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評寶寶

    《恐襲波士頓》是一部改編自2013年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電影,本片透過多線的敘事角度和流暢的剪輯,又巧妙搭配「紀錄畫面」與精心的場景考究,使得事件的時空背景的「還原度」相當高。此外,中間開始的追捕和最後的槍戰亦拍得誠意十足,雖然導演已經刻意淡化的「美國意識」在片中仍然可見,但純粹「就電影論電影」,《恐襲波士頓》確是一部精彩的片子無誤。

    嚴格來說,《恐襲波士頓》不是一部令人看了很嗨的「爽片」,雖然真實事件提供了本片可以大書特書的犯罪、偵查及槍戰等「爽片元素」,但導演卻用了相對「平實」的方式來「話說當時」(僅管在節奏和敘事上仍兼顧了娛樂性)。或許真實事件的案情本非複雜離奇(以事後來看),過於「加油添醋」只會造成與「真實」有嚴重脫節之虞,結果成了「平行時空」的獨立事件,也可能讓《恐襲波士頓》成為「完全」消費這個不幸事件的低格調商品。不過,話雖如此,《恐襲波士頓》在每個橋段的鋪陳都非常平穩紮實,很直接又細膩地將該片段意欲表達的畫面效果和潛在意涵傳達給觀眾,因此我認為可看性相當不錯。

    以「氣氛營造」的角度觀之,《恐襲波士頓》開頭對於相關角色與親友互動的描寫,雖然支線不少,但重點直接了當,成功地營造出一股「人生的美好在於重視之人的共同參與」的溫暖氛圍。加上「馬拉松」現場嘉年華的熱鬧氣氛與前面的溫暖氛圍相交呼應,確實予人一種「明天很有希望」的感受;然而,緊接而來的意外,雖然如前所提,沒有刻意賣弄感官剌激,但該有的殘肢斷臂、血肉模糊和遍地傷者的畫面也有十分到位的呈現。而片頭的溫馨歡樂與事故的悲慘哀嚎所形成的強大落差,也有加倍摧化「絕望感」的效果。所以,「平實」的敘事、「如實」的刻劃及「寫實」的畫面,透過簡單巧妙的情節結構安排,也能產生「紮實」的張力效果。

    再者,若以「緊湊度」的角度而論,FBI的介入調查、犯案者的計劃逃脫和中間槍殺校警再到綁架大陸留學生的過程,每一段的內容雖非灑狗血式的商業渲染,然而場面切換拿捏得宜,不但沒有造成紊亂,彼此接連上場的戲碼,交加相乘下更形成了相當程度的「扣人心絃」效果,令人看得目不轉睛。有趣的是,那位被抓為人質的大陸留學生在一開始是老實、靦腆的形象,但最後成功脫困後碰到前來詢問的男主角時,由於驚魂未定,所以有點語無輪次,但說到,”Go get those two motherfuckers!”時,卻是一付「語氣堅定、咬字清楚」的模樣,令我不禁笑了出來。可見得再怎麼有修養的人,碰到「壓迫自已底線」的事,而且還是「極度誇張」的那種(如身為人質的命懸一線),人性的反應還是迴歸到「最原始」的模式。我是不知道其他人看了這段有何感覺,但對我而言,這種反差雖然是「自然且正常」的反應,但在當下的情境裡實在太爆笑了!

    當然,《恐襲波士頓》作為一部動作片,本片的槍戰也有相當到位的經營,雖非浩大的場面,且相較於類似題材,畫面上的交鋒也「幾無創意」,意思就是沒有精心設計的攻防動作,但是子彈四射所造成的千瘡百孔、炸彈爆破所引起的煙硝四起和車裂物碎,仍能相當的「迫力」感,且成功直擊人心。若以「改編真實事件」的角度而言,可謂是「欣賞度」和「真實性」兼具。

    值得一提的是,《恐襲波士頓》又不斷出現「愛」、「守護」等字眼。廣義而言,「愛」意謂真心對待某個物件,並使其快樂(並盼望獲得同等的對待),所以因為愛他/她,所以希望對方幸福,而且由於周遭的人都是同一國的「生命共同體」,所以更內化成推已及人的「博愛」。這個意涵和本片的恐攻脈絡一起來看可說是相得益彰,所以為同胞的不幸和悲傷感到憤怒,可說是愛的反面反應,更因此制裁傷害我深愛的人(不管是個體還是群體)乃是「天經地義」的「愛國者行動」,是「守護愛與和平」的正義行為。可是,反過來想,這些犯案者不也是出於對自已國家、文化和人民的愛?因為如此,看到「自已所愛」的國家民族被歐美霸權入侵時,那種不忿與美華人因為自已國家被恐攻時的憎恨不也如出一轍?那他們的「出發點」(僅強調「動機」,因為我也十分不認同無差別式的地圖炮傷害無辜)不也是「愛國者行動」?

    「社會建構論」提到社會的「真相」與「規範標準」從來都是「有權勢之人」來定義的;傳播領域亦有個「涵化理論」,大意是說媒介所產生的內容長期會影響我們的主觀真實(=對世界的認知),那誰/哪個國家又是全球最強勢的主導者呢?所以,若抽離這部電影(甚至是這個「真實事件內」)的脈絡來看「宏觀的前因後果」,誰是「絕對」正義?誰是「絕對」邪惡?其實還很難說!不過,我認為導演算是很聰明地稀釋了這方面的聯想,利用不同直間接的關係人的視角來看得這起恐攻事件,由於他們都是隻想和自已所愛共渡日子的平凡人,就同你我一樣,所以在「心理上」便縮短了距離感,更因此對他們的不幸能產生某程度共鳴!因此,有關「善惡好壞」的標準判斷部分是我自已對於本片的「聯想式的碎碎念」(笑);然而,若撇開這不談,就「電影」而言,我是給予高評價的。

    總而言之,《恐襲波士頓》的敘事成熟,不同故事線的視角轉換自如,以該段情節而言,是劇情推動的動因;以他段情節而言,亦是環環相扣、相互烘托的關鍵。最令我欣賞的是,本片將真實畫面與電影鏡頭巧妙融合,不但增加了這部「電影」的紀實性,讓我時空重現的錯覺,其「樸實敘事」也在兼顧前者的條件之下,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娛樂性」。因此,《恐襲波士頓》確是一部值回票價的佳片無誤!

  • 2 # 木易電影

    評分高說明電影質量過硬。

    我看了這部電影,覺得比預期的還要好一些。因為在我的預期裡,我以為導演可能只是把真實事件原樣拍一下,而不會做太多戲劇化的處理。但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發現,這部電影還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這部電影做得最好的地方,莫過於它對真實事件的戲劇化再現:它結合了很多真實的影片監控素材,又融入了戲劇化的敘事方式,讓影片的節奏非常緊湊,劇情也扣人心絃。

    眾所周知,本片根據發生在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改編拍攝。這是一個真實的、殘酷的“恐襲”事件,曾一度令媒體和民眾沉浸在悲傷裡,但也因為波士頓政府、人民的團結一致,鼓舞了人心。

    將這樣的真實事件拍成電影,並沒那麼容易,處理不好就會變得很乏味、很主旋律。導演彼得·博格沒有按部就班地只是將這個事件用影像呈現,而是透過多角色、多角度敘事的方式,將這個事件呈現得更為完整,也更為豐富。

    影片的節奏把控得很好,令觀眾看得既緊張又深受吸引。關鍵在於,影片最終所傳遞的,並不僅僅是凸顯恐怖主義的“惡”,而是強調政府、警察、民眾團結力量的“善”。影片結尾的昇華處理,很正能量,甚至很讓人感動。

    此外,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 、約翰·古德曼、J·K·西蒙斯、米歇爾·莫納漢等演員的表演,都很不錯。總之,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也值得高的評分。

  • 3 # 暗夜騎士

    本片在IMDb評分7.4、爛番茄新鮮度88%,豆瓣評分8.1,這個評分已經屬於相當高的了。如此高的評分與導演彼得.博格有些緊密的關係。導演最早拍攝諸如《超級戰艦》這樣的爆米花大片,從《孤獨的倖存者》開始,他開始有意識的建立一種自己的風格,即紀實性的展現那些震驚世界的重大事故或事件。這次則聚焦波士頓恐襲,還是一如既往的在開場鋪墊整個事件的各色人物,這種看似鬆散的前導鋪陳對於這種需要多線敘事的電影是很有必要的。為了達到真實性,影片見縫插針的加入了現實事件的影像資料,大部分的主要角色都是根據事件經歷者原型來挑選的演員,即使虛構的由馬克.沃爾伯格主演的警察也是很多波士頓警察的綜合體,影片中的大批警察也都是找了真的警察隊伍才參與到其拍攝中。除了力求真實,對於影片的觀看度上也煞費苦心。FBI調查的段落就透過揭秘的形式讓觀眾一睹那些神秘又真實的偵查過程。迅速還原現場及證物,全面調取爆炸附近的各攝像頭影片。當地警察對於附近犯罪嫌疑人出入地的鎖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那些花哨的調查過程,只有整個團隊加班加點的對於影片資料精細化查驗,最終鎖定嫌犯。那些平日裡熟悉的東西和最簡單的手段都成了找出真兇的利器,而這些透過樸實的影像表達卻很有戲劇張力。在審訊嫌犯妻子的情節裡,派出了“談判專家”進行心理戰術的猛攻,這段交鋒很有劍弩拔張之勢,拍出了審訊電影的特質。FBI與波士頓警署高層之間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老戲骨凱文.貝肯和約翰.古德曼透過較為剋制的演繹,把這段極富戲劇性的場景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出來。片中結尾的街區巷戰,數名警察圍堵,遭遇嫌犯自制手榴彈的猛攻。夜景戲很考驗導演的場面排程水平,全片貫穿始終的手持搖晃攝影在這裡更能營造觀眾的參與感。Jk.西蒙斯飾演的老警成了擊破嫌犯的關鍵人物,這段裡還不乏少有的幽默感。

    馬克.沃爾伯格一直是導演的主演御用,這次等待表演更加爐火純青,有朝一日定有望奪得影帝。整部影片孕育著濃濃的真愛情懷,對於大災大難面前的積極應對,全民總動員的各種配合等。這種正能量的主旋律一出會讓觀眾不由自主的感同身受。就像去年伊斯特伍德的《薩利機長》,沒有過分的渲染,只有更為穩健的敘事,讓影片反而多了莫名的心靈感悟。

  • 4 # 蛋殼影音

    影片《恐襲波士頓》透過劇情敘事加攝像頭記錄的真實影片結合的方式還原了在四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

    雖然影片類似劇情化的紀錄片,但從影片中哥還是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感受

    雖然本片有很多熟悉的明星臉也有眾多不知名的配角和群眾演員,但在哥看來事件中每一個人都是事件的主角,也是案情的關鍵。

    馬克·沃爾伯格作為主視角參與並引導案情的推進

    FBI專業探長對事件的重視盡責

    技術人員還原現場不放過任何細節的精誠協作

    民眾在事件發生後相互幫助和自救

    面對逝者的尊重與承諾

    家人的理解和安慰

    都展現了當天災人禍降臨時,正是我們最需要團結和行動的時刻!

    面對爆炸案嫌疑犯妻子的隱瞞

    知情不報者的無作為

    爆炸案製造者窮兇極惡的反抗

    雖然這些都成為破案的阻礙!

    但是此時波士頓的每一顆心已經緊緊的聚攏在一起!

    形成緊密的網路

    用愛武裝

    用信念支撐

    付出自己的力量

    反擊罪惡

    雖然有犧牲

    有恐懼

    但抵抗罪惡時總是衝在最前

    惡魔終將落網,正義獲得伸張

    哥感覺《恐襲波士頓》之所以能讓人感同深受的地方在於:

    1、事件每個人都是事件的主角,觀影過程中不自覺的融入,彷彿你也是其中一員。

    2、足足的正能量,即使天災人禍降臨,愛依然讓人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

    《恐襲波士頓》讓事件受害者和參與者重新回顧了最悲慘的時刻,也讓事件外的人們再一次感受到恐怖襲擊帶給人們的傷害,同時用人們的行動詮釋愛是蔑視一切罪惡的信念和力量。

    當事件親歷者重回賽場,完成比賽時,那已經不是完整的軀體或美好的記憶,但此時相互擁抱的依然是當初那顆彼此貼近的心和心中的吶喊: Boston Strong!

    觀影關注 【逗比影音】

  • 5 # 俊俊電影

    我們都知道這部美國電影裡的中國英雄學生是真的,但我覺得這不是這部電影評分高的原因。

    這部電影評分高,是因為這部電影拍的是真的好。有料,有功底,內容豐富。相比之下,題材,恐怖襲擊,中國英雄反而是其次了。

    說幾個細節,大家感受一下

    (時間不分先後)

    一、後趕到的警察誤把主角的車當成恐怖分子的車射擊,直接開槍射擊。這可是差點鬧出人命烏龍的,然而因為當時急著追疑犯,都沒有發作。這就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因為在真實的世界裡,是不會有時間給你大吵,吐槽或是幽默的。

    整個電影本身就是真實記錄的影像和高仿交叉剪輯而成,而且劇情和表演都特別真實。而在這一刻,可能是整個電影給人真實感最強的地方了。

    二、中國英雄留學生孟的表演,真是相當的好。那個緊張,還有滿臉的汗,以及最後決定逃跑的時候,取下眼鏡的表情,真的是好萊塢少有的,正面形象,中國英雄。而更重要的是,這是真實改編的。幾乎所有的臺詞都和真實的孟的臺詞一樣。除了兩句。

    1.在車內孟聽說他們是穆斯林後,說了一句中國也有很多穆斯林,但我們都很團結。

    2.孟全程沒有說髒話。和電影裡不一樣。

    三、在夜間槍戰那場戲裡,也就是全片的高潮部分,有個人冒險從家裡出來說,嘿,我這有把錘子,你去弄死那些恐怖分子。然後真的扔了個錘子。

    這個劇情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導演想營造出一種全城團結一心的氣氛,另一方面看起來無厘頭的錘子在最後大家子彈打光了的時候,還真的起到了作用。

    以上是三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然而我想說這部電影的細節遠不止如此。開頭介紹每個角色的過程中的鋪墊,最後都有一一對照,甚至還有真人的採訪,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用心。

    在一部時間有限的電影裡,加入動作槍戰,懸疑破案,爆炸,愛情,親情,真實案件等等各種元素,不雜不亂井然有序,各種剪輯和排程真的是很難得。

    此外電影的配樂和演技,主角哭戲和臺詞,還有中國英雄的演技等等,真的是棒。

    這部電影沒有偏左偏右,唯一的缺點就是太主旋律,但真的值得一看。

  • 6 # 娛樂慄場

    因為真的好看啊!

    非常棒的電影,沒什麼短板,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值得8分。

    一個真實大事件拍成電影,特別是恐怖襲擊這種牽動社會所有階層的大事件,是很難拍得有條不紊、紋絲不亂的。

    但《恐襲波士頓》做到了。

    工整,但是完成度很高。

    事件發生前,對涉事各方的交代,短短几幕,各個人物的初步性格與背景就都已清晰。

    然後事件發生時,三條線匯在一起:負責安保的警方、歡呼的普通民眾與恐怖分子。

    事件發生後再次分開,

    1是警方分成兩條線:接手的州長與FBI,普通巡邏與經辦警員

    2是被救治的普通民眾

    3是想要繼續作案的恐怖分子

    4是與犯罪分子有關的人與事

    實際上在2個小時的電影裡,主創團隊把這些瑣碎但重要的線索排布得非常緊湊,既有邏輯又有條不紊,真的是需要功力。

    而且在這樣一個眾志成城戰勝恐怖分子及恐怖分子帶來的恐懼的故事表達上,主創人員剋制了煽情的慾望,把整個事件拍得哀而不傷,民眾的團結體現在每一樁小事上,除了最後的Boston Strong外(真實發生過的場景),沒有什麼煽情片段出現,可以說是非常高階了。

    電影的另一創新之處是使用了大量的真實監控,與電影的喜劇畫面結合,讓人真假莫辨,耳目一新。

    今年看了以真實事件為核心的電影,《薩利機長》與《恐襲波士頓》,都是8分以上的好片,《薩利機長》更注重事件當事者的心理描摹,而《恐襲波士頓》對事件的展現更見功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新款帝豪和桑塔納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