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定微評說
-
2 # Danny說教育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我認為需要耐心和方法
1,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不要說教和懲罰,而是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其實孩子會有叛逆期是很正常的,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只不過時間上有些人長有些人短,程度上有些人很激烈,有些人會平和一些,那麼叛逆一般是怎麼來的呢?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把他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認為通過說教和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可以了,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會開始反抗,這就是所謂的叛逆期,這個時候越和孩子正面爭吵,越容易起衝突,所以需要家長有耐心,心平氣和地引導
2,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正確度過叛逆期呢首先,需要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徵詢他的意見,不要一味替他做決定,或者至少可以給他兩個選擇,儘可能給他自主性,其次,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代替說教和建議,發生了什麼事?你現在有什麼感受?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需要我什麼幫助?等等,最後,預防多於管教,家長需要多學習育兒知識,避免陷入教育孩子的誤區
-
3 # 唐人曾雲
對於“叛逆期”的孩子,還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比較好。
我並不喜歡用“叛逆期”來形容孩子的這個階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知到自己的新力量並嘗試使用,打破了和父母關係原有的平衡,在父母看來是“叛逆”,於孩子而言是“成長”。
“三六九,嫌死狗。”孩子在三歲、六歲、九歲左右都有過自我意識覺醒並不斷與父母發生衝突的階段,只是因為衝突的事情往往無關緊要,而孩子與父母的力量對比太過懸殊,衝突表現得不會太激烈,結局往往是父母取得勝利,孩子偃旗息鼓厲兵秣馬,下一場代際戰爭如地火般熊熊燃燒。
“攻守之勢異也。”孩子長到13歲左右時,身高體重已經和父母相當,孩子不斷增長的知識積累,與父母逐漸衰減的知識儲備形成交叉。這時候,大多數父母已經無法輔導孩子的功課,也沒有絕對優勢隨意使用體罰手段或者體罰威脅。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如果在此之前,父母忽視了對孩子的愛和陪伴,缺乏理解和溝通,習慣於把自己認為對和好的東西塞給孩子……那他們就會在這個節點上收到重重的“叛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對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和形成沒有充分準備,把孩子嘗試運用新力量的行為上綱上線成“叛逆”,這種認知上的錯誤,會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和錯誤,從而導致激烈的衝突。
孩子13-16歲正值中高考的關鍵時期,茲事體大,所以衝突往往難以調和。
孩子剛剛擁有接近平等的力量,卻敏感脆弱多疑不自信,父母則焦慮不安時刻擔心一步走錯步步落後。有些父母會藉助外力來逼迫孩子就範,各種“網癮矯正學校”正是適應這種需要而生的。
如果衝突得不到有效處理,任由其不斷擴大,極端情況下孩子會離家出走甚至衝動棄世,不極端的情況孩子也會破罐子破摔,親子關係產生巨大裂縫。
回想當年迎接這個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任何一個父母都不願把親子關係置於危險境地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孩子因父母而來到世上,他並非從屬於父母,也不必事事順從父母的心意。影印件的質量,總比原件差那麼一點。事事言聽計從的孩子,人生成就的天花板就是父母的高度。
所以,孩子有和父母不同的意見,至少表明他這個“不肖子”有可能超過乃父乃母。這麼一想,作為父母的焦慮就會少很多。
當然,“不肖”可能會超過,也可能會大幅度不如。為人父母的,心中有愛就很容易放下身段,承認孩子的想法有道理,知道他現在這麼想是符合心理髮展規律的,允許他現在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
“叛逆”指的是孩子不聽父母的指教,倘若父母反過來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內心需求,親子之間自然就沒有衝突了。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讓孩子保有自己的想法,並沒有那麼危險。
青春懵懂的孩子,價值觀還沒有形成。他只是通過製造和放大“不一致”來展現和測試自己的力量,就像蜘蛛俠剛剛解鎖了新技能,迫不及待地上下翻滾,雖然表情稚嫩姿勢怪異時有失足,但這種興奮刺激的快感是前所未有的。
父母越約束,他的情感反彈就越大,他練習解鎖新技能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作為父母,只需要搬個小板凳,安靜地當個吃瓜群眾就好了:“嗯,看這小子折騰出什麼花樣來。”
作為孩子,一但熟悉了這種新技能,也就興味大減,自然會回到“正路”上來。畢竟“正路”是經過很多代千千萬萬人的實踐驗證過的,孩子會“叛逆”,可是他並不傻啊!
“問題不會消亡,只能自己變強。”所以啊,“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是一道偽命題。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父母人到中年時的一場考試,是父母成長過程中思想成熟和人格昇華的絕好機會。
-
4 # 自癒能力康復身體
首先,我們要理解“叛逆”這個詞語會讓人感覺很不好;其實叛逆這是一個負面的詞語,不管是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當我們人聽到一些負面語言或者事情,都會令聽的人產生一些負面心情;因為我們腦袋裡有一個情緒腦,經常會為到自己的利益著想,如果我們受到攻擊,無論對方是誰,第一件事情緒腦會自我保護嘅!
如奇說是:叛逆期的孩子,為何我們不將它改變為“成長期的孩子”;在生活中我們人人都是摸索過來的,沒有誰天生就會的,都是學習而來的,需要一個過程!
正確教導“成長期的孩子”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急不來滴!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何會有這樣、那樣的,表現。例如:孩子與爺爺奶奶關係會好點,與父母的關係不好!那孩子是否已經是留守兒童呢?十幾歲後才與父母相處呢?所以我們要了解期背後的含義所在!
教育孩子我們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不好,那麼我們需要修復關係;多點對子女溝通,給予孩子們的肯定與支援,有時候也要邀請孩子來幫助自己,提醒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如果孩子走錯了,是需要加以糾正、要管教的!無論如何,我們要接納孩子是在成長期,是會有迷失自我的時候。如果可以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作為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做榜樣,那麼會影響孩子滴!!
-
5 # 誠寶媽咪育兒日記
1. 多多瞭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識: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 .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5.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 讓孩子去體驗: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協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10. 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疏導
家有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讓人頭痛不已。諸如“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關係。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走?如何幫助他們度過危險的叛逆期?
最近筆者接觸了幾個案例,並參閱了一些文章,覺得以下一些方法不妨可以一試,於是整理出來給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借鑑。
一、叛逆的形成與表現特徵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其實早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會突然發飆,讓你感到不好管,此為讓人頭疼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時,如若縱容孩子,會造成任性和逆反心理;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此外,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在外人面前不給孩子留面子,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殊不知,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也會造成叛逆的後果。
而孩子長到13-16歲時,又處於一個更為強烈反抗的青春叛逆期,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如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咖,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二、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
1、錯誤的教育方式。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規矩這個詞。過度寵愛就是溺愛,就是縱任和嬌慣小孩子,否則很快就養成任性的心理,以後孩子會處處以他(她)個人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始終提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並不斷升級和不服管教。我們可以注意對他們日常生活表現的觀察,隨時教育,及時予以糾正。
2、孩子身上出現叛逆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叛逆期,當然要保持冷靜的對待。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多體諒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已不能再靠施以拳頭暴力和辱罵等簡單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要有修養和掌握的現代教育理念知識,才能做一個好父母。才能讓孩子走好,走對青春期這一段人生的必經歷程。
3、允許他失敗,經歷磨難和挫折。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回想第一次做事,我們也不一定做得很好。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
我們都是這樣學會做事才成長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想到我們的孩子也許會犯錯,孩子果然犯錯了,我們還應該發怒瑪?問題在於我們若允許他失敗,我們就不會憤怒。對於孩子遇到了特別有興趣的事情想做,要允許他去做。前提是合規合法、合理合情、有所節制。也無需過於擔心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前途。
4、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飯,郊遊、旅行,與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瞭解孩子一些,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把任務變成有趣的遊戲。在遊戲裡彼此的心是放鬆的。從遊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得到額外的情感交流與理解也是不錯的。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導。
5、多跟孩子的老師或其他學生的家長一起交流,溝通,看看他們教育孩子有什麼好的想法跟正確的方式。
為全面瞭解孩子的各方面的情況,可以不同方式與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交流,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態度如何。知道老師的住址手機電話,方便跟孩子做思想工作。
一來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是家裡的一員,正確的意見被採納,取得我們認同,也是一種生活鍛鍊和學習;
二來讓他們感受一下大人的壓力,感受與大人的意見相比較,就是考慮全面和成熟很多。
三、需要提醒特別注意的幾個方面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孩子的一切毛病、缺點、壞習慣,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子女教育出了問題,不要那麼強硬的態度,比如罵孩子,打孩子,趕著孩子糾正。因為這個是不可能短時間完成的,需要一個過程。
不要全盤否定了孩子的所有優秀。因為他們渴望得到你們的鼓勵跟幫助。說話的語氣不要帶著火藥味。比如說,你一定要……你必須要……記得你們彼此是什麼關係,要學會尊重。
千萬不要當眾羞辱、和打罵孩子,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忌諱要動輒說:
“我拿你沒辦法”
“把你送人、我不要你了”
“不認你這個逆子”
“後悔生下了你”
揚言“趕出家門、不許回家”之類的做不到、不會做、也做不到的喪氣話。
謹記,說這種話,既表明你無能,也表示你無奈。你在向他示弱,也等於在告訴他你很失敗。這不僅會影響你在他心中的地位,還會影響他以後對人生的選擇,更加自暴自棄--我們須要做的就是反思:我們曾給予了孩子的什麼......
孩子生活在關愛中,他便學會了感恩。
孩子生活在溺愛中,他便學會了霸道。
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便學會了自信。
孩子生活在安逸中,他便學會了懶惰。
孩子生活在和藹中,他便學會了尊重。
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便學會了爭鬥。
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便學會了感激。
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了譴責。
孩子生活在忍耐中,他便學會了耐心。
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便學會了害羞。
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便學會了公正。
孩子生活在抱怨中,他便學會了墮落。
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便學會了慷慨。
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了憂慮。
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了努力。
孩子生活在誇耀中,他便學會了驕狂。
孩子生活在靜謐中,他便收斂了頑皮。
孩子生活在謊言中,他便學會了欺騙。
孩子生活在清貧中,他便學會了自強。
孩子生活在奢華中,他便學會了享樂。
孩子生活在理性中,他便學會了剋制。
孩子生活在暴力中,他便學會了野蠻。
孩子生活在規則中,他便學會了自律。
孩子生活在否定中,他便學會了放棄。
孩子生活在承認中,他便學會了奮鬥。
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便學會了無恥。
孩子生活在諒解中,他便學會了寬恕。
孩子生活在同情中,他便學會了憐憫。
孩子生活在友情中,他便學會了生活中如何與人相處。
孩子生活在真誠中,他便相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
6 # 英姐育兒134
逆反心理是孩子對父母產生的對抗性消極心理。具體表現為;父母讓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不讓他幹什麼,他偏幹。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對孩子的發展極為不利。
一般來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階段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第一個階段一個是3~6歲時;第二個階段則是12~17歲時。前一段的孩子不聽話是由於自我意識的萌發,後一階段則是孩子的認識情感有了飛速的發展,世界觀開始形成,由於生理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自我意識覺醒等,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
要求孩子順從大人,絕不是把孩子當作大人的附屬品進行馴化而是培養孩子順應環境的能力。學前兒童若總是對父母持對抗行為,進人小學後也不可能很好地順從老師、適應學校和社會環境。
對孩子出現的逆反心理,父母應秦然處之,要正確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質。逆反心理雖是一種牴觸性很強的態度,但是,若能加以正確地利用和引導,既能收到良好的教有效果,又能促進父母改進教育動的方法。
總之,在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過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能見現象,父母應善於分析,因勢利導。
【心理解釋】
逆反心理的形成並非一朝一タ,其形成的原因包括:一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得不到滿足。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什麼都想問個明白或者動手試探一下,父母常因不耐煩或怕孩子弄壞東西而指責他,孩子因此產生逆反心理。
二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雖小,他有自尊心,那種“棍棒底下出孝子”、諷刺、挖苦、辱罵、體罰的做法,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是父母遇事嘮叨。有些父母喜歡抱怨和嘮叨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四是親子之間缺乏溝通。父母與孩子缺乏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父母。其表現形式有粗暴地對抗和沉默不語兩種。
五是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認為犯了錯不會被批評,這和結誤資訊使孩子不明是非,一旦父母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必然出現逆反。
六是家長式作風。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擬,或是父母不顧孩子的個別差異和意願,要孩子學這學那,否則給於懲罰。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要改正孩子逆反的現象,父母要對逆反的原因有深人的認識,然後對症下藥地解決問題。
【糾正方法】
第1步:冷靜對待。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父母不要急躁,出現僵局時,可先放一放,這有利於雙方都反省自己。
第2步:分析原因。認真分析,查明孩子逆反的原因是妥善處理的前提
第3步:發現優點。逆反心理在思維形式上與求異思維有某些相似之處,其中包含某些獨立思考的傾向。父母可從孩子的言行中發現閃光點,作為因材施教的依據,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等良好個性。
第4步:認真傾聽。在與孩子交流中,父母不僅要認真聽,也要會聽。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採取疏導的辦法,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效果往往比簡單的堵截、禁止要好。
第5步:鼓勵讚賞。孩子做事時遇到困難,父母不要貶低他,這樣會打擊孩子的信心。當孩子有進步時,父母要恰到好處給予肯定鼓勵和讚許。
第6步:尊重愛護。十ニ三歲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尊心,若父母諷刺、挖苦,最易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一定要態度和藹,對同一問題與孩子一起探討。若父母總是持過激態度對待孩子,則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若父母態度溫和,孩子自然會親近父母,聽從父母。
-
7 # 軍軍工作室
在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時,需要我們更有教育的智慧。身為一名教師,我用自己的教育故事來分享一下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一、以真心換真心本人帶班會有一個習慣,就是常常喜歡去教室轉一轉。所以有時也會有意外的發現,比如有同學違規動用班級的電腦。有一次發現A同學動了班級電腦之後,雖然他爭辯只是為了清理班級電腦的記憶體,我還是按照規定給予他校級違紀的處罰,並在班級同學面前再次強調了禁止私自動用班級電腦的規定。我想著已經“殺雞儆猴”了,學生能夠安守本分了。
但事實上,他們“作案”變得更加隱蔽,令人匪夷所思。為了避免被發現,學生開始觀察我的出行規律,什麼時候在學校,什麼不在學校。問題沒有解決,儼然成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有一次,不按照常理出牌,下午5點多我走到了教室,果然發現一個男生在用班級的電腦看NBA!看到此情此景,想起之前反覆強調的不能動班級電腦的要求,讓人感到憤怒。風風火火地走進教室,跟他說:“去!給你媽打個電話,把這個事情說清楚!”男生看到我有些驚愕,雖有不情願,但按照我的要求去了辦公室。當他離開教室之後,我想起了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原則——“和善而堅定”,顯然我的做法不合符要求。內心平靜了一會兒,我去辦公室找他。
看他在打電話,我說你先出來。然後他結束通話了電話。在辦公室外,跟他心平氣和的聊了一下動電腦的原因,他說因為NBA的總決賽,自己很想看,然後就動了電腦。在動電腦前,還去辦公室反覆確認了一下我不在學校。“看總決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違規動班級電腦。”之後我調整了一下語氣,然後說“剛才讓你直接你媽打電話,有些不妥!”男生看著我,有些新奇,感覺老師會說自己做的不妥。可能是以真心換真心。
男生跟我說:“老師,其實我沒跟我媽打電話。”我感到很驚訝:“那你剛才不是拿著辦公室電話在講事情嗎?”“那是我裝的!”“行吧,剛好我也不想讓你給你媽打電話了。”我笑著跟他說。“關於動班級電腦的事情,我們在班級會議上討論討論,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那個男生點點頭。
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作為班主任自然會有“憤怒”、“無奈”的情緒。但“憤怒”和“無奈”的情緒解決不了問題。帶著這種情緒去解決問題,反而會惡化師生之間的關係,也達不到教育的初衷。此時面臨的困境,我概括為:學生想要動電腦的自由與校規禁止動電腦的規定,形成了一個相沖突、無法調和的對立面。
二、滿足合理需求新接班首要的任務是跟學生建立聯結。沒有聯結,無法有效開展教育。在學生得知了換班主任的訊息後,我第一時間組建了學生的QQ群。當成年人都在玩微信時,QQ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天下。
建群后有一個學生加了我的QQ,問起開學後座位安排的事情。自己原本的設想是對班級同學情況不瞭解,按照原先的座位坐會穩妥一點。但在聊天中,他提到班級裡換座位次數較少。從中,我看到了建立聯結的一個契機。
利用問卷星,我做了一份問卷:
1、你的姓名
2、新學期班級要調整座位嗎?
3、如果調整座位,採取什麼方式排座位?
4、你想跟什麼樣的人,一起坐同桌?
5、本學期,你想和誰一起坐同桌,請寫下姓名。(做多2個)
6、如有有一個同學上課影響其他同學,你覺得他的座位該怎麼排?(既能夠維護其他同學的利益,又能維護這位同學的自尊心)
通過問卷設計,你可以掌握學生的一些資訊,例如同學間的親疏關係。調查結果,68.57%的人要調整座位。少數服從多數。在開學報到的始業教育上,重點解決的就是調整座位的事情。在群策群力下,制定了座位調整的規則。此次調整座位的活動,全程參與度很高。學生既感到新奇,又滿足了需求。
在座位調整之後,我特別強調小組紀律欠佳,將會調整座位。《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個和興觀念——“和善而堅定”。套用一下的話,對學生態度上和善,在規則上堅定執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已經成為了教育的共識。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是班級的建設者。
-
8 # 熙容閱讀話成長
研究表明,全世界各國的父母在養育十幾歲孩子時都會經歷著焦慮和挫折感,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的衝突一直都居高不下,國內的一組調查資料也顯示 61.8%的家長在過去一年裡與青春期的孩子有親子衝突……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會如此地讓人頭疼呢?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階段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想要了解這背後的原因,我們得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看這一階段孩子的發育特點。
一方面,孩子在生理成熟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強烈的激素水平變化,這會造成他們的情緒波動;另一方面,他們大腦的區域發育不平衡,使他們容易產生情緒,但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
大腦產生情緒的部門叫做杏仁核,它發育迅速,使孩子更容易產生很多情緒體驗,變的敏感。
比如,你的一句“怎麼了”,他們便往往誤解為責備、挑釁和煩人的“刨根問底”,產生情緒波動和對抗心理;而大腦掌管控制情緒的部門呢,就是前額葉,它的發育則慢些,大約到20歲左右才接近成熟,導致他們對情緒的控制力較弱。
如果你就前面的問題繼續問下去,孩子馬上轉為惱怒期和鬥爭情緒。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這麼容易“一點就著”,我們和孩子上一分鐘還“風平浪靜”,下一分鐘便“暴風驟雨”的腦科學原理。
此外,這一時期的孩子還在進行著個性化的過程。
什麼是個性化呢?通俗的說,就是孩子隨著身體和心理的成長,他們想要搞明白自己是誰?他們想要自己做主,而不是繼續一味地聽令於你,他們有不想被你知道的祕密,他們更在意同學、朋友的觀點和看法。
說到這裡,你不必生氣、懊惱,想想你自己十幾歲的時候,是不是也不那麼溫順?!有沒有覺得自己的父母總是陳腔老調,不服他們管教甚至跟他們頂嘴;你也暗藏著許多小祕密,覺得跟同學在一起更有共同語言等等。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青春期、叛逆期孩子的發育特點。
2.我們再來看一看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來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正面管教方法的核心就是和善而堅定的教養,它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父母和孩子一同參與制定規則,讓孩子在有邊界的範圍選擇,共同找出改善問題的辦法,這一理念的教養方式。
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我們與孩子的矛盾衝突,很多時候都是源於溝通方法不恰當。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在開口的一瞬間全線“崩塌”。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好的、有效的溝通呢?現在,我們學習一下正面管教的溝通方法。
我們要注意在溝通時不去責備孩子,必須把愛的資訊先傳遞給孩子。比如孩子很晚才回來,你可以平和的表達“我很高興看到你沒事,其實我很擔心你。無論怎麼樣,我都是愛你的,並且站在你的一邊”。試想,這樣一來是不是更有利於後面的溝通了呢。
表達感受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孩子願意向我們傾訴,我們就要好好保護這種積極的動力。這不但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助於我們瞭解孩子內心的動向,幫助我們與孩子更加和諧地相處。
本期問題是:你家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是怎樣的?你能與孩子和平相處嗎?
-
9 # 新資優教育
叛逆就是反抗,就是奮爭。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主見,會與家長的思想理念有分歧,就滋生了叛逆心理。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他不過是渴望獨立的訊號,是一種希望得到認可的方式。
“堵”不如“疏”,對於叛逆期的孩子,重在幫助孩子在人際關係及情緒方面的成長。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基本需求,那就是安全感和自信心。對青春期的孩子,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獨立意識的增強,這時期做父母的不懂得及時溝通,及時瞭解,依舊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仍把他們當作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就很容易使矛盾升級,變成和父母對著幹了。
以下是我參與【家長課堂】經驗人士分享的一些做法,希望值得大家仿傚:
●讓家庭成員認識有關青春期孩子情緒特徵,鼓勵各家庭成員共同採取一致的態度與孩子相處;
●經常留意子女的身體狀況及變化,讓子女明白每個人都有個別差異,瞭解和接納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並抱著實際的期望,繼而幫助子女發揮其所長及改善其弱點;
●接受子女的情緒和不足,多加諒解,但不要過於保護或降低對他們的期望;
●教導子女處理功課的策略,宜儘量引導子女解決功課上的難題,但不應替子女完成課業,因為這不僅剝奪子女的學習機會,也會令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
●若是害怕子女因嘗試失敗而有太大的挫敗感,家長可先選擇孩子有能力完成的事,適時的給予指導和讚賞,透過成功的經驗讓子女建立自信心;
●可透過刻意安排,讓子女多與別人溝通,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要;
●幫助子女學習基本社交和溝通技巧,使他們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和需要;
●發掘子女的天分加以培養,給子女鼓勵,使他們儘量做到最好,並欣賞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令子女有成功感;
●教導子女應有的禮貌及保持整潔的儀容,使人樂意接觸;
●可透過日常生活,鼓勵子女找出問題,然後列出不同的解決途徑,從中選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培養子女解決困難的能力;
以上各點說明,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幫助子女建立一些生活常規和社交技巧,配合他們在學校的學習需要,促進他們的社會適應性,以而平穩過渡青春期。
-
10 # 莫莫聽風
叛逆期的孩子多半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他們追求思想、行動上的獨立;他們很想狠狠地做出一番獨立的所為:摔門而出,拍案而起。可偏偏他們又做不到,又不敢真的這樣做,想和行動上的矛盾就造成了他們的叛逆表現。這時他們就會處處在一些小事情上和家長對著幹。
他們的一些反對行為,不一定對,很多時候是為反對而反對。
他們要獨立思考,要自己做主,而偏偏又做不了主。
他們很想家長把他當大人看,而家長依然覺得他們是臭乳未乾的毛小孩。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變化,還是按以往的養育方式對待,多半會被氣得跳腳。
既然他們想當大人,那在遇事上不妨把他們當大人看,徵求他們的意見。在決策上,他們的提議可能未必完美,但無傷大雅時,不妨採納用之。
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少硬對硬,多用柔,商量、尊重的方式溝通。叛逆期的孩子會順利渡過這時期的。
-
11 # 思源心理
孩子的“叛逆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的痛點,這時期的孩子的說話辦事會讓大人們大吃一驚,
不聽話,不服氣,和家長老師唱對臺戲,因此這些行為給很多家長將了一軍,讓很多大人都慌了神。
青春期叛逆這是孩子們的必經的階段,孩子們開始有自我意識,自我觀念開始瘋狂生長,在這個階段獨立自主的觀念開始形成,希望有認同感,擺脫父母老師,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與眾不同。
事實上,身體和意識,沒有哪一個是不難受的的,所以在叛逆期這是一個孩子長大過程必經的階段,不正常的是大人和孩子走向完全對立的一面,進而上升矛盾,升級後的問題,會影響大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這些坑,家長就要學會正確的方式方法。
有人就列了很多的方法,彷彿是金科玉律一般我們來看下
有的家長這樣看
叛逆期是孩子進入成人世界前尋求獨立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讓他有這種叛逆,就等於是在阻擋孩子長大。家長要做的應是適當指引。
1、給孩子適度的私人空間,不要過分的管束孩子,給他綁住自我協調的機會,這樣孩子長大後會很木,失去靈活性。
2、平等的看待孩子想要獨立的想法。孩子本身希望得到認同感,希望家長與他平等的相處,家長要做好父母和朋友之間的角色互換。
3、適度冒險。沒冒險就不會體會到冒險的必要,也不能有應對危險的能力,要敢於冒險勇於冒險。
4、承認孩子是對的。孩子在這一階段是極其渴望得到認同的,家長千萬不可輕描淡寫的否定孩子的做事方法和想法,這或許就是他未來的路。
5、 不輕易否定孩子間的友誼。
6、 給點Sunny滋潤。對孩子而講,表揚和鼓勵的作用永遠遠大於批評,孩子往往會朝著鼓勵的方向成長。
也有家長這樣講
我們講的孩子叛逆,是在行為、語言、思想等方面求不同,渴望認同。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渴望成為大人,迫切希望擺脫大人對自己的束縛和監護。
其實大人們都經過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冷靜地面對,不僅從自身的角度思考,而且從叛逆期的孩子這個角度著眼,解決問題就輕鬆多了。
一方面,做到求同存異。1、在不涉及原則的問題,對於孩子的想法以及對待事物的看法,可以先認同其觀點;
2、主動參加到孩子喜好的活動中。被認同的叛逆期的孩子自然會感覺一份尊重和理解,視你為友,很願意和你交流。
另一方面,要學會同中求異。1、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會感覺自己已經成為大人,有些眼高手低、異想天開,處理問題片面直接,因此結局未必如意。和孩子一起按照他的思路去思考後,再不留痕跡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設性建議,關係會更拉進一步。
2、 叛逆期的孩子,雖然心智不很成熟,但已有大人的責任意識。那麼,歡迎他參與家庭的事物中來,商量家庭大小事情,明確家庭成員責任會是一個好辦法。在不斷地給予任務同時,他會在慢慢成長,更能接受並理解你。
家長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應當是牧羊人放羊式的。圈出一塊地,羊兒滿地跑,適當的指引,告訴他哪塊草肥,哪塊草幹,但不做過多幹涉。
怎樣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常聽到家長這樣的聲音,孩子小時候超級乖巧,讓幹嘛就幹嘛,也不頂嘴也不搞事。現在長大了,凡事都想有自己的想法。做錯事了,家長說兩句,孩子要麼開啟耳聾模式,要麼直接對大人開炮,甚至以離家出走要挾做極端的事。真是奇了怪了,當年那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哪去了? 電視劇: 爸爸去哪了呢?爸爸都去找叛逆的孩子去了啊。
班主任老師也很頭大,班裡有那麼幾個學生,叛逆心特強,什麼事都喜歡和老師叫板。你說往東,他偏向西。學校禁止學生燙頭染髮,他非燙一撮染一縷。還整成白色的和喜羊羊一樣,老師家長都禁止中學生戀愛,結果校園戀情越“猖獗”……
總之,他們處處跟你反著來,還很樂意給家長、老師挑刺。有時明顯是在沒理攪三分,但就是不聽人勸。真可謂哪裡有“壓迫”,哪裡便有反抗。這是為什麼呢?
青春年少的孩子們為什麼要和家長唱反調?為什麼越是不讓做什麼,孩子越是想做一下。作為大人該如何正確引導這些頭腦不清醒,自認為三頭六臂的孩子們呢?
一、“叛逆”的心理解析從一方面來講,孩子們叛逆有值得驚喜的地方,這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因此,個人成長,最關鍵是要獨立思考並且和這個世界相處。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構造趨於成熟,心理自然開始發新芽,有新的想法。
孩子們的內心訴求是希望得到獨立尊重理解,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值得開心的事。
只是孩子為了表達自己這種獨立的訴求,青春期的孩子便故意和成人的世界不一樣,不走成人的路,就成了叛逆了。如果我們積極的去看孩子們追新鮮事物和獨立的過程,那麼孩子們力求新奇體驗的努力便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加以正確的引導,他會發揮意想不到的正向效果。
從心理學角度講,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源自於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
二、叛逆的應對策略首先,要做到理解和尊重。要全面的認識到叛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裡特徵。不要簡單的認為這些叛逆就是有意和大人叫板,甚至是人品不好,而任意的責罵孩子。誇獎鼓勵遠比責罵帶來的效果要強。
面對孩子們的逆反,也許我不同意你的做法,但是我尊重和理解你的感受,我為你長大了而感到開心。你和我叫板也好,搗亂也罷,我不和你接招,不生氣,不為之所動。相反我理解尊重認同你,尊重你的特立獨行,因為長大需要經歷需要時間,我也曾年輕過。
其次,要清楚的分析叛逆背後的正向動機。神經語言程式學認為,行為背後存在著正面動機,是趨利還是避害?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上課趴桌子睡覺接話茬搗亂的孩子,喜歡塗畫校服或者特立獨行的孩子,他們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是什麼?
老師要通過積極正向的思維找出孩子的動機,然後因勢利導,不是簡單的批評否定。因為
學生背後的正面動機被接納的時候,孩子會產生被尊重理解的感覺。
如果老師眼裡只有孩子的錯誤,完全忽略背後的正面動機,甚至給錯誤的行為上面再貼上負面的標籤,那麼就會激發學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溝通矛盾越深,越處理問題越多的局面。只會適得其反。
再次,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面對孩子,哪怕是荒誕的要求,也應該把它當做一回事,慎重的考慮,給予迴應和商討,一方面是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被承認的滿足感,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在討論交流中,讓他們明白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另外,這種交流還有利於家長和老師瞭解青少年的需求愛好,及時發現和制止一些不良傾向,同時又可以幫助老師和家長找到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減少隔閡,縮小“代溝”。
最後,與孩子交談切忌簡單說教、強硬粗暴。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是單純的說教。老師不僅要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交談,而且要注意時間場合。另外,由於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期,情緒起伏比較大,所以談話一定要注意技巧,學會察言觀色,抓住有利時機。有時正話反說效果會更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對青少年而言,他們的許多叛逆表現,恰恰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相關。其實不僅青少年,不僅愛情這樣,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東西,我們便越發地想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叛逆的青少年來說,他們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有人禁止他們去做。反之,如果一個叛逆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沒有引起成人的更多關注和反對,人們表現出理解和認可,那麼做起來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叛逆的問題可能也因此而解決了。
教育若要取得紮實的成就,必須緊緊依靠那些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辦學者們,他們的思考就是教育的思考,而他們關心的話題,就是教育關心的話題,傾聽一線老師和辦學者們的聲音,就是傾聽最真實的教育之聲。
-
12 # 江鄉貳的獨白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三個叛逆期:
1.兩歲到三歲的孩童,這個時候他們的表現方式常為哭鬧,這是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的開始,他不懂表達自己的需要,也不理解父母的行為,本能地抗拒來自於父母的餵食和討好。
2. 五到八歲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孩子已經開始明白了家庭裡父母的好,也學會了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可恰恰在這個時候,孩子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小學生。
他們面對的不再只是親近的人,還有陌生的環境,同學,老師等未知因素,在害怕和不知所措的心理暗示下自然會做出一些令家長和老師煩惱的事情。3.十四歲到十六歲的青春期,這個時期是家長和孩子對立面最為激烈的時期。一方面,孩子已經成長為有自主意識的心理,不喜被過多的管教,一方面,面臨人生轉折點,家長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視和強制的舉措,讓孩子不被理解的心理逐漸擴大。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1.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初期的叛逆期,孩子或許不懂如何表達自己,可是通過種種的行為特徵可以反應他內心的需要。如“眼神看向哪裡,喜歡在哪裡多呆會,吃了的東西馬上吐出來”等幾種常見表現方式,作為家長應學會細心觀察孩子的動作,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2.把家庭小事情讓孩子決定。很多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告訴我們孩子也是需要被認可的,大部分叛逆期的孩子只是表現方式不合家長的心理預期,這個時候應改正態度的是家長。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裡姆當你開始理解孩子的行為的時候,將能讓孩子決定的事情交給他,詢問孩子的意見,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開始明白他的選擇在父母眼中也是具有參考價值,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進一步理解和增進與父母的關係。
3.當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要積極去溝通。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良性發展在於能否進行雙方的溝通。孩子在面對新的環境,接受不了來自於環境的焦慮不安,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
要知道成年人通過長時間的經歷在某一刻是能夠很好地排解孩子這個不安的情緒,通過講故事和安撫,讓孩子切身地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千萬別一句簡單的對錯去概括孩子的難處,這樣會讓孩子有不被理解的情緒,從而後續逃避與父母的溝通。
世上最難如果有最難的職業,我願意稱它做為人父母,在保證生活的質量同時還要照顧到未來下一代的健康和情緒,多給孩子點時間,“養兒防老”絕不只是一句口號,更代表了父母對於孩子前期教育的重要性。
加油,辛苦的父母們。
-
13 # 大叔田古
叛逆期的孩子的會叛逆是因為家長做的不夠好,很多孩子從來不會有多叛逆,那些會叛逆的我們如何做呢,第一,做好自己,樹立榜樣,樹立威望,關鍵時刻可以教他做人,可以聽進去一點。第二,對他好,不要經常招箬他生氣,讓他開心的度過,自然會戀上家長,叛逆就會更少,更聽你的話。
-
14 # 思維智慧
首先要認識清楚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人生階段。它是伴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心理行為上的變化。
其次,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比較敏感。不要對孩子太苛刻,要尊重他們的行為。並要有耐心地去喝他們溝通。
最後,去真誠地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鼓勵他們去分享自己的煩惱,無論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都不要去批評,而是先理解。爭取孩子的信任,然後他們就會慢慢地跟大人溝通了。
回覆列表
初中生,已經進入青春期。他們對一切事物都產生興趣,對事物的認知有了自己的評判,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想法。
而所謂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是一種新思維對抗舊思維的表現。
1. 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關係和諧,親子關係和諧。能發現彼此的優點長處,多組織家庭活動,讓整個家庭被幸福感包圍。家長要注意,平時與孩子的感情投入與積累。儘量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靈,學會換位思考。還應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的一些獨特的,奇妙的,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3.給孩子買一些有益的讀物,心靈雞湯最適合磨合孩子的心智。
4. 孩子不是個體,家長要學會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家校聯合,共同教育。
5、保持這個絕對的原則,雙方的身份是絕對平等的。
(一)孩子在小學階段,主要是附屬內驅力佔有的比重最大,就是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讚許。
家長要時時給予相應的鼓勵。讓孩子在我學習,我就可以讓父母和老師表揚我的心態中成長。這一招對小學的孩子特別好使!但是不要忘記有一個認知的內驅力,為什麼水往東流,為什麼天上星星眨呀眨,為什麼我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為什麼能通過電視看到影像。讓孩子自己探索,告訴他知識改變了世界!
(二)如果孩子在初高中階段,附屬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為主導因素。
這時候,你可能會聽到一些孩子學會了“吹牛”,他會說,我這次考了多少多少,其實他不知道學習的目的,他現在開始喜歡享受榮譽和同伴的讚譽。如果學習上獲得不了快感。他可能就會從其他方面獲得。比如我打球很好,我玩遊戲很好,我王者玩的好等等。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能夠提高自己學習的動力,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他獲得學習成就感,如果分數不理想,給他找學習的優點。千萬不要在別人眼前提什麼,就是不好好學,你看遊戲也沒人教啊,可是玩的就是好。他會錯誤的把觀念進行轉移到遊戲上。即使他的基礎差,有進步就要想辦法讓他獲得讚譽,心理的滿足感。
小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從根本上讓孩子認識學習可以帶來成就感。讓孩子願意為學習付出和努力
(一)怎麼獎?
①給孩子選擇他感興趣的運動類產品,讓孩子運動學習兩不誤。
②給孩子選擇幾套科普讀物或者名著讓孩子選擇。
家長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二)怎麼罰?
千萬不要獎罰不成比例。最好是55開,千萬不要獎勵10塊錢,罰款100元。孩子認為是不公正不公平的。所以要注意罰的得當。
看一下如下幾個罰的案例:
①生字寫錯,給我抄100遍
②這次考這麼差,一個月不許碰電腦手機
④你如果不及格休想出去找你的同學玩
⑤這次作業做得不好,把知識點搞明白再幹別的
小結:獎罰要樹立孩子正確的獎懲觀念,獎懲公平公正,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特點進行獎懲。
綜上所述,家長要做的是適當的溝通,理解了解孩子,不要抱怨,給定合理的獎懲,讓孩子充分認識學習可以帶來快樂。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