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風浩蕩

    貴,以賤為基。

    高高在上的,永遠都代表不了整體。一個社會體系的基礎基層,才是社會、文明的本原。

    高以下為本,貴以賤為基。高、貴者都是應勢而成的權變之果,並不必要。那是土壤上長的樹,其根本在土壤,樹被砍了,只要有土壤和適當的環境條件,樹還會長出來。

    貴族無勞作、主動施為之必要,無所事事、自矜自傲、自以為是的必然性情,更易集聚了民族的劣根性,貪婪、虛偽、怯懦、脆弱才是任何一個民族的“貴族”的通性。

  • 2 # 山堅海闊

    這個問題很難說,應該說孔子想做的君子在春秋時期可能就是民族的楷模。比方說有一個故事是說敵方攻城,守衛將領看敵不過,與敵方談判只要不傷害城中百姓自己甘願一人赴死。這種貴族精神,卻被孔子學歪了。他是逃,還把逃說成大義。

  • 3 # 自然法則是真理

    看問題沒必要太偏頗。貴族只是一群人,不見得就那麼高尚。好人有對好人的判斷,壞人自然有壞人的概念。我們只能根據人的行為來判斷人高尚還是猥瑣,只能根據人的行為來判斷人的善惡。

  • 4 # 吉月文

    這是最近這幾年網路上部分公知鼓吹英國貴族之後,所形成的完全不符合歷史發展基本規律的可笑概念,但確實有很多人在追捧。

    首先明確給出一個結論,這句話是完全錯誤的。

    其次簡單介紹一下貴族的本質。貴族在歷史學領域一般的定義就是世襲的特權階層。所謂世襲就是以血緣作為傳承基礎。特權階層概念很容易理解,這裡就不再敘述了。這是比較書面化的解讀。通俗化的解釋貴族其實就是憑藉著血緣關係來形成的社會寄生蟲階層。

    貴族的財富和權力都不是透過自身奮鬥得來的,而是透過繼承得來的。而貴族本身不必然具備管理這些財富和權力的能力。德不配位的現象頻繁出現,自然就會導致社會發展緩慢,甚至會引發社會動盪。因此貴族體制實際上是一種相對較為落後的管理體制。西方社會在近代以後普遍拋棄了貴族體制。英國在形式上保留了貴族體制,但同時也帶有濃厚的世俗化色彩。大部分西方國家採用的都是共和體制,因此是純粹的世俗化社會。中國從秦漢時代就確立了世俗化社會的模式,這一點獨步全球絕對不是什麼落後因素,反而是一種先進因素。

    再次,貴族從來都不是所謂優秀品質的必然承擔者。這一點中國古人早就有了充分的認識。左傳當中的曹劌論戰就明確的說了肉食者鄙。所謂的肉食者其實也就是貴族。春秋時期的人都能夠有這樣的見識,當代人反倒鼓吹貴族,確實是很可笑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歐洲作家,比如法國作家拉伯雷,都專門在著作當中諷刺不學無術的貴族。可見歐洲人自己也不是很欣賞貴族。

    那麼所謂的具有優秀品質的英國貴族在歷史上存不存在呢?答案是鳳毛麟角。16世紀羊吃人運動,直接的原因就是貴族的貪婪,因為這個時候養羊的收入比將土地租給農民的收入更高,所以貴族們就開始驅逐農民。這個時候所謂的仁慈,可是完全不見蹤影。英國對外殖民過程當中,貴族人士也沒閒著,他們有不少都沾滿了殖民地人民的血淚。

    那麼所謂的高雅格調是不是必然和貴族聯絡在一起呢?答案也不盡然。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貴族最早實際上是武士。絕大部分貴族都是因為軍功而受封的。因此大部分貴族的文化水準不高,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屑於學習文化。很多貴族以不識字為榮。中世紀時期的文化傳承主要靠的是教會。現在所謂的高雅格調是在中世紀晚期以後才逐步形成的。

    最後,必須明確的指出,貴族不但不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引領者,反而是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的絆腳石,必須予以清除。貴族體制是落後的,體制,貴族代表的是一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當新時代也就是資本主義時代來臨之後,傳統的貴族體制必然受到衝擊。西歐大部分國家的貴族在中世紀晚期的時候,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逐步破產。美國電影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其中由科林菲斯扮演的公爵形象,幾乎是一個小丑,就比較好地反映了英國近代轉型時期傳統貴族的衰落,而不得不放下身份去取一個資產階級的女兒來緩解自身的財政困境。

    法國大革命時期,革命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打擊貴族的特權。拿破崙政府延續了這些政策,這也就使得法國的貴族體制在法國大革命集以及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受到了沉重打擊,後來雖然有所恢復,但最終沒有能夠儲存下來。拿破崙在對外征服的時候,也同時打擊了所在地區的傳統貴族,從這個角度上講,拿破崙確實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先進性和革命性。法國大革命對於歐洲近代轉型來講,是一個關鍵性的事件。貴族的徹底失敗實際上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歷史成果。

    既然是一個落後於歷史發展的事物,自然就不可能成為近代乃至於現代社會的楷模。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在英國這樣的少部分國家依然儲存了一定程度上的貴族體制。但反過來說,這些國家的貴族已經和傳統貴族社會中的貴族有了比較大的區別,其權利和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受到了比較大的限制。英國從本質上看也是一個世俗化的國家,只是仍然帶有一定的傳統社會因素。英國本身其實也在孕育著共和制的發展趨勢,英國君主制度的長期趨勢依然還是滅亡,只是在短期內還因為種種社會現實的原因得以保留。

    回顧歐洲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不難發現,少部分人鼓吹的那種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具有極其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完美貴族,從來沒有在歷史上出現過。只是某些人刻意塑造起來,用於其特定宣傳目標的一種編造的論據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帶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給辛苦費?給多少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