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經奇門國學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怎麼理解?

    《三十六計》按計策總共分為六套,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而第三十六個計策“走為上”是歸類在敗戰計裡。什麼是敗戰計?這裡的敗戰計,指的是我方處於劣勢時使用的計策。 而標題中“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

    傳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這句話的衍生意思是如果敵方實力遠大於我方實力,這就是明顯必敗的局面,這時面對敗局唯有三條路可選,第一個就是必定投降、第二個就是必定求和、第三個就是必定撤退。而在這三種裡投降就意味著全敗,求和就意味著半敗,而唯有撤離沒有敗,這樣的話,我們保守了實力,就可能等到勝利的轉機。所以這裡說的是在必敗的局面上,保守實力是最上上策。

  • 2 # 聰聰看歷史

    《三十六計》是近代一本影響廣大,家知戶曉的兵家謀術書。出自南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之書載典故:“敬則日:“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而這個檀公就是南北朝著名的南朝宋大將檀道濟。因此"三十六"計出自檀道濟所著。意思是指在劣勢無可挽回,敗局已定之下,只能避開鋒芒,方為上策。後來被人編成偈語廣為流傳。

    此書最早幹1941年在甘肅邠縣一書攤上發現,系手抄本,無時代,無記錄,作者無從確認,推測是在明清時蒐集而成。後成都興華印刷廠翻印而流傳開來。我小時候就是從連環畫所知曉的。

    我們常常認為走為上就是逃跑的意思,其實這是錯的。而是在戰爭中發現形勢對自己不利了,暫時退避,以尋找時機反擊,而非逃跑。歷史上此計用得最好的當屬晉文公,在城濮之戰時,連退了三舍,古一舍為三十里,故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而連退了九十里。楚軍以為晉軍不過如此,長驅直入,結累中了埋伏,晉文公也由此戰威名遠播而成霸主。成語退避三舍也由此而來。

    其實三十六計裡,走為上計是整書的總結篇。毛澤東主席就戰爭年代就把這個"走為上計"用得最好,並衍生出了遊擊篇之十六字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併成為軍隊必備戰術,四渡赤水,挺進大別山等等,都是活學活用"走為上計"。在中印戰爭中,在印軍撤退時,我軍的一個排硬是用兩條腿趕超印軍的四個輪,把他們的一個營連少將一齊俘虜了。這就是"走為上計"的真義。

  • 3 # 小愛seul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釋義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出處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本計為三十六計第六套第36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計語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檀公指南朝名將檀道濟,相傳有《檀公三十六計》.此外,中國古代其他兵法也有論述.《淮南子.兵略訓》:“實(力量強大)則鬥,虛(寡不敵眾)則走”.中國另一部兵書《兵法圓機.利》也有:“避而有所全,則避也”.《孫子·虛實篇》:“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吳子·料敵》也說:“凡此不如敵人,避之勿疑;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也”.由此可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指在我方不如敵的情況下,為了儲存實力主動撤退.所謂上計,不是說“走”在三十六計中是上計,而是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方有幾種選擇:求和、投降、死拼、撤退.四種選擇中,前三種是完全沒有出路的,是徹底的失敗;只有第四種“撤退”才可以儲存實力,以圖捲土重來,這是最好的抉擇.因此說“走”為上.

      十六計,終究是想求勝,而不是求敗.前面的計謀都是求勝.而這敗戰計中的最後一計--走為上,卻完全是不能取勝的計謀,這一計是為了在前面諸多計謀都不能取勝的時候,保證實力,以圖東山再起.教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所以方在最後.

      至於排為上計,其實很好理解的.走為上之後,完全可以重新謀劃,重新施展三十六計.如此大的作用,當然是上計

  • 4 # 太極仁拳

    孫子兵法有“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說法很有道理。

    走是因為敵人進攻有事先準備,硬頂意味著冒險打無準備之仗,走則可以讓敵人攻擊落空,無所適從,我方還可趁勢伏擊。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說:“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走”就是“不頂”也”不丟”順勢而為讓對手失去平衡並保持自身平衡,使對手攻擊落空而受我方控制擺佈,我方省力且不受損失。

  • 5 # 追夢樂享人生

    這句話出自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所謂上計,不是說,“走”在三十六計中是上計,而是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方有幾種選擇:要麼投降,要麼求和,要麼跑路!敗戰計中,無非三種方法:投降、講和、撤退。投降是全敗,講和是半敗,而撤退就是不敗。不跑會把老本拼光的,不跟你硬碰,我得儲存實力,留待東山再起,這樣才能儲存有生力量,以圖捲土重來,這是最好的選擇,因此,“走”為上。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跑!以最小的損失完美退出戰局才是上計!以退為進,待機破敗,這是不違背正常的法則的。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提出的長征就是一個“走為上”計的最好例子。為儲存實力,以圖最後勝利,當然是“上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世界推出夜間模式,大家覺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