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支架)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一些患者術後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發生下肢動脈血管再次狹窄或閉塞!
有些是因沒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有些是基礎疾病(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的進展、有些是不良嗜好(如吸菸)未糾正等等原因。
患者術後預防復發不容忽視,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摒棄不良嗜好(戒菸)都是減少復發風險的重要環節。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血管也慢慢變“老”:
最初常常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它是一種進展性的全身性疾病,這個時候往往不會有明顯的不適。
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並且堵塞血管時,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了;
同樣,發生在腿上的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就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常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常導致導致病人截肢或死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以及血管外科診療水平的不斷髮展,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率在中國有增加趨勢。
據調查顯示:
20%的症狀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有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較,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病率較高、患病年齡小、病程進展快,吸菸對外周血管的危害極大,是心、腦血管的兩倍。
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吸菸,戒菸可以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程進展。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等也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DA的致病因素。
血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和吸菸是老年人動脈硬化的主要發病因素。具有主要危險因素的人,與沒有這些因素的人相比,動脈硬化發病率和病死率都高的多。
另外,體力活動過少,體重超重、糖尿病、精神緊張、A型性格以及家族史都能影響動脈硬化的發病率,並可使發病年齡提前。
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治療動脈硬化的基礎,如果症狀不明顯且血管狹窄不嚴重,可以先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如果血管狹窄比較嚴重,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因為藥物只能延緩血管慢慢變狹窄的過程,動脈的狹窄並不能透過藥物自動消失。
介入治療也就是動脈支架成形術是應用機械的方法消除狹窄,從而恢復缺血肢體的血液供應。
支架手術和術後保養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發生在身體內的任何一個部位,如果不加註意去消除導致動脈硬化潛在的危險因素,其他位置的血管仍有可能發生堵塞。因此,患者手術後“保養”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支架手術後患者的健康與否。
支架手術後,感覺腿熱了、步子也邁開了,腿腳疼痛的感覺沒有了。然而支架手術僅僅解決了腿上一段血管的問題,如果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還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清除淤泥,疏通河道只能解燃眉之急,植樹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因此,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支架術後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
支架術後注意事項
(1)定期複查
患者術後需要定期複查。醫生可以根據動脈通暢情況,決定是否調整藥物用量與種類,以達到最佳的療效。另外,手術後如果感覺到又出現類似術前的一些症狀,請不要忽視,應該儘快去醫院看醫生。
患者應堅持定期複診。手術治療後的隨診尤為重要,應囑患者堅持定期、定點隨診。
出院後在1個月、3個月、半年、9個月、1年這幾個時間點到門診接受隨訪檢查。超過40歲的患者,應堅持每年檢測血脂、血壓、肝腎功能、肺部X線、心電圖。
(2)藥物使用
患者應堅持長期規律服藥(抗血小板藥物、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防止血液變得粘稠,防止血管中形成凝血塊。
植入體內的支架確實能保障在一段時間內您的這段血管不再狹窄,但是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血管內皮有輕微的損傷。
損傷的內皮會沿著支架重新長起來。此時,血小板又開始幫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損傷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3)適量運動
支架術後患者運動應該掌握運動強度,每次可散步45-60分鐘,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步行時要步幅均勻,步態穩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對有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來說,雖然支架術後症狀有改善,行走時間還是不長,這就要求循序漸進,慢慢來,累了歇會接著走。
還可以坐著或躺下時做抬腿、放下的動作,以鍛鍊腿上的側支迴圈。其他鍛鍊專案還有太極拳、體操及氣功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擇。
(4)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有助於患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有利於全身良好狀態的修復,從而為患者的成功治療打下紮實的基礎,內容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其他還有起居規律,避免熬夜。
哈爾濱北方血管病醫院提醒: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冬天泡腳水溫不能太高,可能加重腳缺血甚至發生燙傷。
介入治療(支架)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一些患者術後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發生下肢動脈血管再次狹窄或閉塞!
有些是因沒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有些是基礎疾病(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的進展、有些是不良嗜好(如吸菸)未糾正等等原因。
患者術後預防復發不容忽視,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摒棄不良嗜好(戒菸)都是減少復發風險的重要環節。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血管也慢慢變“老”:
最初常常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它是一種進展性的全身性疾病,這個時候往往不會有明顯的不適。
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並且堵塞血管時,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了;
同樣,發生在腿上的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就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常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常導致導致病人截肢或死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以及血管外科診療水平的不斷髮展,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率在中國有增加趨勢。
據調查顯示:
20%的症狀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有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較,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病率較高、患病年齡小、病程進展快,吸菸對外周血管的危害極大,是心、腦血管的兩倍。
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吸菸,戒菸可以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程進展。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等也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DA的致病因素。
血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和吸菸是老年人動脈硬化的主要發病因素。具有主要危險因素的人,與沒有這些因素的人相比,動脈硬化發病率和病死率都高的多。
另外,體力活動過少,體重超重、糖尿病、精神緊張、A型性格以及家族史都能影響動脈硬化的發病率,並可使發病年齡提前。
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治療動脈硬化的基礎,如果症狀不明顯且血管狹窄不嚴重,可以先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如果血管狹窄比較嚴重,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因為藥物只能延緩血管慢慢變狹窄的過程,動脈的狹窄並不能透過藥物自動消失。
介入治療也就是動脈支架成形術是應用機械的方法消除狹窄,從而恢復缺血肢體的血液供應。
支架手術和術後保養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發生在身體內的任何一個部位,如果不加註意去消除導致動脈硬化潛在的危險因素,其他位置的血管仍有可能發生堵塞。因此,患者手術後“保養”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支架手術後患者的健康與否。
支架手術後,感覺腿熱了、步子也邁開了,腿腳疼痛的感覺沒有了。然而支架手術僅僅解決了腿上一段血管的問題,如果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還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清除淤泥,疏通河道只能解燃眉之急,植樹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因此,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支架術後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
支架術後注意事項
(1)定期複查
患者術後需要定期複查。醫生可以根據動脈通暢情況,決定是否調整藥物用量與種類,以達到最佳的療效。另外,手術後如果感覺到又出現類似術前的一些症狀,請不要忽視,應該儘快去醫院看醫生。
患者應堅持定期複診。手術治療後的隨診尤為重要,應囑患者堅持定期、定點隨診。
出院後在1個月、3個月、半年、9個月、1年這幾個時間點到門診接受隨訪檢查。超過40歲的患者,應堅持每年檢測血脂、血壓、肝腎功能、肺部X線、心電圖。
(2)藥物使用
患者應堅持長期規律服藥(抗血小板藥物、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防止血液變得粘稠,防止血管中形成凝血塊。
植入體內的支架確實能保障在一段時間內您的這段血管不再狹窄,但是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血管內皮有輕微的損傷。
損傷的內皮會沿著支架重新長起來。此時,血小板又開始幫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損傷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3)適量運動
支架術後患者運動應該掌握運動強度,每次可散步45-60分鐘,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步行時要步幅均勻,步態穩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對有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來說,雖然支架術後症狀有改善,行走時間還是不長,這就要求循序漸進,慢慢來,累了歇會接著走。
還可以坐著或躺下時做抬腿、放下的動作,以鍛鍊腿上的側支迴圈。其他鍛鍊專案還有太極拳、體操及氣功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擇。
(4)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有助於患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有利於全身良好狀態的修復,從而為患者的成功治療打下紮實的基礎,內容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其他還有起居規律,避免熬夜。
哈爾濱北方血管病醫院提醒: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冬天泡腳水溫不能太高,可能加重腳缺血甚至發生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