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認知框架
-
2 # 孫洪鶴
研究產品思維一定要明確另一個詞:族群。產品思維的先決前題就是基於族群的分類,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族群就是產品的“原點思維”:
傳統的產品思維,以簡單的產品功能分類、使用者群的性別、消費能力、區域、年齡等分類,但這些早已失效,不再適合網際網路的社交化商業,而“族群理論”成為產品思維的最核心本質。
族群是產品思維的核心,包括虛實二個核心:
比如,虛:主要指情感、思想、精神及文化層面,它存在大腦與心靈之中,看不見、摸不著;比如,愛情、名聲、口碑之類;對產品而言,無形的服務類產品也稱為虛。
比如,實: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比如吃的飯、用的電腦,喝水的杯子等等都稱之為實;對產品而言,把有形可觸控的產品稱為實;
比如,小米手機就是以族群理論為基礎,事實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產品經理都是“族群”理論的專家,族群理論更加側重於精神層次、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而傳統產品經理更多是產品功能上的分類。
總結:族群理論,是產品思維的核心,更是產品經理必須要研究和掌握核心所在。
我建議大家一定要把族群理論研究透,並且運用到實戰當中,族群理論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個核心,特別是創業者必須要掌握。
-
3 # 小斧子新思維
簡潔!大道至簡!
《易經》中易有三解:簡易、不易、變易、唯易不變、唯易萬變!
大道至簡的法則裡,有兩個要點:一是產品至簡;而是成本至簡。
第一、產品至簡。產品至簡有兩個要點;第一;從麻煩到方便;第二,從複雜到簡潔。簡潔不是簡單,簡單強調的是功能性因素、為自身成本考慮的因素,簡潔充滿了情感因素,為使用者考慮的因素。
《瘋狂的簡潔》一書中把喬布斯的成功歸納為一點,就是“簡潔”,在很多領域、蘋果並沒有真正的從零開始研究新產品。只是吸納了原本比較複雜的東西,巧妙的把它們變成簡潔的東西,這是蘋果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成本至簡。成本至簡也有兩句話:第一;從貴到便宜;二是從收費到免費。
360的周鴻偉說過,要麼方便、要麼便宜!簡單和便宜的力量遠遠超乎想象,為什麼?因為它符合人性?人性就是貪、嗔、痴。人你滿足了人性的弱點,就抓了巨大的商機!
上述觀點原文引至《顛覆式創新》這本書,強烈推薦產品經理和公司老闆一讀,我讀了三遍,還覺得深受啟發! -
4 # 一午
以使用者為出發點,設計的產品,更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我們設計的產品,最終目的是讓使用者喜歡,並經常使用。
作為產品經理,有時也使用產品。最終思維應該是自己作為使用者,體驗產品,毫無違和感。那麼,這款產品就是值得認可的。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思考了好久!
發現每一種具體的思維其實都只能是產品的一個側面,因此無論是哪種思維,好象都不能一錘定音。如果真有這種最終的思維,那大家都用同樣的最終思維又會是什麼樣呢。
假設是使用者思維
可是做產品哪個都會站在使用者視角去思考,如果大家都是使用者思維,顯然也不行,會嚴重同質化。假設是競爭思維
針對競爭對手去設計產品,這已經是大行其道了,顯然也不行。
假設是創新思維
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產品,但這個產品是否滿足使用者需求,解決使用者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假設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指設計過程中採取一系列的思維及思維方法,顯列這一系列的思維及思維方法也未能澄清。比如IDEO的設計思維。這顯然已經不是一種最終思維了,而是思維的一種集合了。假設是系統思維
這個難點在於如何劃分系統邊界,是指產品技術系統,還是指一個超系統涉及到產品技術系統、使用者系統、市場系統、運營系統】等等,但這樣的一個超系統,往往是駕馭不住的。理想雖然美好,但現實骨感,一旦你想把系統無限的擴散時,就失去了系統應用的意義了。
假設是假設-否證思維一個產品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然後做成MVP產品,不斷的去迭代,否證假設。這當然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但也有它的侷限性。因為假設到否證的時間遲滯,可能會太長那麼一點,對有些產品顯然也是不一定能行得通。
有沒有最終思維呢其實上面所談的每一種具體思維都是產品經理思考產品的一個側面,但你不能拿著一個側面去當作產品。這顯然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思來想去,其實無論哪種思維都是有用的,但又都不夠。
因為一個產品不僅牽扯到使用者,也牽扯到競爭對手,還有涉及到技術系統,牽扯的範圍很廣很廣,想用一種最終的思維去搞定產品,似乎確實不存在有這樣的一種思維。
產品有其自身的生命週期與使用者採納週期產品處於【週期】不同的階段,所採取的思維方式顯然也是不同的。
不同類別的產品,所採取的思維方式顯然也會不同。
想用一種最終思維來解決這種分歧的差異,最終個人覺得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那自己的視角呢產品經理需要的是一種多元思維,適時的整合各種相應的思維打造產品,用易經裡的一句話唯變所適。若有什麼是最終思維的話,那就是【唯變所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