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QQ網友21333458

    看你從哪個角度認識了。如果從兌付角度,購買國債風險性可以說忽略不計,比你把錢存入銀行結結果銀行倒閉風險還小。如果從投資收益角度,你今天99買了,可能還會跌倒到98甚至更低,這和市場資金成本有關。總體而言,如果你只單純兌付國債到期收益即可滿足,那可以說沒什麼風險。

  • 2 # 伍治堅

    讓我用美國國債作為例子,為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以美元計價。在最壞情況下,假設美國政府有一天真的不夠錢還債了,她可以授意美聯儲印發美元來償還債務。在我們目前所處的紙幣時代,印鈔票的成本幾乎為零,只需要在電腦上按下幾個鍵,多加幾個0就可以完成。因此,理論上來說,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國債,沒有違約風險。

    沒有違約風險的意思,是如果你購買了面值為100美元的美國國債,並且一直持有到期。那麼等到債券到期時,你至少可以收回100美元。也就是說,對於國債的購買者來說,他的投資回報是有保底下限的。只要你買入國債的價格在100元以下,那麼至少在名義上,你不會損失本金。因此,相對於股票來說,投資國債的風險要小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如果國債能夠給投資者和股票相當的回報,那就沒必要買股票,大家都買國債就可以了。

    相同的邏輯,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歷史上股票的回報比國債更好。在金融文獻裡,股票超出國債的那部分回報,被稱為“股票風險溢價”。就是說,投資者購買股票,承擔了比購買國債更大的風險,因此他們需要被補償更多的回報。風險和回報相匹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問題來了:購買國債,到底有沒有可能虧錢?國債投資者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呢?

    答案是:國債的名義回報,取決於未來的利率走向。而國債的實際回報,則取決於前者扣除通脹率。

    我們先來說說名義回報,也就是不考慮通脹的情況下,國債的投資回報。

    利率對於國債價格的影響,由兩個部分組成:作為資金成本的折現率,和國債發放的利息額。

    先來說第一部分,折現率。任何一個國債的價格,是未來所有的現金流折現到現在的價值之和。因此,利率和國債的價格走向,是相反的。利率升高,意味著折現率上升,因此國債的價格會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意味著折現率下降,因此國債的價格會上升。

    再來說第二部分,利息。這部分比較好理解:基準利率越高,那麼一般來說,市場上發行的國債的票面利率也會越高,因此投資者能夠拿到更多的利息。發放利息越多的國債,其對於投資者的價值也就越高。

    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執行方向相反,相互之間有一定的抵消作用。因此,到最後利率對於國債價格的影響,是兩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到最後,國債投資者回報的高低,取決於哪個部分的貢獻更大。

    舉例來說,美國從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間,其央行美聯儲為了應對持續升高的通脹率,不斷的提高基準利率,從1950年的1%左右,提高到1980年的最高峰16%左右。

    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持續購買10年期美國國債,那麼投資者的名義回報是正的,大約為每年3%左右。30年複利累計下來,總回報差不多為150%左右,不算太差。這背後主要的原因,在於上升的基準利率雖然提高了折現率,但同時也提高了國債發放的利息。兩相抵消,提高的利息更多,因此投資者的總名義回報為正。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從1950到1980年,美國當時的通脹率,大約為每年4.3%左右。用名義回報3%,扣除通脹率4.3%,我們可以得到那段時期內10年期國債的實際回報,為每年負1.3%左右。30年累計下來,投資者的實際投資總回報,損失了30%以上。簡而言之,就是投資者雖然在名義上收回了本金,還獲得了一定的利息,但是由於通脹太厲害,因此貨幣的貶值速度更快,導致投資者最後的實際投資回報為負。

    這段真實的歷史,點出債券購買者面臨的一個最大風險,那就是經濟發生意料之外的惡性通脹。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通脹,很可能會大幅度提高基準利率,期望將通脹壓回去。此時,債券即使名義回報為正,也很可能跟不上通脹的速度,因此投資者最後拿到手的實際回報,在扣除通脹率後為負,導致其實際購買力的損失。

    當然,未來的經濟和利率發展,有多種可能性,除了通脹和利率上升之外,也可能利率不變,或者利率下降。在後兩種情況下,債券的價值要麼不變,或者可能上升。比如從1980年到2010年那30年,美國的通脹率受到控制,逐年下降。因此其央行美聯儲,也得以能夠將基準利率逐漸下調,從最高峰的16%左右,一步步下調到個位數(後來由於發生了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乾脆把利率降到0~0.25%)。在那30年裡,美國的長期國債跑出了一個大牛市,每年的投資回報高達11%左右,甚至比同期的標普500都要高一點點。

    展望未來,購買並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意料之外的通貨膨脹。應對這個風險最好的方法,是多元分散,持有一些抗通脹效果比較好的其他資產,比如股票、房地產等。人類社會的未來,充滿各種變數,可能會發生高通脹(比如70年代的美國)、低通脹(過去20年的美國)、零通脹(過去30年的日本)等各種情況。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最重要原則,是始終持有一個包含債券、股票、房地產等多個不同資產,覆蓋全球的投資組合。這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佳投資良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