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蟲不可語冰2008
-
2 # 斷眉哥
什麼樣性格的人容易患上抑鬱症?這就要從什麼是抑鬱症開始說起?
抑鬱症: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又叫情緒失控綜合症。是指患者無法正常的控制與發洩情緒。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如抑鬱氣質。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
什麼樣的性格易患抑鬱症呢?
1.性格內向,常不願與他人坦露心聲。
2.性格偏激,做事易衝動,易極端。
3.膽小怕事,生活畏首畏尾的。
4.EQ偏低,與他人交流易產生摩擦。
5.特好面子者,往往為了面子而做些讓自己懊惱的事,或不能及時糾正錯誤。
其實現在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患上抑鬱症,輕度抑鬱可以自行痊癒,重度抑鬱就要尋醫問藥。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抑鬱而抑鬱,刻意壓制自己讓自己長期處於低落情緒當中,真患上抑鬱很痛苦,學會調節情緒、適當合理的發洩情緒。
-
3 # 賴仲達
抑鬱症的核心發作機制,目前來看,存在兩個:
①生理因素。可能是天生的某些大腦激素分泌問題,造成對某些事件產生認知錯誤。②心理因素。由應激事件→共情差異→形成認知錯誤,引發負罪感,最終變成抑鬱症。抑鬱症的核心病理機制,是認知錯誤。
簡單來說,你個人覺得,你受到的傷害不是因為受到傷害,而是因為你犯了罪,罪有應得。
人的大腦會對收到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即資訊加工心理學。當大腦對某些事件的資訊進行加工,出了錯誤時,就會產生某些心理疾病。比方說有些東西本身不可怕,但大腦認為它“很可怕”,就產生了錯誤認知。抑鬱症則是對自己受到的傷害和評價資訊進行加工處理,最終因為資訊加工的錯誤,對自己產生錯誤認知。
最好的解決辦法,在吃藥的前提下,要麼是做認知行為療法(我推薦認知行為療法和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取向療法不推薦),要麼是尋找足夠多的共情者(能夠同情理解你的人),最終讓你產生正確認知,你就能打敗疾病!
最後,祝願你生活愉快,健康快樂!
-
4 # 元寶中醫
凡事要求完美的人,一旦沒達到他們預料的結果,他們會糾結,不開心。心裡有壓力的人,長期的精神負擔,得不到釋放,耿耿於懷,不開心。
自己善良,卻做了一次違背良心的事,久久不能釋懷,談戀愛失戀等等,總之得抑鬱的人一般都是有良心,有道德好人!都是人品很好的人!
回覆列表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抑鬱症將超過癌症、心腦血管疾病成為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第一殺手。中國抑鬱症患達四千萬之眾。國外統計資料顯示抑鬱症自殺率佔患病人數的百分之十五。所以預防、干預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具有下列特徵或部分
1、因為害怕批評、遭到反對或拒絕、迴避一些涉及較多人際交往接觸的職業及活動。
2、不願意與人打交道,除非確定別人真的喜歡自己並能接納自己。
3、害羞及害怕被人取笑,很少與人發展親密的關係。
4、總是擔心社交場合被拒絕而出丒焦慮不安。
5、不參加新的人際交往活動,無能感明顯。
6、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缺乏自信。感覺個人長相外表沒有吸引力或比其他人差得多。
7、閉門謝客獨居一室、或者只呆在家裡。
8、尤其躲避熟人、能不打招呼就不打招呼。
9、離群索居,在工作中喜歡一個人,不願與人共處一室或者合作、自閉心理嚴重。
10、極度不願意參與新活動,認為會因之而難堪。
11、嚴重者不願工作或上學。
⋯⋯
迴避性人格形成原因
1、生物化學方面的異常(大腦內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及患病(如殘疾,功能障礙)的原因。
2、習得性恐懼、令人不安的思維方式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有這種障礙的人所具有的羞恥感,是由於童年時期的措折經歷和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研究發現,如果經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會將這種屈辱的經歷內化,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潛意識: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也不值得擁有朋友、 自己是令人討厭的⋯等負面情結)
應該說原生家庭父母的錯誤的教養方式是根本原因。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愛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比如中國傳統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及其錯誤的。還有父母打罵、恐嚇孩子名義上為他們好,以愛的名義用暴力、辱罵等手段教育孩子,甚至於挖苦、嘲笑、諷刺讓孩子自覺無能。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正確的家庭教育有多麼重要!至今為止,還有很多父母秉持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者說還在用上一代教育子女的方法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由於負面的自我意象,在青春期人格覺醒時會出現社會化障礙。形成各種心理問題。尤其以退縮、迴避為特徵的社交恐懼症及焦慮症如果繼續發展可形成抑鬱症(這裡需要說明各種神經症是伴生而非孤立形成,所以精神科用藥基本相似,也就是同一種藥物對不同神經症都有調節和治療作用,比如抑鬱症和強迫症)
當然不是說迴避形人格障礙一定會發展為抑鬱症,但它成為抑鬱症的人格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