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滬說

    首先,我認為清朝並沒有明顯的崇佛貶道的意思。如果有的話那最可能的原因也只是,佛教是舶來品,而道教是本土產物。為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有意扶正佛教。

    其實多數時候佛教的曝光率比道教都要高,原因在於佛教是一種普世的宗教,有這大量的教義,更容易與普通百姓產生關係。而道教教義遠遠不如佛教的多,而且不是一種普世的宗教。

  • 2 # 季我努學社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對藏傳佛教十分推崇,在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的喇嘛廟,在京城更是如此,順治時期設立的駐京喇嘛制度更是體現出對藏傳佛教的重視。其實清朝尊崇佛教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拉攏蒙古各部,清朝前期蒙古各部的勢力很強大,早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為了聯合蒙古各部抗明,清朝便採取了聯姻、盟誓、宗教等策略。其中宗教政策便是對佛教的重視,這也是清代能夠長期控制蒙古各部的重要原因。

    佛教

    那麼,清朝“貶道”的原因在哪呢?首先應當區分的是,清朝統治者並非一直推行限制道教的政策,而且即便是在打擊道教之時,清朝宗室通道者大有人在。不過就整體而言,清代的道教還是處於“沉寂”狀態的,從順治帝開始便對道教實行既嚴厲打擊、又有限利用的政策,此後的歷任皇帝大體上遵循了這一原則,變動不是很大。清朝所以疏遠道教,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明亡的教訓,尤其是在清初,統治者認為明代皇帝因崇道而失國,因此汲取了這一教訓,對道教避而遠之。第二,道教的社會功用不強。前面已提及清朝“崇佛”的主要原因是藉此控制蒙古各部,那麼道教在這方面顯然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在清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道教不僅沒有“參與”,而且也沒有顯現出反抗的力量,因此處於社會邊緣化的地位,自然難以引起清朝統治者的重視。第三便是清朝尊儒的風氣。清朝建立之初,各地漢人反清復明起義不斷,統治者因而十分重視改善同漢人的關係,因此形成尊孔敬儒的風氣來籠絡大批漢族知識分子,以為己用。

    順治帝

    正是出於以上原因,所以清初並不重視道教,但是順治帝並非完全排斥道教,認為道家肯定了其輔翼王化的作用,也就是要有條件地利用道教。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頒佈上諭說:“儒、釋、道三教並重,皆使人為善去惡,反邪歸正,遵王法而免禍患。”到了康熙皇帝時期,則對道教持批判態度,康熙帝認為道教流而成弊,道教徒都是一批“無衣無食遊手好閒之人”。但是在雍正帝時期,對道教又採取了較為寬鬆的政策,肯定了道教的治世作用。不過總的來說,在實際的措施上,對道教的態度越來越趨於防範和約束,表現為貶斥天師地位和限制道教活動。嘉、道年間,道教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正一道等派遭到統治者的打壓,勢力日漸衰落。

    雍正帝

    有意思的是,在清朝統治者限制道教的同時,清朝宗室裡卻存在相當數量的一批人與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絡。他們有的選擇正式皈依道教,有的以道士自居,對道教信仰虔誠,有的與道士交往密切,還有的資助道觀的修建。這些人透過道教獲取了精神上的需要,道家提倡的清淨閒適的生活方式成為他們畢生所追求的。雍正帝為親王時,就曾與道士有過密切的交往,還曾專門寫詩贈道友。可見,儘管清朝統治者限制、打壓道教,道教只是從政治舞臺上推出了,但它仍滲透到宮廷的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周勇:《明後期至清嘉道間統治者對道教的打壓及道教的理論攀附》,《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1期。

    周德全:《清初道教“沉寂”原因探論》,《宗教學研究》2009年第1期。

    梅莉:《清代中晚期滿族精英日常生活與道教:以顧太清、奕繪夫婦為中心》,《江漢論壇》2016年第6期。

    尹志華:《清朝宗室與道教》,《宗教學研究》2017年第4期。

  • 3 # 懷疑探索者

    清朝並沒有特意的貶道,崇佛倒是有的,但依然把"佛權"置於皇權之下。滿清皇帝崇佛,主要是為了鞏固統治,因為這種東西有利於愚民。故宮裡面有喇嘛廟,就是一種需要。有一個地方,大家都知道的,這個地方的統治者是不在家的人,自稱可以轉世。但是這個地方的統治者的轉世,也需要清朝皇帝的批准。這個地方的轉世者到京城來覲見清朝的皇帝,清帝都會給予很高的禮遇,皇宮裡面的喇嘛廟,就是給他看的,是一種姿態,表示我也信你的東西,咱們是一家人,作為家長,你好我也好,你不好我就對你不好,我要是不想你好,你就好不了。

    儘管清朝皇帝裝模作樣的表演給這個地方的人看,但是私下裡根本就不信那玩意兒。

    (弘曆:呵呵,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大忽悠。)

    依據《清高宗實錄》的記載,有一次,清高宗談論那個地方的轉世靈童的事情,說那根本就是極其荒謬的,世界上不會有這種事情。但是,荒謬歸荒謬,連皇帝都不信那玩意,知道那根本就是假的,忽悠人的東西,但是為了需要,還得作足了表面功夫,扮演一個"我愛你,愛死你了"的角色。這也是皇帝的本職工作。皇帝是國家的中心,為了國家的需要,該你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裝成什麼樣,你就得做什麼。

    清朝對道教也還是重視和尊敬的,但是更防備著道教。因為很多人會打著道教的名號,做不利於朝廷的事情。當年張角就是。後世就更多了。但即使清朝想提攜道教,道教的信徒太少,即使是北宋頂峰的時期,人數也不到佛教信徒的1/20。之所以造成這方面的原因,這裡不便展開敘述,以後再慢慢解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過哪些惡劣的不文明駕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