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種植方法:
1、精選種苗
塊選:
選擇大田生長較好,沒有病蟲危害(尤其是綿蚜蟲)的新植蔗作種。因為新植蔗生長後勁足,蔗梢中可溶性養分較多,蔗芽萌發力強。如果種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種。選好留種田後,應加強甘蔗生長後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有利於播種後蔗芽萌發生長。
株選:
在砍收時進行株選。選擇直立、莖粗、未開花的蔗株作種;剔除混的品種,以保證良種的純度。
留種長度:
根據需要而定。種苗充足的留梢頭苗30-50釐米; 種苗欠缺的留半莖作種;需要進行加速繁殖的良種則留全莖作種。留梢頭苗作種時, 應把生長點(俗稱雞蛋黃)砍去,以免堆放期間生長點繼續生長, 消耗養分或下種後只是頂芽芽長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長受到抑止,不能萌發成苗。
2、砍種
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種苗由於含蔗芽數目的不同而有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產上普遍採用雙芽苗,很少採用單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關係,一般上位芽先萌發, 上位芽萌發後會誘發生長素的產生,對下位芽的萌發起抑止作用。導致萌芽不整齊。這種現象,芽數越多越嚴重。
單芽苗:雖然不存在“頂端優勢”的影響,但由於芽的兩端都有切口,易乾旱失水和受病蟲危害,也很少採用。
雙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影響不象多芽苗那樣嚴重, 且種苗中間有一個完整的節間,不象單芽苗那樣容易失水和受病蟲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較整齊。因此生產上普遍採用。梢頭苗的節間短,芽較密,可採用3-4個芽為一段。
砍種方法:從芽下部節間2/3處砍斷,因為蔗芽萌發所需水分和養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節間供給的。坎種時,芽向兩側,一刀斷,不要砍裂蔗種。
3、種苗處理
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減少病蟲害。用儲藏過一段時間的蔗莖或中、下段蔗莖作種時,種苗處理尤其重要。
曬種:
新鮮種苗含水量高,需要曬種。曬種時先把較老的葉鞘剝去,留下嫩的葉鞘,Sunny下曬2-3天。曬種可以提高溫度,促進酶的活動,加速種苗內蔗糖分的轉化,增強呼吸作用,打破種苗的休眠狀態,促使種苗儘快萌發。
浸種:
浸種使種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種苗從相對休眠狀態轉化為活動狀態,促進種苗的萌發。生產上主要採用清水浸種和石灰水浸種兩種方法。清水浸種以流水為好, 常溫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撈起,剝葉、砍種。
石灰水浸種用2%的濃度,浸12-24小時, 莖基部的種苗浸種時間可延長至36-48 小時。總的原則是:種苗嫩,溫度高時浸種時間短些,種苗老,溫度低時,浸種時間長些。石灰水浸種能夠殺死部分粉介殼蟲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較多,蔗區一般採用堆集法和堆肥法兩種。 堆集法是把種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發熱來提高堆內的溫度,從而促使種苗萌發。效果較好的是堆肥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鋪上一層大約10釐米厚的半腐熟的廄肥, 然後放一層20-25釐米厚的種苗,接著放一層廄肥, 再放一層種苗,如此堆3-4層,堆高大約1米,堆長和寬大約1.3米,在堆的四周蓋一層10釐米厚的廄肥,再用稻草、蔗葉、泥漿或塑膠薄膜覆蓋, 以保持堆內的溫度。堆肥溼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團為度。封堆後需要經常檢查堆內的溫溼度,溫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熱乎但又不燙手為度。催芽程度以“根點突起,芽呈鸚哥嘴狀”即可。注意避免“鬍鬚根”,催芽所需時間大約是3-5天。催過芽的種苗,下種時蔗田要保持溼潤,如果土壤乾旱, 已萌發的根和芽會失水乾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4、下種期
依下種期的不同而分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為春植蔗, 滇西南蔗區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種期:一般表土10釐米內的溫度穩定在10℃以上即可下種。
適期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的重要措施。早春季節溫度相對低一些, 種根先於蔗芽萌發,為幼苗的前期生長打下了基礎。同時,早種能夠早生快發, 充分利用高溫多溼的生長季,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創造條件。
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甘蔗產量有密切的關係。如種植過稀則有效莖數少,產量不高; 過密則株弱莖細,死莖增多,蔗糖分低,畝產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依靠母莖,充分利用早期分櫱”。 因為母莖和早期分櫱的成莖率高(分別佔有效莖數的70-80%和20-30%),單莖重,糖分高。
下種量是合理密植的具體措施。下種量的多少要因氣候、 品種和栽培技術因地制宜確定。一般來說,氣溫高,水肥條件好的,下種量可少一些,反之則多一些;莖細、直立的品種可密一些,反之則稀。
甘蔗種植方法:
1、精選種苗
塊選:
選擇大田生長較好,沒有病蟲危害(尤其是綿蚜蟲)的新植蔗作種。因為新植蔗生長後勁足,蔗梢中可溶性養分較多,蔗芽萌發力強。如果種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種。選好留種田後,應加強甘蔗生長後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有利於播種後蔗芽萌發生長。
株選:
在砍收時進行株選。選擇直立、莖粗、未開花的蔗株作種;剔除混的品種,以保證良種的純度。
留種長度:
根據需要而定。種苗充足的留梢頭苗30-50釐米; 種苗欠缺的留半莖作種;需要進行加速繁殖的良種則留全莖作種。留梢頭苗作種時, 應把生長點(俗稱雞蛋黃)砍去,以免堆放期間生長點繼續生長, 消耗養分或下種後只是頂芽芽長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長受到抑止,不能萌發成苗。
2、砍種
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種苗由於含蔗芽數目的不同而有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產上普遍採用雙芽苗,很少採用單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關係,一般上位芽先萌發, 上位芽萌發後會誘發生長素的產生,對下位芽的萌發起抑止作用。導致萌芽不整齊。這種現象,芽數越多越嚴重。
單芽苗:雖然不存在“頂端優勢”的影響,但由於芽的兩端都有切口,易乾旱失水和受病蟲危害,也很少採用。
雙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影響不象多芽苗那樣嚴重, 且種苗中間有一個完整的節間,不象單芽苗那樣容易失水和受病蟲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較整齊。因此生產上普遍採用。梢頭苗的節間短,芽較密,可採用3-4個芽為一段。
砍種方法:從芽下部節間2/3處砍斷,因為蔗芽萌發所需水分和養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節間供給的。坎種時,芽向兩側,一刀斷,不要砍裂蔗種。
3、種苗處理
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減少病蟲害。用儲藏過一段時間的蔗莖或中、下段蔗莖作種時,種苗處理尤其重要。
曬種:
新鮮種苗含水量高,需要曬種。曬種時先把較老的葉鞘剝去,留下嫩的葉鞘,Sunny下曬2-3天。曬種可以提高溫度,促進酶的活動,加速種苗內蔗糖分的轉化,增強呼吸作用,打破種苗的休眠狀態,促使種苗儘快萌發。
浸種:
浸種使種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種苗從相對休眠狀態轉化為活動狀態,促進種苗的萌發。生產上主要採用清水浸種和石灰水浸種兩種方法。清水浸種以流水為好, 常溫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撈起,剝葉、砍種。
石灰水浸種用2%的濃度,浸12-24小時, 莖基部的種苗浸種時間可延長至36-48 小時。總的原則是:種苗嫩,溫度高時浸種時間短些,種苗老,溫度低時,浸種時間長些。石灰水浸種能夠殺死部分粉介殼蟲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較多,蔗區一般採用堆集法和堆肥法兩種。 堆集法是把種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發熱來提高堆內的溫度,從而促使種苗萌發。效果較好的是堆肥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鋪上一層大約10釐米厚的半腐熟的廄肥, 然後放一層20-25釐米厚的種苗,接著放一層廄肥, 再放一層種苗,如此堆3-4層,堆高大約1米,堆長和寬大約1.3米,在堆的四周蓋一層10釐米厚的廄肥,再用稻草、蔗葉、泥漿或塑膠薄膜覆蓋, 以保持堆內的溫度。堆肥溼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團為度。封堆後需要經常檢查堆內的溫溼度,溫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熱乎但又不燙手為度。催芽程度以“根點突起,芽呈鸚哥嘴狀”即可。注意避免“鬍鬚根”,催芽所需時間大約是3-5天。催過芽的種苗,下種時蔗田要保持溼潤,如果土壤乾旱, 已萌發的根和芽會失水乾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4、下種期
依下種期的不同而分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為春植蔗, 滇西南蔗區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種期:一般表土10釐米內的溫度穩定在10℃以上即可下種。
適期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的重要措施。早春季節溫度相對低一些, 種根先於蔗芽萌發,為幼苗的前期生長打下了基礎。同時,早種能夠早生快發, 充分利用高溫多溼的生長季,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創造條件。
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甘蔗產量有密切的關係。如種植過稀則有效莖數少,產量不高; 過密則株弱莖細,死莖增多,蔗糖分低,畝產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依靠母莖,充分利用早期分櫱”。 因為母莖和早期分櫱的成莖率高(分別佔有效莖數的70-80%和20-30%),單莖重,糖分高。
下種量是合理密植的具體措施。下種量的多少要因氣候、 品種和栽培技術因地制宜確定。一般來說,氣溫高,水肥條件好的,下種量可少一些,反之則多一些;莖細、直立的品種可密一些,反之則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