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百科noland
-
2 # 奕天讀歷史
楊家將在歷史上當然有了,中華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列傳第三十一,《楊業傳》中,詳細的記錄了楊家將三代抗擊遼、夏入侵,守衛大宋邊疆的光榮事蹟。
楊業(楊繼業),幷州太原人,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附近。其父為楊信,曾任北漢麟州刺史,所以,楊業祖籍是麟州。麟州,在今天的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附近。
楊業歸宋後,北宋都城開封,建有天波楊府,為楊氏家人居住。
楊業身為武將,主要駐防代州,即現在的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附近,防守雁門關區域。
公元980年,遼軍入侵雁門關。楊業依託雁門關地形,繞後突襲來犯的遼軍,斬殺了遼軍主將蕭咄李,抓獲遼大將李重誨,取得雁門關大捷。楊業,此戰號稱五百破十萬,一戰成名,從此被遼人稱之為“楊無敵”。
公元986年,雍熙北伐,楊業作為西路軍副帥,率西路軍一部出雁門關,北伐遼國。因陳家谷兵敗,在狼牙村被遼軍箭矢所傷,匿於樹林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宋太宗聞之大慟,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諡號“忠武”。
楊令公總共有七子,其中四子楊延玉在雍熙北伐中,跟隨楊老令公一起戰死了。
長子楊延昭,在雍熙北伐中,擔任楊業先鋒官,在朔州城下曾“流矢貫臂”,負傷不退,越戰越勇,立下戰功。公元999年,楊延昭又在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之戰中,在城牆上,潑水為冰,智退遼軍。此後,與遼軍交戰,多次取勝,直到公元1004年,宋遼“澶淵之盟”後,在邊關病故,享年五十一歲。
遼人因為楊延昭作戰勇猛,屢破遼軍,認為楊六郎是專克遼國的將星。因為遼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第六星開陽星主鎮幽燕,是他們的剋星,就直呼楊延昭為六郎。六郎的稱呼,並不是因為楊延昭是排行老六,楊延昭是長子。
楊延昭的有三子,《宋史》記載的是楊延昭第三子楊文廣。
楊文廣曾跟隨范仲淹(多說一句,不要認為范仲淹只會寫辭賦,治洪水,他還會帶兵打仗的,是文物雙全的人)、韓琦、狄青征討西夏,作戰英勇,不懼生死,立下戰功,累功升至步軍都虞候。都虞侯,這可是高階武官呀。
宋遼因為“澶淵之盟”和平了大半個世紀,公元1074年,宋遼再起爭端,楊文廣轉戰宋遼邊境,重新回到了他祖父和父親曾經守衛過的地方。楊文廣獻陣圖,和攻取幽燕的策略,未報而卒,在任所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正是因為楊家將的忠勇,才被後人編寫成了小說,被不斷傳頌。
到了現代,山西太原、陝西榆林、河南開封、山西代縣等多地的楊家後人,還在設廟立祠,用來祭奠楊老令公等楊家先人,繼續傳揚著楊家將忠勇愛國的精神。
-
3 # 約定9521
歷史上確實有楊家將。楊業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衷心服保大宋。因陳家谷一戰。絕食而亡。楊六郎是楊業之子曾經震首三關。鬱郁不得志而亡。文廣是六郎之子。曾經抗擊西夏。此後楊家將顯有人知。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有句名言叫“北宋缺將,南宋缺相”。說的是兩宋期間的各自弱點,北宋年間名將確實不如南宋年間多,但是楊家將確實著名的家族,我們從評書,戲曲,小說等方面瞭解了楊家將的一些故事,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代楊家將,楊業。楊老令公早年效力於北漢政權,自宋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宋朝以後,逐漸消滅了割據勢力,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已經將北漢打的沒了脾氣,直到城破之時,楊業仍然與宋軍苦戰,無奈最終降宋。
北宋初年,宋遼幾次大戰給了楊業顯身手的機會,經過數次大戰,楊字旗出現,敵人無不避戰退走,後來人送外號“楊無敵”。楊老令公駐守邊關八年,遼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公元986年,宋太宗準備進攻遼國收復失地,楊業為西路軍副將,主將為潘美。剛開始進展順利,攻克遼國四個州,後來主力中路軍失敗,宋太宗令各路軍馬上班師回朝,西路軍負責將原屬四州百姓遷回中原。由於遼軍騎兵反擊迅速,深知敵我情況的楊業提議趕緊遷走百姓迅速撤離,主將潘美好大喜功,嘲笑其畏懼敵人,極力要求與敵人決戰。楊業沒辦法冒險出擊,但是潘美並未在約定地點接應,沒有援軍的楊業在絕望與悲憤之下拼死苦戰,最終被遼軍擒獲,絕食而亡,長子楊延玉等戰死!
第二代楊家將,楊延昭為首。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為楊延昭,為楊業第六子,公元986年,楊業率軍伐遼時擔任先鋒,在與遼軍激戰時被射穿手臂,但是毫無懼色,扔拼命廝殺。公元999年,楊延昭奉命守衛河北前線,遼國大舉進攻北宋,楊延昭駐守遂城,面臨人心惶惶的局面,楊延昭臨危不亂,令宋軍用水澆築城牆,光滑的城牆令遼軍十分頭疼,只好撤退。楊延昭每逢大戰身先士卒,而且從不貪功,就連遼國軍民都十分敬畏這位神將,人送外號“楊六郎”。
第三代楊家將,楊文廣。楊文廣是楊延昭第三子,深得范仲淹賞識。當時宋遼之間已經戰事不多,相對和平。主要是針對西夏的戰爭,楊文廣在對陣西夏的防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西夏邊境虛虛實實,巧妙的抵禦了前來騷擾的西夏軍隊。當遼宋邊境戰事又起之時,楊文廣向朝廷提出了攻取燕雲的策略,只是沒等到回覆便英年早逝了!雖然功績不如前兩代,但是身為軍人,從來沒有忘記收復失去的土地,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這些都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事件,早在北宋年間就已經聞名天下了!至於楊門女將和穆桂英掛帥等橋段確實有藝術加工的成分,透過誇張而生動的文字將楊家將的英勇事蹟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