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月南風天
-
2 # 劉木愛學習
關羽的目空一切害了他。
其一,江東的人來提親,
即便是關羽不同意,
也沒必要說出那種狂妄的話!
其二,戰事開始,就應該千里加急向成都告知,同時警示劉封等提高警惕。
其三,北拒曹兵時,不知道適可而止!
幾個因素,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
-
3 # 歷史的星光
既是他自己的原因,也是蜀國戰略發生曲折所致。
從戰略上說,蜀國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原來聯吳抗曹變成擊吳抗曹,給關羽埋下了禍患。劉備聯吳戰勝了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佔據了荊州,又奪取了蜀地,建立了蜀國。本來應該繼續與吳協手,卻因兵強馬壯,一時飄飄然起來,不將東吳放在眼裡,往日的盟友變成眼中的肥肉。這就表現在關羽對東吳的輕視,表現在關羽伐曹,國內未派一兵一卒,坐觀關羽成敗,更表現在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東吳求饒,甚至再還荊州也不行,必欲滅之而後快。這種戰略上的失誤,把東吳推向了曹操,孫曹暫時聯手,一前一後,關羽當然陷於風口浪尖。所以關羽之敗,敗於劉蜀集團重大的戰略失誤。等到諸葛亮重新扛起聯吳抗曹的大旗,關羽已死,荊州已失,劉備身亡,軍力大損,蜀國從此偏安於西南一隅。
從關羽本人看,有眾所周知的兩點失誤:自大輕狂,惹惱孫權。用兵失策,顧前不顧後。關羽的自傲在《三國志》的記載就十分細緻,而《三國演義》中更將關羽自大輕狂刻畫得入木三分。他敢單刀赴會,說是勇氣可嘉,實在是目中無人,不將東吳放在眼裡。他一口拒絕孫權求婚,更是將孫權蔑視至極點。而這種可以致命的、可能為蜀國帶來巨大危險的性格弱點,不但沒有受到劉備、諸葛亮的提醒和制約,反而因他蔑視馬超、黃忠,諸葛亮回信對他的吹噓而甚囂塵上。於是,他的孤傲徹底激怒了東吳君臣,他的末日來臨了。
同樣,他對東吳的輕視也造成他在伐曹時用兵的失策。孫吳爭奪荊州的行動已在悄悄實施,而他仍認為東吳怯他關羽威名,將主力全部調往伐曹前線。鎮守荊州城的軍力皆是老弱病殘,且防守疏漏百出。故呂蒙一出手,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荊州,抄了關羽的老巢。
關羽的喪鐘敲響了!
所以,關羽走麥城,微觀看,是他自己自大狂傲、用兵不慎所導致。宏觀看,是劉蜀集團戰略夫策的惡果。
-
4 # 閒來聊聊歷史
低情商最終導致的失敗
有人說關羽的失敗是因為樹敵太多、前後夾擊、等等。而在我看來,關羽的低情商才是導致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關羽太過自負,盲目進攻。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在時機上是完全不合理的,因為他看到了北方的大哥已經打下了諾大的地盤,自己當然不甘於人後,於是在各種條件都成熟的情況下,貿然就發動了這場戰役。這與當時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對》已經完全南轅北轍了。
關羽的團隊建設能力實在不能恭維。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整個荊州戰場,出現了嚴重的軍糧不足問題。此時,關羽出征襄樊,命糜芳、傅士仁督運糧草, 只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後方糧食供應本來就跟不上,於是自負至極的關羽就說戰後要重重地處罰他們,這下,糜芳和傅士仁害怕了,直接投降了東吳。可見關羽的團隊建設能力應該不高。
關羽的政治敏感度著實低下。就在他與他大兄劉備兩線作戰,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一直以來跟劉備合作還算比較愉快的孫權自然大受震動,於是想讓兩家親上加親,遂派人向關羽求親,想讓自己的兒子跟關羽的女兒成親。
隨便一個稍微有一些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會知道,這樣有百利而無一害,一方面後方無憂,另一方面在只有兩國的聯合才能在國力上與曹魏抗衡。很可惜,我們的關羽關大將軍直接說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不知孫權當時作何感想,反正要是給了我,我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團隊協同作戰方面,關羽同樣也是比較低能的。孟達、劉封當時也是被劉備任命的一方守將,而且劉封還是劉備的義子,關羽卻總看不起二人,經常不給兩人面子,這兩人自然是看關羽非常之不爽。所以再後來關羽兵敗潰逃,派人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時,二人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
這下好了,補給跟不上,後方又埋下了動盪的種子,互為犄角的同僚又對自己心生怨懟。曹操是何許人也?他敏銳地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以厚利許諾孫權,讓孫權向關羽進攻。雖然說就算沒有關羽的拒婚事件,東吳一樣會琢磨著怎麼去拿下荊州,但是在此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關羽現在要面對的是,正面敵人有:曹仁、徐晃、于禁、龐德、滿寵、呂蒙、陸遜、朱然、潘璋;背後還有捅刀子的:糜芳、博士仁、孟達、劉封。
關羽的情商問題,最終敗走麥城,不僅僅導致自己丟了性命,更讓整個蜀漢走到了下坡路上。諸葛亮也是個凡人,他也沒有能力將蜀漢這艘擱淺了的大船重新推回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去。
回覆列表
性格決定命運,關羽太傲,不習縱橫捭闔之術,恥與孫權為伍,而政治本身就是權謀,且虛以逶迤,換來荊州長治久安,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