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色重陽

    《玉階怨》唐、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是一首短精悍的小詩。白露時,玉階覆蓋著露水,人在夜裡久久佇立著,鞋襪都溼了,流連往返著秋月不願離去,回房後放下了水晶透明的簾子,隔著簾孑還在望著玲瓏的秋月。為什麼夜很深了,還在望月呢?李白想象著孤立的女子,望月想著她牽掛的人,對明月惆悵,沒有睡意,或許只有清冷的月才能陪伴她,她怨他,思他,想他不一而足。玉階滄涼生露,女子孤苦生怨。

  • 2 # 鄰家小妹小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傷今懷古,託興深遠,頗有氣魄,它和李白另一首詞《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此詞寫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詞都浸染在一種愁情離緒之中,可謂離別詞的上乘之作。當然對於這兩首詞,也有人認為非李白所作,但至今無人提出確鑿的證據,自然也就無法推翻它們不是李白所作的詞了。

  • 3 # 也壹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

    這位大詩人家喻戶曉,謫仙人,李白。

    原詩題為《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詩是: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講的是李白尋訪戴天山道士的經歷。寫此詩時李白不到二十歲,正在戴天山大明寺隱居讀書。此時的李白詩風清麗,與後期的風格有著不小的區別。

    本詩中的“樹深時見鹿”與“林深時見鹿”一字之差,意境上卻差之千里。樹小林大,李白人在山中,身在景裡,寫的是自己的視角,只見樹叢茂密,若隱若現。“林深”則是從第三視角,看大範圍,也是為了與之後的“海”對應。孰好孰壞暫且不論,但是在原詩的主題下,顯然“樹”更合適。

    另外,這首詩的第一句“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也尤為精彩。犬吠在水聲中,水聲連續,犬吠斷續,聲在聲中,何等巧妙。還有桃花帶雨,單單是“桃花”和“雨”這兩個物象就已經美不勝收,讓人浮想聯翩,再加一個“濃”字,簡直寫盡了景色之美。

    此詩題為“不遇”,可見這次尋訪是失敗的。而全詩的內容結構上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出發的時候,雖然有桃花溪水,卻還能聽到犬吠,說明尚有人家。

    後來沿溪而上,逐漸“林深”,甚至能“時見鹿”,說明已經離凡塵俗世比較遙遠了。

    而且,此處還埋下了一個伏筆。時間已經到了中午,按理來說離道院也已經不遠,卻沒有聽到鐘聲。隱隱暗示了道長不在道院。

    到了“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這一句,已儼然是一幅世外的景象。而李白也終於到了目的地。

    果然,道士不在,“無人知所去”,只得“愁倚兩三松”,面對野竹飛泉。要說李白真的“愁”嗎,那必然是愁的,長途跋涉是一,誠心訪道是二。眾所周知,詩仙一生熱愛尋仙仿道,畢竟,作為一個謫仙人,這是理所當然。

    那麼李白非常“愁”嗎,我想也不會,否則,何來這麼一首景美情深的詩呢。

  • 4 # 書途同歸

    李白無論留詩數量還是創作水平都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詩仙”絕非浪得虛名,但若問李白有沒有鮮為人知卻水平很高的詩?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李白有太多優秀的作品傳世,所以一些優秀的作品沒能膾炙人口也很正常。下面我們就來看兩首他的詩:

    《長相思二首》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慾盡花含煙,

    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

    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

    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橫波目,今為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

    歸來看取明鏡前。

    李白的詩大都豪邁奔放,放蕩不羈,但像上面這樣表達含蓄思致的詩,往往被後人忽視。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一句相看兩不厭,也是被後人經常提起。可能大家並不知這是出自太白筆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IQOO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