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
2 # 航空之家
市場定位不同
波音787是波音公司最新的中型寬體客機,典型三級客艙載客量在242至320人(787-10單級艙最多搭載460人),航程在1.3萬至1.575萬公里之間。它也是波音針對空客A380推出的“點對點”直飛戰略性機型,並取得了市場的勝利。波音777則是中遠端雙發寬體客機,也是全球最大的雙發寬體客機,典型三級客艙載客量在283人至368人(777-300單級艙最多搭載550人),航程在9695公里至1.75萬公里。
787又被稱為“夢想客機”,當時的大背景是空客推出世界最大客機——A380。空客判斷未來需要解決機場容量問題,而A380可以容納555人,可以將大量旅客同一個樞紐送往另一外一個樞紐,再透過支線客機進行中轉。而波音則認為,未來航空市場更青睞“點對點”的直飛,而787就是為了滿足中小型機場直達全球的能力。從目前的客機銷量來看,787取得了完勝。而空客A380銷量非常低迷,不得不推出A350迎戰。
波音777是波音歷史上具有歷程碑意義的產品,它也是第一架完全採用電腦輔助設計(CATIA)的商用客機。在1970年代,波音決定在747和767的市場空白中尋求機會,並在1986年提出了“767-X”計劃。1990年10月,波音777正式對外公佈,並隨即獲得美聯航的34架訂單。波音為777專案傾注了大量資源,應用了當時很多先進技術。777是波音首款採用複合材料製造的客機,擁有全球最大的起落架並搭載了世界最高推力的GE90-115B。波音為了應對空客A350-900/1000的競爭,研發了777X作為後續機型。777-9X更是長達76.5米,榮膺世界最長客機。777X獲得航空公司的熱烈追捧,在迪拜航展上收穫阿聯酋航空高達560億美元的訂單,這也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
可以說波音777和787都是非常成功的客機機型,只是它們推出的年代不同,市場地位也有差異化。
-
3 # 航空筆記
先說區別
1. 載客量
可以說波音777是波音787的大哥,波音777更大一些。這個大表現在多方面的。
最小的777,777-200可以乘坐300多人。
最大的777,777-300ER可以乘坐400人左右。
而最大的787-10也是可以乘坐300多人。最小的787,787-8可以乘坐250左右。
777-8和-9大概可以乘坐350人以上,一直到400多人。
這樣,波音就完全覆蓋運載能力從200多人到400多人的機型。
2. 尺寸
總體來說777更大一些,但它們也有在尺寸上的重疊部分。
3. 777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民用發動機GE90.
4. 雖然777也採用了複合材料,但787才是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的。
5. 777的每個主起落架有三組輪子,而787每個主起落架有兩組輪子。
回覆列表
簡單的說,一個是重型機,一個是中型機
波音777和波音787都是美國民機巨頭波音公司研發的雙發遠端寬體客機,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在大小和在民航運輸的作用上。
波音777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發飛機。以典型的777-300來說,該型飛機長73.9米、翼展60.9米,空重150噸、最大起飛重量300噸,三級艙佈置下能載368人,航程達11135公里。波音777這樣的超大型飛機主要執行的是樞紐-樞紐之間的高密度航線運輸,比如北京-洛杉磯這樣的航線。
波音787是波音最新研製的機型,具有極高的先進性,但是體量比波音777要小一些。以787的基本型為例,787機長56.69米、翼展60.17米、空重110噸、最大起飛重量228噸,標準三級客艙佈局有223座位,航程達15700公里。由於其相對較小的載客量,787可以執飛一些載客密度不是那麼高的點到點航線,例如鄭州-曼谷等。
目前正有中國、俄羅斯聯合研發的CR-929雙發遠端寬體機跟波音787一個級別,像波音777那樣級別的超大型飛機目前對中國來說還是個奢望。
另外,波音777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雙發遠端寬體客機,但並不是最大的客機,目前最大的客機是歐洲空客公司的A380。
A380是一種四發遠端寬體客機,機場72.75米、翼展79.79米、空中245噸、最大起飛重量575噸,標準載客量555座,航程15200千是不折不扣的空中巨無霸。但是就像體型龐大的恐龍因不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滅亡一樣,A380雖然創造了航空工程上的奇蹟,但是其高昂的運營成本、較低的營運靈活性使得這種劃時代的客機並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訂單一直不足,成為空客巨大的累贅。
無獨有偶,波音也在近期停產了其標誌性的波音747客機,該機也是四發超大型客機,在A380之前是世界商業客機的王者,在過去的商業運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目前雙發客機在安全性上已經不輸四發客機,而雙發客機的經濟性又超過四發客機,四發客機黯然退場是商業邏輯的必然。在商業領域,大的不一定好,只有符合市場需要的飛機才能成功。波音747和空客A380給中國正在起步的商用大飛機事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