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心弧心理
-
2 # 心理測試站
心理學專家李宏夫教授建議,在理財前,應該先弄清楚我們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個關鍵,累積金錢不是理財的終極目標,累積幸福才是理財的終極目標。在累積財富時,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財,卻忽略了理財開始時的意義和目的。他們一味地奔波於財富之中,卻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累積幸福。有的人以為有錢後可以自由了,卻發現有錢後理財更不自由了;有的人希望有錢可以討人喜歡,真的有錢後卻認為周圍的人都是為了貪圖他的財富,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糟糕。這些都背離了我們理財的本意。
二味:遠離財富跑步機
心理學家發現,幸福和財富的關係就好比一臺“快樂跑步機”。在我們踏上跑步機後,如果維持一開始的速度奔跑,只能原地不動。只有加快速度,超過跑步機的速度,才會有進展。快樂也是如此。原來有了100萬元,很開心。但慢慢適應了100萬元這個強度,要150萬元才會開心。到再下次就變成了200萬元。就像跑步機,在適應了一個狀態後要更高的強度、更大的刺激才有同樣的快樂。正因為有了“快樂跑步機”的效應,有些人炒股票,開始覺得每年有10%的收益很滿足,可是真的達成後,就覺得有30%的收益才會開心。其實,金錢如果只是數字沒多大用處,只有把它變成真正能讓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動才有意義。
三味:穿上幸福“防彈衣”
心理專家在3年多的理財情商研究中發現,能真正累積財富的人都擁有平衡的生活狀態。理財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大部分。他們的生活內涵豐富,鍛鍊身體,培養興趣愛好,朋友關係融洽,家庭美滿,工作有成就。做輕鬆的投資者,不做失魂落魄的理財家。我們當然希望財產不要縮水,可就算財產有起伏,這些人是最不容易喪失幸福感覺的。他們有情緒的“防彈衣”,幸福的“防彈衣”,財產的多少不會影響到他們幸福的感受。
獲得幸福的財富技巧
一、看淡財富,重視家庭
幸福的人最重視家庭,他們大多把財富的重要性擺在第三位,但是不幸福的人卻把財富擺在第一位,家庭擺第三位。對於財富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你越是想去追求,就會越不幸福。財富目標不必定得太高,循序漸進投資理財,才是幸福之道。
二、降低期望,知足常樂
幸福的人期待投資報酬率為11%至20%,但不幸福的人則多數期待二成以上的報酬率。這顯示,對投資報酬預期愈高的人,愈不幸福。滿足點、標準不要定得太高,就容易有幸福感。當你愈沒有想要追求什麼的時候,反而會得到更多。
-
3 # 心岸姐姐幫你成長
自私,人人都有,只是有人表現出來了,有人不敢表現,在心裡偷偷計較。
治療抑鬱症不僅僅是自私起來,而是開放自我,不虛偽,做真實的自己,敢於接納不完美,與自己和解。
內心疏通,精神自由,這樣可以減少抑鬱症的發生。
-
4 # 蘇菲的盜夢空間
這裡的“自私”,我認為指的是狹義的意思,是說把關注點從過多為他人考慮、放回在自己身上。
為什麼針對抑鬱症患者可以這麼建議?我認為也要從某一個角度理解。造成抑鬱症原因很多。有些人因為實際上憎恨別人、憎恨世界而這種憎惡無從表現,只能向內形成自我攻擊,就會抑鬱。
有些人在攻擊指向自己的過程,會造成一種習慣。什麼習慣呢?他容易將自己內心的攻擊(敵對情緒)“投射”在別人身上,因此,會造成“為他人著想”的假象。
舉個例子,一個認為自己在公司裡不合群的人,忽然有一天被邀請去參加同事的生日宴,他會擔心自己在場的場合,會給別人造成彆扭,自己也會不舒服,於是他拒絕了別人的邀請,一個人默默地回家了。可是他感覺很孤獨。他因為總是“考慮別人”,壓抑了自己的需要。
這裡的“考慮別人”,實際上是他自己內心想法的投射。
在心理治療裡,我們會去共情到他實際上對人際關係的渴望,同時處理他內心覺得“別人會不喜歡我、敵對我、孤立我”的想法,是來自於自己對世界的“敵對”。
到這裡並沒有什麼治療作用。因為,我們需要看見的是,這個自己主動去敵對外部世界的做法和想法,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而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是,防止自己受到傷害,才會“樹敵”。這是一種自衛的態度。
歸根結底,他需要樹立安全與信任的機制。一切會有不同。
不知是否跑題。這是我的理解:)
-
5 # 感照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回覆列表
自私是隻想到自己,而抑鬱的認知是我不夠好和無力感。治療抑鬱症的關鍵還是能引發愉樂的資源然後真實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