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保哥講論語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儒家將所有的學說集中於這個“仁”字之上。仁,漢字解析一下,“二”為天地,上面一橫是天,下面一橫是地。加上人旁,合起來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夫子將“仁”字作為儒家學說的標識暗和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將天地的執行規律運用在人世的思想典範。

    德,是道家學說的第二核心,道家將學說的核心集中在“道”和“德”兩個漢字之上。德,左邊是彳,意思是行走;右邊上邊的“十”字是大道十字路口的形象化,中間的“罒”是一個眼睛,下邊是一顆心❤,整個“德”字的意思是人眼睛盯著前方的大道路口,一心向前走。就是德字。

    其實,老子講的德就是得。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目視前方,一心向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人生最大的得到,得到最多的就叫“得道”了。我們古漢語,一字一詞,一字涵義深遠。現代漢語則不然,所謂“仁德”是現代漢語雙音節詞,就是指具有仁愛這個品德,對人有仁愛之心,對生命有敬畏之心,內心慈善,關愛一切就是仁德。

    我們現代人早已丟棄了識別漢字本身的表意能力,以至於見“仁”字就聽信某些教授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夫子如若知道只能呵呵一笑。見“德”字怎麼也弄不懂為什麼這樣寫就是“德”,我說道德就是生命價值的最高之得,一定有人會暗暗不同意。

  • 2 # 夢歸自然2

    仁,顏回問:仁。孔子說:克已復禮就是仁。韓愈說仁,為博愛之謂仁。仁,五行屬木,為春,為陽,為震,為動,對應人:仁屬肝,就是說仁要善,心眼好,不要自私自利,仁就是處處為他人著想……德,易經講天地合其德,厚德載物。孔子講明明德,老子講,德善。信者。道生之,德畜之。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一陰一陽之謂道,善生陽,惡生陰,陽氣旺,正氣旺。赤子象嬰兒一樣單純,善良。德,積德是浙進過程,只有積德,才能做好人,做好人才能修道。仁德,就是行善積德,只有仁德的人才有福報,逐漸達到天人合一,做到人與自然合諧……

  • 3 # 閱讀修身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竟然有人願意問這種很多人都以為很傻帽的問題,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些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這才是終極的人生追問。如果三大終極追問漫無目的,那麼這種追問是基於現實的,我們應該怎麼樣,我們應該怎麼做!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竭盡所能的回答。

    1、什麼是仁?

    (1)仁的第一層——人與人之間

    仁者愛人,也有人解釋說,仁是兩個人的意思,意思是兩個人相互友愛。這是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仁義。

    (2)仁的第二層——人與社會上更廣泛的人

    那麼擴大一個層面的仁呢?那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懷,你不僅對你的家人好,也對周圍人,更廣泛的人好。例如焦裕祿和孔繁森,他們奉獻自己為一地帶來了幸福,人民永遠的紀念他,這是他們的大愛大仁。

    (3)仁的第三層——國家與它的人民

    那麼如果再擴大一個層面呢?那是什麼呢那是一國之內,實行仁政,政府愛護他的人民。

    剛才我看到了一個養老金上漲方案,以及中國這些年的扶貧事宜,我相信這就是國家範圍之內的仁吧。

    這幅圖是中國扶貧線上的官方新聞,上面體現了中國執政黨對所有貧苦人民的大仁。這就是最大的仁。

    (4)仁的最高層——天下大同

    至於更廣大範圍的仁,我還沒見過,按照孔老夫子所說,那就是“天下大同”!那應該是全球範圍內的共產主義吧!

    2、什麼是德?

    如果仁是表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德就是衡量這個人的標準。

    我們常說一個人優秀,這個人德才兼備。

    而德是也往往會被引申為個人的修養水平,以及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之上。甚至德更多的是一個人的自我約束。

    如果法是強制性的約束,那麼德就是一種“自我約束”!

    3、何謂仁德?

    雖然仁有如此廣闊的含義,但是它的根本是愛。愛自己,推及他人,再至於愛所有人。仁,求的是外,具體到人與人之間,體現的是一種愛。體現到國與人之間則是和諧與繁榮。

    而德則不同,求的是內。是對自身的約束。

    而仁德又有了不同的含義,因為組成一個詞,它有仁義道德的意思,也有待人寬厚而好施恩德的意思。仁義道德則屬於道德的範疇,屬於更為廣泛的一個道德框架之內。而第二個意思待人寬厚而好施恩德則重在表現人的仁愛與慈愛以及實踐到具體的事情上的行動。

    以上是我對仁、德、仁德的理解。

    以我之真誠真心,為您解惑。

  • 4 # 張竹邦

    玉有五德指仁,義,智,勇,潔。

    玉有五德,五德之說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

    現代社會為何假偽橫行,翡翠玉石一度冠以“兩個單人旁的行業",就是假偽橫行,與五德之首”仁”這個單人旁不粘邊。

    春秋時宋襄公曾為五霸之一,他不但兵半渡不擊,還主張戰爭中"不殺二毛"(即頭髮雜白的上年紀人)。項羽武功蓋世,一次射了劉邦一箭不至死,旁人勸其再射一箭,劉邦必死。但項羽以“君子不重傷”之仁而放棄,這就是仁。

    過去認為仁者無敵,可後來被稱其為"蠢豬”"傻B"者,反以王者發財者而成事.這就是孔子悲催的"禮崩樂壞"!

    天下無仁、諷仁久矣,豈能順呼?

    學玉、業玉、藏玉、佩玉者,又豈能德不配位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用了那麼多咳喘藥就是不頂用,豬呼吸道疾病反反覆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