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名家祁文強
-
2 # 一個審計小白
這個不是那一種中藥材就能解決的,還是找個好一點的老中醫好好看看,中醫都知道是藥三分毒,不管是啥藥(包括一些補藥)適用不當都會造成傷害,而且孩子體質啥的都不一樣,要量方面也很難把握,最好是找專業中醫,不要看網上的一些方子,可能是好方子,但不一定適合自己孩子的體質和病情。
-
3 # 脾胃範兒
小孩子脾虛吃什麼中藥比較好?
小孩子脾虛,有很多種情況。比如有一些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夠吃好,吃飯不讓人操心。但是有一些孩子常常會厭食,食慾不振,飯量減少,甚至一天都不想吃飯,小兒厭食多會導致營養不良,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中醫裡面就認為,小孩子出現厭食主要是因為i 脾胃不和,導致運化下降,最終引起厭食,因此在治療的時候,應該側重於健脾和胃,像小兒健脾丸就是很好的治療小兒厭食的中成藥
小兒健脾丸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化滯的功效,主要是用於小兒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下降,大便溏瀉,還有體弱無力等等,這個藥可以很好的緩解症狀。
不過在治療小兒厭食的時候,還有其他中成藥也可以供家長選擇,比如小兒脾胃虛弱,導致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疲倦等等,這時候還可以選擇人參健脾丸。
-
4 # 常清的心路歷程
脾虛在中醫理論中指脾氣虛損造成的身體臟器失調帶來的一系列生理現象。
脾虛常見證狀:
大便次數多,不成形,腹脹,厭食,面黃飢瘦,頭暈,耳鳴,漢多,腰痠背痛,上火,乏力睏倦,囗瘡潰瘍,流口水,磨牙,額頭髮涼,手腳發冷、發抖,心慌,肥胖,舌苔過黃過厚,口乾口苦口臭,便秘,面板油,易感冒,咳嗽,胸口悶,眼袋腫。
脾虛危害:
1、萬惡病毒入傾身體的罪魁禍首,都是脾虛引起,會影響身體系統免疫功能下降,無法正常工作,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消化出現障礙,營養無法吸收,引起貧血,各器官供血不足,波及其他各髒,一系列病症接踵而來。為什麼吃得再好,就是不懂胖,吸收不到營養,面色就會發黃,蒼白,飢瘦。
2、代謝困難,食物的能量過多積存,無法消化,新陳代謝過慢,脂肪等沉澱在血管璧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脾虛的人身材較為肥胖。
3、導致氣陽雙虛,中醫中的虛為陽,陰虛。陰虛則怕熱,陽虛怕冷,為什麼有些人天氣轉變,就容易感冒,有些人在冬天,手腳冰冷,穿多少衣服都不見暖。脾虛常年會引起貧血,低血壓狀態,心口悶,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造成生活,工作質量差。
4、拉肚子,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大便多,粘,引起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溼氣入侵,大便溏稀。脾胃好比人體的一臺抽水機,脾胃功能不好,就沒有動力把體內的“水溼”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溼阻中焦。溼阻中焦,表現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另一種“溼”,是因為“抽水機”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體內“水溼”過多,排出不暢。
十個有九個脾胃都有點問題!造成脾虛的原因
: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勞累過度,常吃冷飲,冰冷寒涼的食物,隔夜飯菜,變質食物,飲時不當,食物不乾淨所造成.
在生活中平時需要注意:不熬夜,多休息,多運動,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飲時清淡,常吃新鮮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吃飯要規律,清淡為主,不要天天大魚大肉,不吃油炸,不沾菸酒傷脾胃。
治療脾虛,中西結合,先吃西藥,常用藥,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蒙託石散。一天兩次,吃兩天,空腹吃。第三天,吃鹿角膠,磨粉衝開水喝,一星期吃三次,一次二勺。再加上阿膠補血肓,一天一次,三勺量沖水喝,喝上半個月。家中腹瀉藥中藥,附理子中大丸,歸脾丸,腸胃康。
-
5 # 本草百曉生
中醫對兒科病,曾經很迷茫。認為幫小孩看病,起碼有四難。第一難:把脈難,小孩脈微難見,尤其小孩碰到陌生的醫生,難免哭啼不安,讓醫生無法把握正確脈象;第二難,把脈只是一種途徑,老中醫還得看人氣色,神情,可小孩喜怒無常;第三難,痛在哪裡,一般人一問便知,可小孩無法正確表述;第四難,小孩臟腑柔弱,易寒易熱,該如何用藥!
自古中醫兒科,就是門極為考驗郎中的分科。
脾在人體主運化,將外界水谷精華灌輸給人體,所以脾被稱為“氣血生化之源”,各臟腑因得脾所運化的營養而生長,故脾又被稱為“後天之本”。
一旦脾虛不好,就容易出現納呆(肚子沒有飢餓意識,吃不下東西)、腹脹滿、洩瀉、水腫等症狀。
該怎麼治,無論治什麼,得明白臟腑的喜好,“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溼,喜利而滯。”
但凡符合這特性的藥材,都能拿來,比如山藥、大棗、蓮子、薏米熬粥都是不錯的選擇,若比較嚴重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人參健脾丸、白朮丸等。
回覆列表
小孩脾虛,一般脾虛夾積比較多,症狀可見:面色菱黃,形體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腹滿喜按,大便稀溏腥臭,夾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殘渣。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細而滑,或指紋淡滯。
治法:健脾助運,消食化滯。
方劑應用:健脾丸(人參,白朮,陳皮,麥芽,山楂,神曲,枳實)加減。
中成藥選用:健胃消食片,香砂積術丸,六君各合劑,健腳丸,開胃健牌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