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十歲了,做作業總是拖拉,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吃東西,手上也喜歡把玩橡皮或者什麼東西才高興。是不是有注意力的問題? 還有個小寶才兩歲,我想從小給他培養好的專注力和學習力。我的問題是,孩子10歲了,改起來有點困難吧,需要做那些方面?小寶兩歲,又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改變,專注力,學習力的培養如何去進行呢?
2
回覆列表
  • 1 # 家長話題

    一般地,從行為上講。把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糾正過來,孩子的專注力就可以有所提高的。

    而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因果分析。

    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很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或是學習跟不上了。

    找到具體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這種只講效果不講原因的提問,根本不瞭解孩子的心裡的想真實想法的提問,顯然是本末倒置。

  • 2 # 泡泡哥哥vlog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被培養,專注力是一種做事的習慣。說得淺白一點,也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能靜得下心去做好這件事情。

    既然說專注是一種習慣,那麼專注就不單單隻用在上課,或做作業,或學習方面。專注力,需要被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方面,從生活的各方面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才能更容易在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講,或者做好作業專心學習,靜得下心來學習。

    第一,生活中的專注力:吃飯、玩耍、睡覺。吃飯~“專心吃飯,我不玩”~這是我兩個孩子從小就會念的一句話。他們吃飯很大口,又很快,這讓我非常省心。另外比如孩子要玩電腦的時候,我會固定一個時間給他們,每個孩子大概10分鐘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我不打擾不打斷他們,讓他們玩得盡興。這也是在鍛鍊一種專注力。

    第二,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培養學習的專注力。幼兒園的學習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孩子是快樂地學習。我兩個兒子的幼兒園都是從中班就開始佈置少量作業了。接他們放學回家的第1件事,就是吃東西,吃完東西就立刻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才可以去玩耍。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去做別的事情,從來不守在他們身邊。孩子還小,剛開始的時候不可能那麼專注的寫作業。我會時不時偷瞄一下他,有沒有專心在寫。如果沒有專心在寫,我會提醒他專心。如此反覆培養孩子的專心。基本上是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就已經習慣了回家等吃完東西,就專心寫作業。不用媽媽陪在身邊。

    第三,每天孩子回來的時候,我都會問他~“你今天在學校有專心聽老師講課嗎?”,“學了什麼呢?”孩子這個時候會給自己一個評價。我們就能夠清楚孩子在幼兒園能否專心。如果不確定孩子是否做到,可以跟幼兒園老師瞭解一下。

    第四,家長需要積極,並且堅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的孩子天生專注力就很強,那麼家長就輕鬆了。但很多孩子的專注力都需要後天的培養。在學習上,家長不能把專注力交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培養。如果錯過了幼兒園時期的專注力習慣的培養,那麼,就絕對不能再錯過小學期間了。小孩剛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可以參考我上面提到的建議。家長可千萬不能偷懶了。如果家長偷懶了,孩子的專注力就很難培養起來了,學習上沒有專注力,成績又怎麼能夠好呢?

    有良好的專注力,學習會非常順利。而家長也非常的輕鬆。

  • 3 # 西城胖爸爸

    孩子們專注力不足,我覺得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孩子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可能太難、或者太簡單,上課或學習時就容易走神;

    二來是孩子天性愛玩,缺乏自控力,來讓自己的注意力及時迴歸到學習裡。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學習不可能永遠是有趣的,這時候自控力強的孩子因為知道“老師講的知識對我有益的”,所以會行使自己的自控力,讓自己保持專注。

    同樣地,那些自控力相對弱的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面前,也可以變得專注起來。

    因此,我們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就只能想辦法讓知識點變得有趣一些;

    而自控力就要透過訓練來提高,比如學習之前把喝水、去廁所等問題解決完,然後開始嘗試專注學習15分鐘、20分鐘、30分鐘、60分鐘等,時間逐步增加,每完成一次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激勵。

    有1-2個月時間自控力就可以提高,我親自試驗過3次,幫助3個小朋友改變了專注力問題,可以試試。

  • 4 # 心理學高大夫

    專注:當我們同時集於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這5種感官來“搜尋資料”時便是專注!所以,專注的態度是一切資訊是否能輸入的關鍵。因此,專注與我們的思考質量息息相關,這種特質會影響一個人的一切行為。好多家長要求孩子專注聽講勇於發言,但是先決條件是:⊙孩子是否感受到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允許他發言不成熟或者提出可笑的問題之後,而不被嘲笑和責備!得到的是肯定和鼓勵。心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有外在勇敢的行為的。⊙坐姿不良和站姿會影響身體發育,也會肌肉容易疲勞而不自覺地扭動身體,因此縮短了專注的時間。專注品格的培養,爸爸媽媽要這樣做:⊙講話的時候眼睛看著家人。如果手邊正忙事情,沒有辦法看著對方的眼睛,會說:“你說我在聽呀!”⊙主動和家人、鄰居、親戚、同學、老師打招呼。⊙孩子如果害羞,鼓勵寶寶一點一點的改善。⊙如果孩子躲在家長背後時,不幫他解圍。⊙和孩子說話時,最佳姿勢——蹲著或者坐著平視孩子的眼睛。⊙耐心的等待孩子將問題問完再回答。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用技巧的,給予孩子思考的空間。⊙不要要求孩子回答問題一定要正確,重點是他的回答是否經過了自己的思考丶觀察丶發現——你就是說自己幼稚的看法。(其實最孩子是最讚的說法,訓練了思維專注。)⊙戶外時(在安全的前提下)先不要忙著追逐、制止孩子奇怪、越軌的動作、聲音、行為等引起路人的注意。(意思就是別怕“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仙道彰vs土屋淳,誰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