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118323571

    中國歷史上有2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第二個是王守仁,號陽明子,第三個是半個的曾國藩。陽明先生一屆儒生,巡撫南贛忊漳,一年時間剿滅盤踞在贛南幾十年的四股土匪。臨時招募3萬烏合之眾平息寧王朱成濠的反叛。陽明先生可以說是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一生之中沒有敗績,沒有汙點。

  • 2 # 天上飛的坦克

    這是兩個問題,我們來分開回答。

    王陽明很牛B

    明朝國祚276年,一共僅有三位文臣因軍功授爵。除了王陽明因為平定寧王叛亂的功勞被授予新建伯以外,王驥、王越也因為軍功被封為靖遠伯和威寧伯(王家在明朝很厲害嗎?)

    明朝匪患頻發,王陽明做贛州巡撫,本來專心研究哲學,一方父母官,匪患不除,說不過去。沒辦法了收起書本,拿起刀兵,先把贛州的匪患給平了,後面順便把起兵叛亂的寧王給收拾了,成就軍功。打仗不是過家家,文臣上馬能領兵征戰,下馬能廳堂執筆建言,別說大明朝,歷朝歷代這樣的文武兼備的人才都是鳳毛麟角。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歷任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獲封新建伯。

    龍場悟道

    王陽明於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陽明心學

    說到陽明心學,就不得不提當時主流的程朱理學。在王陽明所在的明朝時期,由於程朱理學被東林黨拿來做為對付宦官集團的工具,逐漸偏離了其哲學本質,變得越來越扭曲,那句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慾”,就是當時程朱理學的寫照。理學的本意是孔子提出的儒家學說中“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延伸,即收斂私慾的擴張,不能偏離天道,只有控制擾亂心智的私慾,才有可能接近聖人的境界(儒家最高修為者,人人皆可達之),否則會迷失世間,所以要修養、歸返、並伸展上天賦予的本性(存天理),以達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時完全進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然後就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時人慾已融入進天理中(滅人慾,不是無慾,而是理欲合一),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從“毋”變成“無”),則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偏離天道了。

    理學的本質,在王陽明所在的時代,被當成政治工具,被惡意的狹隘化,當時的儒家學者和儒學大師,都處在困惑之中,希望找尋到一種突破,可以使遇到瓶頸的理學,衝破枷鎖,在哲學層面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上天把這個突破,交給了王陽明。

    陽明心學是什麼

    陽明心學有三個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陽明屁股開啟花,被貶龍場,置身石棺之中,才終於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絡才有意義。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無知。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後去行動,去體悟,才算良知。

    陽明心學,將個人從世間抽離出來,如上帝一般,以上帝視角觀察萬物,理解萬物,以萬物度己身,以己身悟萬物。自己就是你世界的主人,你有責任讓你的世界充滿光明,充滿希望,充滿溫暖。我們見到的,都是我們心裡面本來有的,我們的處境,都是我們自己感受的結果,也就是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的真相是空寂,物質的真相也是空寂,當你的心接觸物質而起心動念,你的心和物質都開始活動,世界開始關聯,波動,演變,也就形成種種現象,或者說相,所謂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心不動,則無相。

    王陽明的心學有多牛?

    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華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陽明創立陽明心學,參透世事人心,終成一代聖哲;曾國藩研習陽明心學,編練湘軍進攻太平天國,歷時十二年克盡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將陽明心學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締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陽明心學,解決了理學的瓶頸,衝破了時代的枷鎖,將儒學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一個全新的高度!

    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曾說:“一生俯首拜陽明”。可見王陽明有多大的影響力。

    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在曾國藩的書桌上,總是放著一套王陽明的書,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王陽明逆境之中,不怨天,不尤人。以堅韌的毅力,在艱苦的環境和境遇中,完成了舉世絕學的頓悟。我等凡人,即使學不到陽明心學其中一二,只要我們在逆境中堅持內心,積極樂觀的去面對,便是有所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ple Watch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