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華人在國際上有很多惡名,其中,最被人熟知且無法反駁的就是我們的“誠信”問題,或者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不想反駁,且經常拿來沾沾自喜,因為不誠信,華人掀起了山寨風潮,Nokica和Motorcla也曾金光閃閃地照耀深圳和印度;北京秀水街的假名牌、山寨貨,不僅滿足著北漂一族的需求,更是引得無數外華人前來購買,整條街的英文水平也因此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明星的身世作假、學歷作假,翟天臨的學霸人設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大量企業家的學歷也都只是一所“野雞”而已,還有某官方統計機構,一意孤行地說:全國70個城市的房價全年僅上漲0.5%,擅長狡辯的專家們也無法自圓其說,只能大義凜然地控訴:如此數字太不負責任,全華人民都不會相信的,當然,比較嚴重的老賴問題:債主是孫子,借錢人是大爺,常常因金額達不到立案標準,法律拿他們沒有辦法。

    談到這些,筆者心理都會堵得慌,生活在如此社會中,我們聽任何話、讀任何文章,都要付出雙倍的精力,一面吸收知識獲得資訊,一面又不得不分辨真偽。相比之下,歐美等西方國家就比較重視“誠信”,重視契約精神和法律條款,印度、新加坡、馬拉西亞的人也統統不如大陸人“聰明”,他們總能守住“不說謊”的底線,我認為,這倒不是因為他們道德素質高,而是作假的成本太高,一旦失信於社會,恐怕就再難以生存。

    徵信系統,讓萬年老賴們無處遁形

    毫無疑問,中國正進入嚴肅的法制時代,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契約精神,企業之間動輒需要郵件,需要合同來做背書,但不得不承認,民間的借貸以及中小企業內,還存在大量依靠“人情”建立起來的商業往來,這種借貸充滿了極高的風險。現如今,最常見的信用缺失者就是老賴,因缺乏清醒的制度,村裡兄弟、朋友間的借貸,全憑著一張借條,有些乾脆全都是口頭協議,這樣一旦出現糾紛就很難處理,難怪有人調侃:如果想要借錢出去,就一定要擺正心態,做好“要不回來”的準備,而之所以,老賴如此普遍,正在於他們違背承諾、賴賬的成本太低,甚至還能賺上一筆,比如某作坊式企業,答應購買原材料之後,三天付款,結果因資金週轉困難一拖再拖,這就意味著,他們賴著供應商的賬,來維持自己的運營,久而久之,賴賬者做得風生水起,原物料商卻陷入經營困境。

    另外,還有就是一些民間非法借貸,比如借錢者承諾有5%的高利息,但殊不知,利息一旦高於1%,借貸關係就不再受法律保護了,老賴也就因此有恃無恐,歸根到底看,就是中國現在依舊不能擺脫“人情社會”的基因,不願意碰觸冷冰冰的法律武器。

    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如此狀況有望被緩解,如網際網路企業推出的網路貸款,其實是一種進步。借款人手頭比較緊張的時候,也不必再羞於和兄弟、朋友開口,只要提交資料就能在網路上借到一筆錢,借款人和網貸之間的交易記錄,借款人的信用行為都將被全程跟蹤,在這種機制下,老賴的情況會減少很多,當然,有一些極其特殊的情況,如股票連吃跌停,又比如賭博欠下高利貸者,都有可能拖欠網路貸款。相比於兄弟、朋友間礙於情面,網路貸款機構會直接連結著高鐵站、飛機場,一旦借款人有著非常嚴重的信用汙點,他們將會被禁止乘坐交通工具,更有甚者,將會把老賴的資訊公佈於眾,讓其在就業、社交活動方面都受到影響。當然,如此體制尚在討論之中,需要逐步完善,以防出現大面積的人情“壞死”,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大機率事件是:人人都有一份信用檔案。

    悉心維護,建築起屬於自己的專屬品牌

    筆者曾讀到過一句英文格言:Build your brand, not your title.翻譯過來大概就是:維護你自己的品牌,而非維護職位。這應該是職場中的一句名言,按照傳統的思路來講,只有企業才能談的上品牌,如蘋果iPhone就是娛樂、時尚、高品質的代名詞,而耐克、阿迪達斯就是“結實”的代名詞,同仁堂的品牌則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無力,他們本身的產品在經年累月間悉心維護著自己的招牌,加之,媒體輿論的擴大作用,才締造出一塊塊的金子招牌,當然,也有經營不善者,瞬間砸掉招牌。

    此外,偉大的人物也能構建起自己的信用體系以及個人品牌,如喬布斯的極簡完美主義者、庫克愛財如命,還有臉盲的、不愛錢的、房子大一點點的企業家,都是經過自己的奮鬥積累起個人品牌,這些品牌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社會尊重,可以幫他們去銀行借到錢等等,相比之下,普通人建立個人品牌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也並非不可能,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普通人離Build your brand更近了一些,如金融體系一直推行的個人徵信系統,提倡人們把自己的信用情況,記錄在公開平臺上,良好的信譽經過經年累月之加成,就會變得金光閃閃,無論是貸款機構,還是民間借貸都可以參考如此良好的記錄,

    當然,如此記錄一定需要官方認可,而且審批人員要有足夠的情操來守住“誠信”的底線,如果在核心崗位都氾濫著騙子,只能說明,中國的人性正在大面積壞死。除了個人徵信記錄之外,普通人也可以依靠自媒體如微博、朋友圈來構建起自己的品牌,打造出自己的風格,如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又或者喪文化之類的,這些“小品牌”在社交、求職時給到一定的幫助,而那些每天在朋友圈曬娃、秀恩愛的人,簡直是在浪費資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痛風和高尿酸的謠言有哪些,會不會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