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分鐘心理
-
2 # 隱身王
如果得了抑鬱症 最好找專業醫生進行心理疏導 或者找朋友和家人傾訴解壓 發不發朋友圈自己決定 但無論發不發朋友圈 最重要的是找到得病原因並積極治療 朵健康飲食 多運動 心情就會好起來 之後再發朋友圈就是滿滿的正能量
-
3 # 白2019
我個人認為不應該發朋友圈,雖說朋友圈是當今社交常態,但是發一些別人挑不出毛病的,如果你發朋友圈洩露一點資訊,就是心不好的會找到你的,比如你在朋友圈炫富你就會遭遇搶劫,誰讓你炫富了,不搶你搶誰,所以發朋友圈謹慎
-
4 # 心理醫生老沈
這邊從兩點分析,
第二個是關於病恥感。生活中,人們普遍在內心深處都更能“原諒”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因為身體好像並不完全應該是受自己控制的;而心理上的“疾病”則不然,人們常認為心理應該是可以被調控的:我應該能掌控我自己的心理、情緒、想法等。
因而,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有很強的“病恥感”,覺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種“恥辱”,一種無法對外界言說的東西。這種“病恥感”繼而影響著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之路。但是勇於承認,帶給別人正向的能量是一件好事。
-
5 # 心之然心理工作室
公佈的原因是什麼呢?
同時,公佈之後每個人反應不同,比如有人說:想太多!諸如此類的話是否能接受??
如果不能,還讓自己又多了煩擾。
斟酌後再決定是否公佈吧!
祝好!
-
6 # 你才到碗裡來4
這個看個人感受吧,有的時候你會找個陌生人去訴說,但有的時候只有跟自己有共同感受的人才能理解這樣的想法,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如果沒有及時解決也有可能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
-
7 # 心理諮詢師浩哥
對每一位抑鬱症症患者來說,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心路歷程。
不過,我個人不贊同這麼做。
抑鬱症的療愈最好找專業人士提供指導,非專業人士接觸這方面的知識畢竟不多,能夠理解你也很難,還指望他提供幫助嗎?
每一位抑鬱症患者都有著獨特的心路歷程,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該能夠讀懂這一歷程,並找出這一歷程中導致抑鬱的節點,引導患者重新審視並理解這一節點。
長期的抑鬱會形成習慣化思維模式,患者要走出來,需要諮詢師的專業指導。
-
8 # 樹懶聽風
除非你確保你的朋友圈都是能夠跟你推心置腹,可以毫無保留分享自己快樂和痛苦的朋友和家人。否則還是別冒這個險。因為很可能你的坦誠相見,只是為別人茶餘飯後增添了點談資,平淡生活加了點佐料,甚至是幸災樂禍的嘲笑。
-
9 # 桔子媽
不太好。
別人無法理解,有的人會覺得你矯情,有的人會覺得你矯揉造作。
但是當你想要為一些事情努力的時候,別有用心的人會用這個在背後攻擊你。
-
10 # 谷小廚
為啥要公佈?這是違背正常人性的,一般來說我們都是不願引起廣泛不安的,如果是公眾人物比如崔永元還則罷了,普通人都會擔心受到別樣的眼光,打破長久以來的生活平衡。
抑鬱症患者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他人的交流溝通是排解煩惱的最好良方,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某些生活習慣,所謂的“換一個活法”,就能體悟到不一樣的人生。
-
11 # Maria
目前存在的情況是真正得抑鬱人很少向專業老師求助。
有些還沒確診自己是抑鬱症的朋友總是認為自己得了抑鬱症,其實很多時候都只是抑鬱方面的情緒存在,並沒有到達抑鬱症的層面。
建議大家還是首先找專業的醫生⚕️測試心理,不要自己上網上查一些測試就自己確診。
首先去正規醫院做心理診斷,如果被醫生診斷為抑鬱症,狂躁症,雙相障礙等其他的心理疾病要嚴格遵守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雙管齊下才能早日康復。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心理上的難事一定要試著說服自己往好的方面去想。
負面情緒是會累積的,到一定程度上會很容易延伸到自己生理軀體上面,到時候就更難恢復了。
很多精神疾病是會持續終身而無法治癒的,希望大家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每一天都開心快樂喲。
-
12 # 我是麗貝卡
不曉得為什麼要公佈,抑鬱症這種事情其實除了有相同經歷的人,很少會有人理解,包括父母都不一定理解,還是自己找專業的人幫助吧
-
13 # 蘇小宜008
朋友圈不一定都是朋友,能理解抑鬱症和真心去關心你的“朋友”有多少,不光是發抑鬱症診斷,其他私生活都要慎重發了。如果有人發出來診斷了,一定是在求關注求安慰,刷到了儘量給他一些關心和幫助吧!
回覆列表
將自己得了抑鬱症的事情公佈在朋友圈裡面挺好的,不論公佈者處於什麼樣的目的,至少他已經可以公開他患有抑鬱症,不再將這種病症隱晦在自己的心裡而告知別人,同時也說明他認識到了自己所得的這種病症,勇於面對並正視了抑鬱症,而這種病症並非是自己意志薄弱、性格懦弱或自我調節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從而能夠消除患者對於抑鬱症這種病症感覺到見不得人或低人一等的思維傾向,相對於讓自己能夠積極配合對於病症的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