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乘夢遊世界

    漁父

    qūbai yuádun jì fàzhinɡ , yóu yú jiānɡ tán , xínɡ yín zé pàn 。

    屈 原 既 放 , 遊 於 江 潭 , 行 吟 澤 畔 。

    yán sè qiáo cuì , xínɡ rónɡ kū ɡǎo 。 yú fǔ jiàn ér wèn zhī ,

    顏 色 憔 悴 , 形 容 枯 槁 。 漁 父 見 而 問 之 ,

    yuē : “ zǐ fēi sān lǘ dài fu yú ? hé ɡù zhì yú sī ? ”

    曰 : “ 子 非 三 閭 大 夫 歟 ? 何 故 至 於 斯 ? ”

    qū yuán yuē : “ jǔ shì jiē zhuó wǒ dú qīnɡ , zhònɡ rén jiē zuì wǒ dú xǐnɡ , shì yǐ jiàn fànɡ

    屈 原 曰 : “ 舉 世 皆 濁 我 獨 清 , 眾 人 皆 醉 我 獨 醒 , 是 以 見 放 。 ”

    yú fǔ yuē : “ shènɡ rén bù nínɡ zhì yú wù , ér nénɡ yǔ shì tuī yí 。

    漁 父 曰 : “ 聖 人 不 凝 滯 於 物 , 而 能 與 世 推 移 。

    shì rén jiē zhuó , hé bù hù qí ní ér yánɡ qí bō ? zhònɡ rén jiē zuì ,

    世 人 皆 濁 , 何 不 淈 其 泥 而 揚 其 波 ? 眾 人 皆 醉 ,

    hé bù bù qí zāo ér chuò qí lí ? hé ɡù shēn sī ɡāo jǔ , zì lìnɡ fànɡ wéi ? ”

    何 不 哺 其 糟 而 啜 其 醨 ? 何 故 深 思 高 舉 , 自 令 放 為 ? ”

    qū yuán yuē : “ wú wén zhī : xīn mù zhě bì tán ɡuān , xīn yù zhě bì zhèn yī 。

    屈 原 曰 : “ 吾 聞 之 : 新 沐 者 必 彈 冠 , 新 浴 者 必 振 衣 。

    ān nénɡ yǐ shēn zhī chá chá , shòu wù zhī wèn wèn zhě hū ? nínɡ fù xiānɡ liú ,

    安 能 以 身 之 察 察 , 受 物 之 汶 汶 者 乎 ? 寧 赴 湘 流 ,

    zànɡ shēn yú jiānɡ yú zhī fù zhōnɡ 。

    葬 身 於 江 魚 之 腹 中 。

    ān nénɡ yǐ hào hào zhī bái , ér ménɡ shì sú zhī chén āi hū ? ”

    安 能 以 皓 皓 之 白 , 而 蒙 世 俗 之 塵 埃 乎 ? ”

    yú fǔ ɡuǎn ěr ér xiào , ɡǔ yì ér qù 。 ɡē yuē :

    漁 父 莞 爾 而 笑 , 鼓 枻 而 去 。 歌 曰 :

    “ cānɡ lànɡ zhī shuǐ qīnɡ xī , ké yǐ zhuó wú yīnɡ 。

    “ 滄 浪 之 水 清 兮 , 可 以 濯 吾 纓 。

    cānɡ lànɡ zhī shuǐ zhuó xī , ké yǐ zhuó wú zú 。 ” suí qù , bú fù yǔ yán 。

    滄 浪 之 水 濁 兮 , 可 以 濯 吾 足 。 ” 遂 去 , 不 復 與 言 。

    擴充套件資料:

    《漁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家王逸認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是屈原在被流放後,政治上被迫害,個人人生遇到了一種困頓,處在困惡之境下創作出來的作品。茅盾《楚辭與中國神話》和 郭沫若《屈原研究》認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學生宋玉或戰國時期楚國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學史》 亦引以上觀點。主張各異,但說服力似還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漁父》《卜居》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興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賦校注》《楚辭今繹講錄》《屈原賦今譯》 諸書中亦反覆的論證,認為是屈原作品。《漁父》與《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於對黑暗政治的揭露,《漁父》則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兩篇都是以問答的方式表現的。漁父是一位避世隱身、釣魚江濱的隱士,他勸屈原與世俗同流,不必獨醒高舉,而詩人則強調“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節操,這種精神與《離騷》中“雖體解吾猶未變”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兩個——屈原和漁父。全文采用對比的手法,主要透過問答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頭、腹、尾三個部分。文章以屈原開頭,以漁父結尾,中間兩個自然段則是兩人的對答,處處體現了道家的哲學思想。其中“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思想對後世道家道教影響極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爬地虎魚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