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量子收藏
-
2 # 品茶談串
元代青花瓷主要用途本來就是用於來外交,所以被外華人發現不足為奇。
歷史背景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陸續組織起了考古工作,研究歷史文化保護歷史財產,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一共600多件,海外資料記載共計千餘件。這可不是八國聯軍搶去的。那是怎麼流傳出去的呢?我們往下看。
技術背景元朝沒有打入中原前沒有高水平的瓷器燒紙技術。打入中原後當然也知道前朝留下的燒紙技術好,可是馬背民族瓷瓷罐罐的不是生活實用品,所以對瓷器沒有特殊好感。
戰爭背景元朝入中原後瘋狂的擴張疆土,連年戰事所以百姓也對瓷器也組建失去好感,因為不實用啊。一直到明朝百姓安居樂業瓷器才又流行起來。
總結元朝1271年由蒙古族建立,蒼茫的草原賓士的駿馬,所以他們沒有高水平的瓷器燒紙技術。定都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後,前後五朝十一個皇帝,歷經不足100年。這小100年裡忽必烈創元后就一直沒閒著。打日本打越南打緬甸等等始終就是戰鬥,到最後還誰都沒打過。馬背上民族陸地兇猛沾點海戰就暈菜。沒打過不要緊但是得把事兒解決了,這瓷器就派上了用場。今天打不過日本送你幾車,明天打不過緬甸在拿走一些。反正青花瓷基本就等於割地賠款了,在國外人看來如獲至寶一般,這就是海外發現元青花的原因。
-
3 # 永林855
文章寫的很好!中國的文物讓外國人去定位,是因為那些老東西《我不好稱他們為專家》八,九十歲了還在外面走穴,掙黑錢。東西有十件對的只說一件是對的,這是看東西很準確,能力強。什麼文化,良心都被狗吃了。如這件汝窯《天蘭釉龍紋洗》這麼大開門的東西他們敢認嗎?
-
4 # 天海心THX
元青花,要是被外華人發現的,中國歷史上,就不會出現明青花了,也不會存在康熙雍正乾隆的青花了……傻逼編輯啊,你的問題,純粹的傻逼問題啊
-
5 # 大玩家6552
謝謝,好問題。我認為一外人實事求是,從發現研究到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2,3億元,彰顯了西方文化的強勢地位。二國內人的愚昧愚腐,從不承認排除到驚呀,向瀘水點豆腐,專家一下子成了權威,在西方大資本導演戲裡活脫出一個幫辦的角色,打壓否認民間元青花存在的事。三標準不堅定,研究方法上單打一。一件瓷器主要原素1胎料成份,2袖料成和比例配方,3青花原料成份,4造型畫工。前三條今天科研應能給出答案,最第四條應由學美術史和畫家評判。而我們現在學歷史學文的所謂專家包打天下,不能服眾。常說些雲裡霧裡的話,檯面上的專家皆如此。不是專業服人而是名頭嚇人。就算見的多,對應當初產量而言也只是九牛一毛。市場需要成長,專家需要成長,藏家需要成長。下圖元青花藍釉白龍絞大罐,高47釐米,白龍紋先刻後添色,腰部有接薦,脖子處有開裂,蓋內白釉上留指印,最主要是有內府二字銘文。
-
6 # 秋色正傑
華人有一種思維定勢,就是認為沒有出土記錄就不認可。元青花的出土,沒有考古支援,就說元代沒有青花了?其實,這樣的說法非常可笑…我估計,說這話的人。他上推三十代祖宗未必有記載,爛骨頭也未必能找到,那,根據他們的理論,就是不存在了。問題來了,這個人存在嗎?他是人嗎!是鬼嗎?是誰?但他們有個特點,就是洋人說有,他們就認可。他們可以花很少的錢買來,然後賣高價。因為數量少,別人也不大有機會出去,他們又可以攫取暴利了!
-
7 # 功德21
遼金元開封官窯實物,有材質,有銘文,有風格在民間已發現多年,填補了至今史冊找不到記戴空白。至今在國內不能引起重視和認可。我敢說要放在大英搏物館。專家叫獸就會說啊國寶在國外,令人痛首,多少多少億搶救回來等等?
-
8 # 使用者9724385898一士戌
因為“元青花”在元明清三朝的官方陶瓷歷史中無任何文獻記載.以及三朝各級達官顯貴.名人雅士.收藏大家及民間陶瓷作坊工匠的著錄,包括民國前後時期在北京琉璃廠當時的各級陶瓷收藏家在一件帶有書寫款的“元青花”出現時.他們所表現的冷淡.不屑就說明了一切,更為重要的是國家考古挖掘也無出土“元青花”帶款瓷器。“元青花”至今有很多疑問都不能詮釋,僅憑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就一步一步的被華人認可元代就有了“元青花”。並且它的胎土超越明.器形則都以大為主.要命的是國外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多達幾百件,而國內則鳳毛麟角。
我想說的是中國古人選假者有句古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難保不了外國作假者在百年前就……偽。“一代作偽,三代皆富,甚至數代具貴”慎……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真的是一言難盡,中國瓷器鑑定方面,始終是以所謂的“眼學”為標準,古瓷器的真偽完全出自幾位眼學專家之口,這些專家憑什麼斷定真偽呢?說穿了就是憑經驗。據悉,現在大英博物館的那對元青花象耳尊,最初先是拿到北京琉璃廠經過專家鑑定過,但當時那些專家一致認為青花是明代以後的產物,元代沒有青花,所以斷定為仿品。這並不可悲,因為當時這些專家從來沒有踏出國門,也不知道天下土耳其老皇宮就有元青花,更不知道伊朗博物館還有很多元青花。可悲的是在載人航天已經成為現實,網路科技普遍應用於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對古瓷器的鑑定仍然出自幾個連放大鏡都不肯用的專家之口,難道他們是古代生人不成?既然不是,鑑定必須是嚴謹的科學的,是廣大藏者的責任,也是炎黃子孫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