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山書雁

    大家好,這裡是小孔讀書筆記,關於培根論讀書,我談點自己的看法: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首先:培根指出讀書、討論和筆記三者的重要性,也相當到位。先不說它們的效用,有使人充實、機智和準確的幫助,但也該知道,這三點正是學習的樂趣。讀書除了讀,還要與人對話交流,從中激發起思想和心靈的火花。讀書是灌溉,植物才能茁壯;討論是向外盛放的,能生長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花果;而筆記是向內梳理的,能修剪多餘的枝條,留下鮮明簡約的花葉。這麼說,學習就有了儼如花藝般的樂趣了。

    其次: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最後:人的天賦確有不同,但不論如何,讀書學習還是必須的。我很喜歡培根寫的一句「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類的世界本是「自然」和「人為」交疊而成的,天賦和學習相輔相成的關係正像這個世界的縮影。說不用讀書學習的人,除非是億萬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否則就是自以為是的笨蛋了。因為,在這數千年內的天才,還是非常拼命地學習,只是你以為他們不用學而已。

    退一萬步,就算是,你也不應該假設自己就是他們。當然,只讀書還是不行的,還要走出書本,在這個世界裡真正運用,你越用,越發現自己的不足,越發現自己的不足,就越需要學習。書外和書內,是一種很特別的關係。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小孔讀書筆記,帶您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2 # 讀者

    書是精神食糧,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證。

    讀書使人充實——讀書多了,眼界自會不同,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便是這個。

    筆記使人準確——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好,過段時間也會被時間沖淡許多,而記錄下來的內容,卻可以保留很久。

  • 3 # 吃素的狗子

    看到前面兩位大佬級的回答,有些緊張,我說說我的感受。

    讀書使人充實:我在大學讀書期間感受真切,在那段常讀書的日子裡,生活是充實的,每天晚上等宿舍熄燈,舍友安靜下來後,我帶著耳塞,在電腦螢幕(瀏覽器白色的背景最亮)的亮光下看書。精神世界更加是充實的,這個尤其感受明顯,在文字的流動中,時常抓住某一部分,問問自己,我是這樣嗎?我是怎樣的?這件事對不對?可以絕對分清對錯嗎?這個方法適合自己嗎?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盲目的順從某一本書為絕對真理,如果是故事,去感悟它,如果是知識,去理解它,如果是錯誤的,警示自己,如果是雞湯,激勵自己也不錯。我覺得,讀書過程中的思考甚至重過了書籍本身,儘管書籍是引發思考的工具,必不可少。而思考過後的篩選與汲取決定了你將把自己塑造成怎樣的人!

    討論使人機智:其實接上讀書,讀書後的討論就是拓展思維,汲取各類看法的時候了,但是,我很少有機會在現實中與人交流讀書的感悟。事實是,一般人的腦子,並不能將一件事情想的很全面,比比皆是的例子,大家看過現在有幾個團隊是一言堂,不論大小。自己一個人冥思苦想,自以為計劃全面,你說出來,放在大家眼裡,幾分鐘就會出現各種論調推翻你的想法,你若是仔細品味,就發現都有道理。選擇其中的合理可操作的進行糅合,一個相對完善的想法才能形成。這就是我經常與同事強調的多人頭腦風暴的力量,當多種可能性結合在一起,結果不會太差的。討論,重要的就是大膽的說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可能就會讓別人靈機一動。自然可以使人機智,這是我的理解。

    筆記使人準確:這個我感觸較少,我簡單的理解就是,我筆記上記錄的都是我想要記住的東西,而一遍一遍的記錄自然使我能夠準確的在以後的生活中將其運用。筆記的涵義就是除了在頭腦中的記憶之外,在另一地方,再做多次的理解和記錄,重複一件原本就準確的東西,自然會變得更準確。

  • 4 # 言者青青

    弗朗西斯·培根

    從人生方面,這裡充滿著哲理。

    人,需要充實。尤其是思想充實,讀書是個很好的辦法,起碼防止老年痴呆。

    人,需要機智。尤其是在辦事處事的關鍵的危機時刻,更需要機智。機智從哪裡來?從討論中來。與社會,與親朋好友討論,在各種場合下討論,在討論中尋找靈活與機智,因為在與人的言談舉止中我們會很自然地去認知與接受機靈。當遇到千變萬化的事件時,自己就會很從容地應對,不會慌亂而束手無策。

    人,需要準確。尤其是關鍵環節上所做出的決定,採取的措施必須要準確。而這個準確從哪裡來?從自己的筆記中來。我們記筆記很多是在讀書筆記或者是生活筆記。這兩種筆記十分重要,因為在記筆記過程中人士需要思考的,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會很自然地明確事情的本質與因果,然後,會根據所筆記內容,來確定自己的思想觀點認知。那麼,我們做任何事會準確地把握,避免或減少失誤。

  • 5 # 銀河道士

    培根所處的時代雖已遠久,可是,他總結的這三條道理,不僅洞穿而且經典。如今,紙質書籍與“網際網路+電子終端螢幕”的閱讀與學習方式混合並行,人們獲取資訊的速度、涉獵知識的廣度、學習方式的進化,已完全不是培根時代可以相比的了。但是,這些變化並不影響,也沒有改變其真知灼見所閃爍出來的光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14周2天的孕婦該去醫院檢查些什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