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爭議最大的明朝疑案。
9
回覆列表
  • 1 # 中國歷史探索者

    袁崇煥自己明白五年平遼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想用議和的方式來解決。

    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

    於是袁崇煥上疏要求皇上“不必過求於一言一行之微瑕”,而皇帝聖旨明確回覆“戰守機宜悉聽便宜從事浮言朕自有鑒別切勿瞻顧”。皇帝把袁崇煥的話當真了。

    袁崇煥想糊弄過去,提了一堆他以為不可能被接受的條件,比如集權集財朝庭不做任何監督 。但是崇禎信了,居然還答應了,這就麻煩了,但他也不打算放棄高官顯位,被免職當了平民一年多當夠了,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他採用了議和來解決,畢竟只要後金公開認輸賠罪,還點土地,得點錢糧太平下來,朝庭有了面子也能勉強說的過去。後世清朝與緬甸之戰就差不多是這樣。

    第一步是私下反覆和皇太極寫信談條件,討價還價,這完全是非法行為。他曾經給崇禎用“守為正著,戰為奇招,款為旁著”來預先打埋伏,但是那是指假議和真用間。真正的議和只有朝庭才能進行,不是他能自說自話的。

    第二步是賣軍糧給陷入饑荒的後金,緩和關係,畢竟沒糧食後金肯定會來搶,戰爭又會爆發,他擋不住。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名義上贏了,但是明軍損失大的離奇,特別是第二次他的責任重大,事先和皇太極議和不救友軍(丁卯之役),事發束手無策救不了自己軍隊(寧錦之戰),軍隊城塞物資損失慘重,導致被彈劾下臺。

    他採用迂迴的方式,名義上是拉攏蒙古喀喇沁部。實際上該部已經是後金盟友,崇禎元年九月與後金結盟打察哈爾部林丹汗,崇禎二年初又被後金正式收編,定國制和軍制,三月袁崇煥就市米給他們,名義是賑濟拉攏。

    特別指出喀喇沁聯合後金和察哈爾作戰,已經被滿桂和張鳳翼獲悉,部落裡還有四百後金留守部隊常駐,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後金。所以崇禎下旨來問,袁崇煥先是說哈刺懼三十六家未與奴通。後又答覆“也給他們打了招呼,不許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沒用。崇禎要他停止市米,他不聽,崇禎只能許其賑濟,也就是按人數救濟定時定量賣,禁止公開市買。袁崇煥不聽,一直賣到自己倉庫空了。後金入關就經過和駐紮喀喇沁部喀喇城,這些蒙古人成了嚮導,糧食順道成了後金軍糧,連運輸都免了。

    第三步是殺毛文龍,東江鎮是難民武裝,家破人亡財產被奪,毛文龍全家族被害,曾經的三順王個個與後金有血仇。這種情況下,東江鎮不可能同意議和,他們困苦萬分,居住在荒島缺衣少食,朝庭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不救災賑濟,唯一的希望就是復仇和奪回故土改變命運。

    他採用非法吞併的方式,他是薊遼督師,掌薊鎮遼鎮,但對東江鎮沒有直轄權,對方同其他軍鎮一樣是獨立軍鎮。他首先利用轉運的方式,斷東江鎮糧餉,逼毛文龍低頭,然後借商談糧餉的藉口,會面中謊稱敵情調走毛文龍的軍隊,然後突然襲擊,再偽稱聖旨謀殺,最後強行吞併東江鎮。手段高明毒辣令人毛骨悚然。

    第四步是讓敵人逼迫朝庭同意議和,這完全是意外他也不想的。袁崇煥原打算讓後金認個錯,服個輸,讓出點土地,得點錢糧,皇帝高興一下,他再聯絡朝庭重臣努力撮合幾句,雙方也許就同意了。沒想到皇太極又一次騙了他,上一次是丁卯之役期間的議和。這次皇太極繞蒙古進攻,要命的是自己連糧食都已經在替後金備好了。

    袁崇煥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現在反悔已經來不及了,事發肯定死定了,只能努力促和。所以才有了薊州詭異的潛越,散開堵住對手的援軍,自己躲城裡,居然讓兩百後金騎兵堵門,裝沒看見對方潛越。其實想一下就懂了,薊門是一條主道,周圍都是山脈,繞路走是可以,但是車輛輜重糧草帳篷工具物資怎麼運輸,絕對做不到當天就過去,而且明軍同樣在這些路上佈防,易守難攻。想當天快速透過只有這條主道。

    敵軍過去後袁崇煥沒有追擊,而是繞個大圈,路程翻倍直奔京城,居然比後金還早到三天。

    回到京城,袁崇煥暴露了真面目,反覆恐嚇皇帝和朝庭要議和。

    “崇煥出言無狀,對百官訟言:"達子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戶部尚書畢自嚴至撟舌不能下,舉朝皆疑之。”(《烈皇小識》卷二)

    “及入對,先以危言聳侍臣,冀朝臣懼而從款議也。”(《倖存錄•東夷大略》)

    "崇煥不自安。留中使於營。自青衣玄帽入。先張皇敵勢聳朝臣。冀成款議。"(《國榷》)

    著名的京城東面的廣渠門之戰,是袁崇煥打的最後一仗,閻崇年稱九千打十萬。實際上是一萬五關寧軍(三天內陸續到達),加其他輔助軍隊共兩萬打三千後金蒙古牽制分隊,因為皇太極當時領主力在京城北方的德勝門打滿桂(這是後金進軍的路線),後金加蒙古總共兩萬人,無法過於分散兵力。

    後金牽制部隊其中一千後金人兩千蒙古人,關寧軍表現很不好,左路王承胤居然一見敵就逃避潰散引發混亂,袁崇煥自己都遇險,最後是“南面大兵複合”即其他軍隊幫忙才擊退敵人。戰後關寧軍南撤轉左安門避戰,遠離敵人,不聽皇帝調遣作戰,引發皇帝不滿,最後袁崇煥下獄。

    整個過程中袁崇煥的目的就是為了議和,解決自己的窘境,不顧一切後果,利令智昏,一步步陷得更深,再也沒有回頭路。殺毛文龍只不過是其中一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會選擇生活壓力大的大城市,還是會選擇安逸的小城市,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