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偶然一會ABC

    “一切事物都有起點”,這是日常語言。用嚴格的學術語言說,即“事物皆有原因”。這是所有科學形成的“公理”:因果性原理。所謂“起點”,是一個事物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形成過程”,用哲學語言來講,“定在”,“此在”的形成過程。世界萬物不可能從“無”中產生,只能從“有”產生。這就是為什麼科學非常重視“基本粒子”(微觀世界的產生)和“大爆炸宇宙”(宏觀世界的產生)的原因。所以,“事物總是有起點”的說法是正確的……

  • 2 # 劍蘭修竹

    謝邀請!宇宙萬物以系統而存在,既便十分複雜的事物也層次分明,這是宇宙創生給人類文明的重大困惑之一;於微觀領域,哪怕一絲一縷也紋絡清晰。科學所說的開始或起點,往往是原紋脈道斷後的發叉部分,就像樹木在成長中受傷之後,未來傷口處出現"疙瘩"……按照中國《易經》觀點:乾始坤終,當走到未濟卦時,即"卦終未濟",又開始新一輪迴圈。《易經》不是描述一態物的開始與結束;而是宇宙萬物自始至終的零環運動,全對稱互補卦,其義相反。《易經》揭密了宇宙多維時空的萌芽。

  • 3 # 東風別業

    謝邀,怎麼是科學才說一切事物皆有因果呢?佛學不也說因果報應嗎?怎麼?想推翻?這個問題,道德經已經作出終極答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二是三的因,一是二的因,道是一的因,道,自然。也就是說,宇宙,唯有道是自然的,你可以說它沒有因,也可以說它自為因。那麼可以說除道外,事物皆有其因,可以說一切事物皆有因。

    其實,現代科學完全可以解釋宇宙的自然起源,

  • 4 # 北京風雷

    謝謝邀請!我們知道物質運動絕對的,永不停歇的,所以你無法判斷物質運動的終點也無法推斷起點。時間不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只是人類參照相對恆定的做出比較的結果。這個參照就是科學的尺度,也是有侷限的,受科學技術水平限制,也受參照的物質變化限制。在一定尺度之內,一切事物都有起點有終點是正確的。這是相對的,參照的結果。如果超出這個尺度,就無法判斷起點了。

  • 5 # 質躍

    一切事物都有起點,這話說的很好,承認事物的可認知性。再加一句更好,一事物有起點,而且也都得有終點。既是起點也同時可以是終點。譬如說,生是起點的話,死亡就是終點;死亡是起點的話,生就是終點,一條直線、弧線、圓等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是起點,同時也可以是終點,有始有終。如果,你說,不,沒有起點,那同時也就沒終點,無始無終,無窮無盡。這屬於科學認知範疇之外了,當然也就不成立了。所以,即如問題所說,以科學觀點看來,一切事物皆有起點,這就是科學的範疇,那麼這話當然正確了。

    一切事物都有起點,首先承認了科學對物質研究的可知論。否則,就是不可知論,又何必科學不科學呢?是不?

    就像科學也有研究的起點,科學也是在人類出現之後出現的,你說科學是對還是錯呢,科學本身是人類社會發展創造的產物,客觀存在的,本身並無好壞對錯,對於從人類社會的價值利益取捨而言,科學有利有弊有對有錯,要不然,又何必說有些科學是偽科學,又說有些科學發明是罪惡,得限制呢?可見,

    之所以,說,事物是有起點有終點,是人賦予的概念,屬於認識論,科學也是人類創造的產物,是人認識論的範疇,對、錯是基於人的認識而產生的價值判斷,你說自然界的一物的存在,如,黃河,你說它是對是錯,這樣說就沒意思了,黃河是自然客觀的存在的,本無所謂好壞對錯,是人賦予的。科學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發展出的科學而言,一切事物都有起點是正確滴。

    一切的科學理論及發明研究出來的事物剔除人的價值取捨就其本身而言並無好壞對錯是客觀存在的。當然,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質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宇宙中一切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著的,運動是絕對的,中國有句古語,一尺之錘日截其半永世不竭,可見,上升到哲學高度的抽象的物質概念而言,宇宙中一切物質都是無始無終的無盡不滅的。

    還在學習思考,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6 # 莫名64515095

    怎麼會弄錯,科學的起點就是宇宙的起點,科學的終點就是宇宙的終點。不是科學沒有起點,是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宇宙的起點。

  • 7 # 蒼耳子78413762

    這話不全對,人類與科學並沒有到達認知所有的高度。比如時間,它的起點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這個假說。但如果大爆炸不成立,那麼時間就不存在。時間不存在,時空理論只能從頭再來!

  • 8 # 戎小魚

    一句話,任何事物都包含在有與無中。所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如果都有,會把宇宙簡單化,怎麼變化出七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 9 # 長風浩蕩

    那就看你能不能拿出一個比“科學”更可靠的“依據”了,在你拿出來之前,就只能勉強用“科學”了。如果拿出來了,那人們自然就用你的更可靠的那套東西,而拋棄科學了。

    另外,所謂的“科學”,指的是一套嚴謹、客觀、可驗可證的思維模式,不是一套具體的教條。

  • 10 # 劍雲28

    如果把科學放在哲學的角度看,很著科學的定律並不完整且解釋不了哲學提出的問題。比如說:善惡應果論。從歷史和現實來看,善本是人人喜歡且尋求的東西,它的本質是一種既有物質又有精神的東西。我們說它是物質的,是因為善入心靈,美好的事物可以產生愉悅的心情,好心情可以創造更多的物質。我們說它是精神的,但為何又可體現在身體內,並使體內發生變化?但從任何角度看,善往往意謂說貧困、受欺、無奈;而惡則能獲取更多的權利和物質。如果說科學有零點,那麼這種惡的零點和因果關係怎樣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在你們心目中應該是一個什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