇禎皇帝就這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盡殉國的。國運衰落
都說萬曆皇帝數十年不理朝政,國家依然穩定,其實都是表象,那時候明朝已經走向衰敗。當崇禎皇帝繼位後,就被魏忠賢和東林黨架空,無法操控朝政,加之國家內亂導致農民起義和滿清入關,直接導致這位雖有治國理想的一代君王成為了亡國之君。
國家腐敗另一方面,當時國內處於“小冰河時代”,糧食短缺,民不聊生。還有就是戍邊的守軍走私軍械給滿清軍隊換區錢糧。將士都沒有打仗的心思,何況朝廷的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亂臣呢。此時的崇禎也是在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魏忠賢)
滿清入關還有就是崇禎即位後,由於沒有自己的政治班底,導致其在決策時經常猶豫不決且多餘,這一點應該和性格有關係,比如袁從煥的死,其實更多是因為崇禎而誤殺,東林黨又不同意崇禎議和,最後直接導致滿清入關。在位十七年的崇禎皇帝,走完了三十四年的人生,就此離開人世,不得不讓人惋惜。
他在遺書中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
4 # 千機1998
請注意,僅僅是同情而已。同等條件下末代皇帝中能比他做的好的多了去了,如秦王子嬰,漢獻帝等等。崇禎只是有骨氣,但是性格上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實際上加速了明朝滅亡。不說別的,好好利益孫帥至少可以保大明二十年
-
5 # 楓葉0829
如果有兩個人,一個不學無術,好吃懶做耽於享樂,一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同樣是失敗,想必大多數人都會同情勤懇的這個吧!而崇禎恰恰就屬於後者!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除了像南宋端宗這種幼年皇帝之外,大部分都是自己作死,有橫徵暴斂,耽於享樂的比如秦二世,有寵信奸臣,醉心藝術的,典型代表宋徽宗,還有窮兵黷武的,像隋煬帝,基本上都是自己把自己玩的亡國的!
但是崇禎與這些亡國之君都不一樣!
首先崇禎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國內人民起義不斷,國外,後金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不斷,可以說是空有迴天之心,而無回天之力啊!可以說崇禎帝在明朝皇帝中,單以勤政算,絕對可以排的上前五,前三都可以爭一下!
其次,崇禎帝絕對是明朝皇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無論是多麼絕望的境地,崇禎都沒有跟後金妥協議和,而且在北京被攻破前夕,崇禎是有機會逃跑的,逃亡南京,也可以東山再起,但是他卻選擇了煤山自縊,無論如何,他堅守了明朝皇帝最後的風骨!
崇禎帝可能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識人不明,優柔寡斷,但是絕對稱的上是一個勤政,壯烈!所以作為一個最不像亡國之君的皇帝,崇禎帝獲得了人們普遍的同情!
回覆列表
大家同情崇禎唯一的一個理由就是崇禎他自己有機會逃跑,但是不逃跑,勇於承擔責任,雖然他在位十幾年是毫無建樹,加速大明滅亡,但是在南京陪都機構完全健全的情況下,他拒絕逃跑,自縊在煤山之下,這說明他也是個有骨氣的帝王。
選擇自殺的國王挺多的,但大部分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比如紂王,吳王夫差,還有三國裡面的公孫瓚,有人可能不熟悉,公孫瓚是劉備的同學。他們都已經註定失敗,沒有翻本的機會。但是崇禎不一樣,如果崇禎當年選擇逃跑,同樣可能跟清廷劃江而治。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崇禎自殺本身是一個錯誤的行為。當然大家對她剛烈的行為是很佩服,類似這樣的人物還有劉禪的兒子,北地王,他希望劉禪不要投降,最後不答應,他殺了自己的妻兒,然後自殺,大家對他的氣節也表示了贊同。
所以有人就評價說,劉備英明神武,生出個無能的兒子,結果還有一個孫子,如果那孫子在位的話,那麼孫子肯定會幹的,比兒子更好。其實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站在實際情況下,並不如此。
所以大家同情崇禎,更多的是從他個人的行為表現來說,博得大家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