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就是個賣鞋的4869
-
2 # 舒雍
創業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還有優勢,找到市場的痛點,然後去解決它,滿足客戶需要,賺錢。而大學生畢業啥都沒有,沒有實踐,不瞭解市場,自身能力還沒有發掘出來,咋個創業?
創業本身就是,春夏秋冬,虧了自己,富了房東,可以說99%的人不適合創業,大學生適合創業的比例就更低。因為創業,需要超強的學習能力和超強的執行能力,還有自我約束能力,你不是一個人在賽道上跑,有很多的競爭者,你要跑贏對方才能生存,這考驗你的綜合實力。即:資金、人才、團隊協作能力等等。
-
3 # 共享小秘書
羅胖(羅振宇)說過一句話:“大學生創業者,失去的是時間,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這句話雖說有點誇張,不過也確實有可取之處——大學生創業者除了時間,基本一無所有。
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大學生創業最主要的障礙首先是資金不足,這是因為他們的資金渠道來源少,融資機會少,主要還是靠自籌。第二是缺乏社會關係,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人脈網路還相當單薄,很少能有大佬點撥提攜。第三是管理經驗匱乏,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也留不住難得的人才。
大學生創業,更像是一場冒險者的遊戲
1
有人說,大學生創業是春天做秋天該做的事,在理應積累和耕耘的時期,他們匆忙準備收穫。也許正是因為違反了“自然規律”,大學生創業的例子不少,但成功的例子鮮有耳聞,失敗的例子卻是處處可見。
23歲的舒正義,和同學、朋友籌資7.8萬元,風風火火準備開公司,主營域名註冊、網站建設開發等專案。“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就不普通。”開業當天,舒正義這樣信心十足地說。然而,開業時的鮮花還未凋謝,這家公司就宣佈倒閉,堅持不到九天。
至於失敗的原因,還是離不開“錢”這個字。
當初承諾辦理公司註冊手續的代理公司在拿了他1萬元後杳無音訊,一時之間,資金短缺成了這家剛剛起步公司的絆腳石。
舒正義拖著疲憊的身體跑學校、跑銀行,但是沒貸來款,“原因很簡單,現在我沒有房子、汽車做抵押,也沒公司當擔保”。
舒正義終究沒有等來轉機,眼睜睜看著剛剛誕生的公司“夭折”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1994年出生的羅勇林,曾經每天想著如何超過扎克·伯格,從大一就開始創業,在大三時看準婚戀市場紅海,做了一款聘愛的APP,拿過種子投資,但最後還是因為產品市場不夠大、盈利難、團隊都是在校大學生比較“屌絲”而宣告失敗。
2016年,神奇百貨官網無法訪問,其投資人也表示放棄,這個曾經吸引過眾多人眼球獲得令人豔羨融資創業專案徹底宣告失敗,其創始人“神奇少年”王凱歆更是神秘“失蹤”,不免讓人唏噓。
2
在這樣一個“泛創業化”的時代,大學生創業真的這麼不靠譜嗎?
儘管大學生缺少創業最基本的資金和經驗,但他們的優勢也很明顯,有一腔熱血支撐他們度過焦慮的漫漫長夜,也有耗不盡的青春活力讓他們能夠身兼數職支撐公司的運轉。
北方女孩郝耀欣從小就有商業頭腦,高考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子商務專業,大學時,她的淘寶店經營得風生水起,每月能有三萬的收入,成了眾多同學豔羨的物件。
大學畢業後,她不甘成為上班族,創辦了一家創意家居加工廠,儘管有淘寶店的“小打小鬧”,但運營公司的難度還是不可與之同日而語。
為了節省每一分錢,郝耀欣既當總經理,又當業務員,肩膀總是被重重的揹包帶勒出深深的印痕。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公司有了新的發展,也吸納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創業者,一筆筆訂單紛至沓來。
如今,郝耀欣的公司全年業績達到了800萬元左右,工廠有在職人員30餘名。
3
其實,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失敗的一線之隔,無非就是資金和人力。能夠跨過這個坎兒,春夏秋冬都是創業的好時節。
工商註冊、稅務清繳、社保申報等必需面對的創業瑣事,放心交給專業強大的共秘,訂機票、酒店、接送機等出行事務,共秘會為BOSS們安排詳盡。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剛畢業的時候,可能更多是要先上班吧,本人也是畢業,要創業過,做過家教機構,也做過那個京東的一個網店吧,可能這種的話也是沒有堅持下去。因為首先的話是無機物質基礎不夠充分吧,然後就是,可能你這個創業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澱,立即賺錢,立即火爆的專案,現在真的是很少能想到別人也想得到。
那麼你就現在就是說需要
第一需要金錢的一個基礎。
支撐你在這個創業幾年裡過得下去,然後也可以有持續的基金投入吧,
然後第二的話就是說你自己要有個耐心嘛,
有那個耐心繼續做下去,不會感覺到迷茫,有那個耐心繼續做下去這個樣子。
第三,你還要有一個好一點的專案嘛,就是你這個專案真的是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符合市場的這個需求。但剛畢業來說,對市場的一個需求,可能還真的是不夠了解。
所以覺得應該要先上班吧,累積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經驗,瞭解這個市場的需求,再去做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