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中員外
-
2 # 七絃嘆o原創詩詞
似詩而無律、如詞而無韻,信筆寫來,形似而神非,然亦莊亦諧,神遊意境之內,文行格調之外,今之所謂“不因律害意”而大肆“因意廢律”之“絕對”“名作”大抵都屬此類打油詩。例如拙作:
向天涯尋遍,
哪裡覓歸春,
山高水遠處,
赫然是花墳。
此詩貌似五言絕句,細究竟是“無律無韻”之打油!
-
3 # 層城鵷雛
打油詩類似於絕句,多由五字或七字句組成,雖然不講究平仄和對仗,但是絕對押韻。打油詩往往由俗語入詩,詼諧幽默,語俗理不俗,很討人喜歡,打油詩有點類似於順口溜。
唐代有一個人叫張打油,作詩多用大白話,其《詠雪》詩云:“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人將這種通俗詼諧的詩稱為打油詩,其實該詩寫得很深刻,表現力很強。
想起了關於打油詩的一個笑話,與大家分享一下,逗大家開懷一笑:
一天,有兩個秀才去遊山玩水,看到了匾上的“文廟”二字,一個說是“丈廟”,一個說是“文朝”,兩人爭執不已。這時候,兩人遇到了一個和尚,讓和尚評評理,和尚說:“你們兩個的事我不管,我要化齊去了。”兩個秀才說:“只聽說過化齋,沒有化齊啊!”兩個秀才和和尚吵了起來。
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教書先生,秀才讓先生評評理,說和尚不該去化齊,先生說:“讓我查一查訓佑”,這個時候兩個秀才又說:“只有訓詁啊,哪有什麼訓佑。”於是四個人大聲吵了起來,其中一人提議道:“聽說本縣的縣太爺博學多才,他肯定知道,他還在大堂上掛了一個“賽東坡”的匾呢。”
於是四人來到了縣衙說了一下情況,縣太爺聽到了之後大笑一聲,作詩道:“文朝丈廟兩相異,和尚不該去化齊,先生豈用查訓佑,試看本官賽東皮”,特別是縣官說後三個字的時候,微笑著指了指頭上的牌匾。
好多打油詩都是即興而作,反應了作詩人的才思敏捷,能夠作出深刻的打油詩並且流傳千古,也不簡單。
-
4 # 鄭秦雲
《打油詩和順口溜的聯絡和區別》
什麼叫打油詩?詩歌類群中一類專用以表達諷刺、暴露和發牢騷
內容的詩歌。什麼是順口溜?流行於民間,專用於表達喜怒哀樂情懷的俚俗韻文。二者的聯絡都在於表達情感,打油詩重在表達憤怒和悲哀的較嚴肅的主題,順口溜以闡發鄉間生活中那些引人發笑或引人深思的事由為主。二者都不苛求詩歌意境、格侓、拍節和平仄的合乎要求。但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一、寫作主體不同。打油詩主體廣泛,不論俗眾和文人及官吏都可能打油。例如蘇東坡寫道"我願兒孫愚且魯,平安做官到公卿。"諷刺官吏階層依靠裙帶或其他非正途走上官位,這些人愚且魯,本事很不怎樣。農民詩人王老九諷刺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賣鹽的喝淡湯,編蓆的睡光坑,當奶媽的賣兒郎,淘金老漢一輩子窮得慌。"而順口溜的主體只能是鄉民,不得有文人和官吏。因為文人和官吏的詩作肯定不能歸類為順口溜。第二、打油詩必須是具體的詩歌,而順口溜的題材要廣泛得多,可以是詩,可以是念白,可以是套話,只要是韻文就行。例如關於陝西風俗的概括"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鄉黨齊吼秦腔。大碗咥面喜氣洋洋,沒調辣子和醋就嘟嘟囔囔。”又如陝西快板書的套話"割豬肉一吊子,拿回家去炒劭子,稀裡糊塗吃了一肚子,稀屎拉了一褲子。"而打油詩要求必須是詩,不能象順口溜那般
溜順即可。例如諷刺瘸子的戲詞"只恨人間路不平,拐達拐達到門庭。"第三、關於唐朝人張打油不能作為打油詩鼻祖的理由。考察張打油所寫詩歌,其中並不含有諷刺、暴露和發牢騷的成份。其中的油指溜順的韻文,什麼"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白狗身上黑,黑狗身上腫。"真是順嘴溜出,表達的物件並不清晰。再說,發牢騷的主體是非常廣泛的,古今中外官紳民眾無不一吐心中不平之事,不可能自張可油開始才訴諸諷刺和暴露。
即使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懷,自從有了人類,就會有這種表達,所以唐人張打油也不可能是順口溜的鼻祖。張打油作為人們歸類順口溜所選定的參照倒是適宜的。總之,打油詩和順口溜是兩類旣有聯絡又有區別的韻文型別。打油詩就形式和內容而論,要嚴肅和工整一些。一般的諷刺和暴露應當言之有據,不然就成了純粹的罵人或血口噴人。但打油詩和順口溜並無嚴格的界限。有的打油詩看起來又象順口溜,或者相反。例如諷刺禿子的打油詩"家住城外半山腰,紅光堡子美名飄,頭上沒有幾根毛,光得好像豬尿泡。"這實際也是一首順口溜。在陝西關中有一首很有名的順口溜"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有為王坐金殿脊樑朝後,吃一碗拉兩碗拉出過頭。"稍微一改,就是一首打油詩。"村裡改制沒宣佈,書記舅子搶拆屋,弄得書記沒處坐。反扣盆子放屁股。"綜上打油詩的油是以其內容來確定其形式的。而順口溜以其形式的不確定性來傳達作者心靈感受的。
咸陽人
-
5 # 海底暗流2
你不是名人和作家又或者政客(有影響的政客,你寫的詩或文章再好,也不能叫詩,如果你換個身分,你拉出來的那怕是一坨屎,人家都會認它做黃金的,不信你試試看,現在的社會現狀就是這樣的。
回覆列表
“打油詩”,顧名思義就是指由打油人即賣油翁類作出來的詩,與民間常說的“順口溜”相仿,完全一個門外漢,不懂格律、工整對仗及押韻等文理,即興而作,以便走街串巷吆喝唱賣所用,後被文人借用戲稱外行人所作的詩,即“打油詩”。詩歌自古以來就是華人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表述形式,孔子整理的《詩經》就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