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馬+龍)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帶。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於藏族,另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麵”;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麵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為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醃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燻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醃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紮緊、風乾,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罈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節日、禮祭食俗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 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正如一首羌諺所云:“無酒難唱歌,有酒歌兒多,無酒不成席,無歌難待客”。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製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種被稱為蒸蒸酒的飲料是將玉米麵蒸熟拌酒麴釀製而成,飲用時既有酒香又能頂飯,類似漢族的醪糟。無論年節或待客,羌族都以“九”為吉,故宴席時都要擺九大碗,菜餚與川菜相同。燉全雞,習慣於用竹籤撐起雞頭,使之昂起。以雞頭饗上賓(如舅父等)。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蕎麵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進行各項節日活動。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饃去赴會。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1只黑公羊、1只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鬥青稞、13斤面做的大饃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後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稱“散分子”。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嚐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孃家,孃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孃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典型食品 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豬肉加杜仲1—2兩清燉。以上三種都能補腎。黃芪燉雞或黃芪(當歸、黨參也可)加上幾兩燉豬肉也能補血益氣。蟲草燉鴨,能滋陰補肺益腎。 羌族信仰自然原始 多種神 善歌舞 舞蹈通常粗狂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馬+龍)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帶。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於藏族,另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麵”;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麵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為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醃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燻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醃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紮緊、風乾,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罈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節日、禮祭食俗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 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正如一首羌諺所云:“無酒難唱歌,有酒歌兒多,無酒不成席,無歌難待客”。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製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種被稱為蒸蒸酒的飲料是將玉米麵蒸熟拌酒麴釀製而成,飲用時既有酒香又能頂飯,類似漢族的醪糟。無論年節或待客,羌族都以“九”為吉,故宴席時都要擺九大碗,菜餚與川菜相同。燉全雞,習慣於用竹籤撐起雞頭,使之昂起。以雞頭饗上賓(如舅父等)。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蕎麵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進行各項節日活動。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饃去赴會。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1只黑公羊、1只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鬥青稞、13斤面做的大饃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後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稱“散分子”。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嚐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孃家,孃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孃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典型食品 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豬肉加杜仲1—2兩清燉。以上三種都能補腎。黃芪燉雞或黃芪(當歸、黨參也可)加上幾兩燉豬肉也能補血益氣。蟲草燉鴨,能滋陰補肺益腎。 羌族信仰自然原始 多種神 善歌舞 舞蹈通常粗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