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家財萬貫,只是一個代稱。

    中國曆來不是銀的豐產國,所以美洲白銀海量進入中國之前,金銀等貴金屬一般是作為財富儲備所用,國家政權的法定貨幣就是銅錢。

    銅錢標準也有不同,秦代半兩,漢代五銖,都有不同制式。就算一貫,一緡,也有不同的規定,比如宋代不僅有銅錢,還有鐵錢。一貫有1000文,900文,770文等不同標準。

    銅錢價值也不一樣。

    正式確定白銀為法定貨幣之前,白銀價格相對昂貴,銅錢相對便宜。大約1300文至1500文才能兌換一兩白銀。元代中Continental地交通開啟,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之後,歐洲貴金屬被茶葉絲綢瓷器吸入中國,白銀呈現下降態勢。大約在1800年鴉片貿易前,中國市場白銀跌落到大約850文銅錢兌換一兩。此後,鴉片貿易及戰爭賠償導致白銀流出,咸豐年已經上漲至1600文兌換一兩,1900年漲至2300文。

    所以,銅錢價格非常難以計算。尤其清中期與後期完全是過山車一樣的價格差。

    好吧,廢話有點多。

    以北宋為例。

    北宋經濟大發展,工商活躍。但相對鐵錢,交鈔來說,銅錢價格相對平穩。當時,某位官員寧願要200貫銅錢,也不願當樞密使(軍委會副主席,國防部長)。

    仁宗時期,東京下大雪,政府為每戶市民(農民沒有)日補貼現金15銅錢,三日一捆柴。也就是說,銅錢15枚是東京城一戶居民的日最低生活標準。每戶平均5口,每人3文,每頓飯平均只要一文錢。

    以今天的物價水平看,價值一文錢的盒飯大約等於12—15元!

    常規計算就是,一貫等於1.2萬。

    一萬貫,就等於1.2億左右。

  • 2 # 開周說宋

    來,我們先分析一下什麼叫“萬貫家財”。

    “貫”本來是銅錢的數量單位,一貫本來是一千枚面值一文或者面值五銖的銅錢串到一塊兒。但是從唐朝中後期開始,一貫就開始縮水了,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交易中,有950文為一貫、900文為一貫、800文為一貫、770文為一貫等等區別。

    到了宋朝,貫有“足貫”和“省陌”之分,足貫=1000文,省陌=800文或者770文或者700文。

    明清時期也是如此。以清朝中後期北京為例,老百姓喜歡用“吊”來作為銅錢單位,理論上1吊=100文=100枚面值1文的制錢。但實際上,由於大面值銅錢的發行,1吊先是縮水到50枚面值1文的制錢,進而縮水到10枚面值10文的大子兒,最後甚至縮水到5枚面值10文的大子兒。在清末北京及周邊地區,1吊=5個大子兒=25個制錢。你看,同樣是1吊,因為概念上的變化,購買力嚴重下降。

    另外古代的“貫”和“吊”不僅僅是銅錢單位,還可能是紙幣單位。從南宋開始,到清末結束,官府和錢莊隔三差五會發行紙幣,面值1貫的南宋會子、元朝寶鈔、明朝寶鈔、清朝錢票,都曾經強制流透過。這些紙幣在理論上能跟銅錢等值兌換,實際購買力遠遠不如銅錢。明朝中葉紙幣破產的前夕,面值1貫的寶鈔相當於擦屁股紙,連1枚銅錢都換不到。

    不過我們可以儘可能地粗略一點兒,不考慮這1貫到底是紙幣還是銅錢,到底是制錢還是大子兒,到底是足貫還是省陌,我們只看某一個時代的某一份文獻中用“貫”來計價的資料,從購買力上跟人民幣做一個最簡單最粗略的對比。

    公元1084年,蘇東坡在常州宜興農村買二手房,花了500貫。

    也是在這一年,他委託老鄉範鎮賣掉父親蘇洵早年在京城開封買下的一所住宅,賣了1800貫。

    同樣是在這一年,蘇東坡將堂姐的女兒嫁給自己同學的兒子,他一手包辦了嫁妝,總共花了450貫。

    還是在這一年,開封近郊的大米賣到2貫一石。宋朝一石是60公升,可裝米50公斤,2貫買一石大米,說明1貫可買25公斤。

    宋朝高薪養廉,中高階官員的俸祿和福利非常優厚,蘇東坡買房和嫁女都不成問題。但平民收入就很可憐了。查《宋會要輯稿》中的食貨部分,北宋中後期在開封東郊水旱碼頭當苦力的工人,月收入僅有4貫左右;在開封綾錦院織布的女工,月收入僅有3貫左右(但包吃包住)。

    跟現在比,宋朝糧食相對昂貴(因為畝產量比今天差得太多),房屋相對便宜,平民收入相對微薄。硬要折算的話,蘇東坡活著時一貫銅錢大概相當於現在人民幣200元,如果一個人有萬貫家產,那就相當於人民幣200萬元。

    200萬元的家產,在今天算是有錢人嗎?肯定不算——200萬在三四線城市大概只夠買一套普通商品房吧?

    可是我們不能把房價計算到財富當中,因為現代中國房價泡沫太厲害,房屋溢價太多,一套房的真實價值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高。

    假如還完房貸以後,一個人手裡還有200萬現金的話,在今天其實完全可以劃入中產以上的群體,美其名曰“高淨值人群”,仍然屬於有錢人。您覺得呢?

  • 3 # 笑看紅塵2017

    古代富人的家財萬貫,主要就是宅院和土地(地主)或商鋪(商人)的多少,要是放在現在的話,差不多與就是,地主與現代農業的承包戶差不多,商人與現代的一個不過億的商人差不多,更何況,現代人還有不少無形資產比如網際網路,大資料享用,科技成果享用,全球互聯互通等,古代富人是無法比擬的,就像古代的狀元,在之乎者也方面很行,但在數理化、科技等方面卻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畔獨步尋花中的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