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畫卷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為中國青綠山水巔峰傑作,被譽為北宋宮廷畫院“山水神品”。此圖畫成後,先被宋徽宗收藏於北宋內府。當時的人們稱讚《千里江山圖》為:“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樑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人物如蟻,不可勝數,生息勞作,生動活潑。”
《千里江山圖》創作問世以後,宋徽宗趙佶將《千里江山圖》賞賜給了當時的權臣蔡京。蔡京是私人收藏此畫的第一藏家,關於他收藏此畫的具體情況,從《千里江山圖》卷後的題跋中便可得知。畫卷上雖無作者款、印,但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作了很好的說明: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的這段跋文,區區幾十個字就證明了此畫是真跡無疑,並記錄了《千里江山圖》成畫的這段歷史。跋文的大意是:政和三年,宋徽宗賜給我這張畫,王希孟當年18歲,在北宋時期的畫院為生徒,後被升入文書庫。曾多次給皇帝獻畫,可是都不算好。但是宋徽宗看他是個人才,有可造就之處,就親自指點他,教了半年就畫出這幅畫,徽宗很讚賞,把畫賜給了我……
由此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中,後人才知道這一幅山水鉅製的作者叫王希孟。他在宋徽宗指點下,半年就有了很大的進步,畫出這樣一幅巨畫,可見宋徽宗的書畫造詣和藝術教育水平是何等高深。
同時,王希孟能夠創作出這樣不平凡的作品來,並不是由於他有什麼“天才”,而是由於他勤奮好學所致。因為蔡跋中說到他“數以畫獻,未甚工”,可見他具有頑強好學和勇於藝術實踐的精神。
當然,王希孟在北宋皇家畫院中,首先具備良好的學畫條件,周圍有許多前輩畫師,便於觀摩學習前代優秀繪畫作品。
宋徽宗趙佶本人也是一個優秀的書畫家,他對王希孟的指導和鼓勵,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當時的王希孟,能夠得到皇帝的親自指教,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榮譽。
宋欽宗趙桓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千里江山圖》被北宋內府收藏。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隨身攜帶此畫南渡臨安,此畫歸南宋內府收藏,在畫卷前鈐有宋理宗趙昀的“緝熙殿寶”收藏印。
元代時,《千里江山圖》為元代著名書畫家李溥光和尚所收藏。溥光和尚在反覆細緻地觀賞了《千里江山圖》後,對此圖推崇備至,不僅在畫上鈐有“雪庵”和“溥光”印,還於1303年在畫卷後題跋讚道:
予自志學之歲獲觀此卷,迄今已僅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
又其設色鮮明,佈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明末清初之際,《千里江山圖》為當時著名的藏書家、文學家梁清標所得,他除了在畫上籤題為王希孟作外,還在畫卷圖心及前後隔水、接紙上蓋有“梁清標印”“蕉林”“蒼巖子”“蕉林鑑定”“蕉林書屋”“安定”“河北棠村”“觀其大略”“冶溪漁隱”“玉立氏”和“蕉林秘玩”等梁氏鈐印多處。
康熙年間,著名書畫收藏家宋犖在梁清標家裡看到了《千里江山圖》,於是就畫上題詩: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宋犖在《論畫絕句》中提出此畫卷作者希孟姓“王”的同時,他在畫卷後附註寫道:
希孟天姿高妙,得徽宗密傳,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其遺蹟只此耳……
因此,後世都認同梁清標和宋犖的論述,認定王希孟為《千里江山圖》的作者。其後,在乾隆年間,《千里江山畫》收入宮中,開始在清代內府秘藏,並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此後,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圖》卷首御題詩一首:
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
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從弗多皴。
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訝一堂君與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此詩意思是說:畫面上千裡江山一望無垠,畫家調動神靈畫境元氣淋漓,在北宋畫院中實在不能找到第二件這樣的作品,就是從盛唐至唐代中晚期的畫家裡,也沒傳授過這樣的皴法,這幅畫能讓當代最著名的王詵和趙伯駒等驚詫,更讓同朝的徽宗、蔡京君臣驚訝,何不思考培育畫家的人,那時何人能運作如此自如成熟?
此外,由於乾隆皇帝特別喜歡《千里江山圖》,他在畫卷上鈐印及蓋璽就多達數十方,如“太上皇帝之寶”“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石渠寶笈”“宜子孫”“御書房鑑藏寶”“乾隆預覽之寶”“石渠繼鑑”“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和“無逸齋精鑑璽”等。
此後,《千里江山圖》一直收藏於清代內府,直至清代末期。畫卷後鈐有“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和“宣統鑑賞”等諸多皇家鈐印。清代末年,《千里江山圖》被清末皇室成員從宮中帶出,幾經流落,最後輾轉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里江山圖》畫卷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為中國青綠山水巔峰傑作,被譽為北宋宮廷畫院“山水神品”。此圖畫成後,先被宋徽宗收藏於北宋內府。當時的人們稱讚《千里江山圖》為:“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樑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人物如蟻,不可勝數,生息勞作,生動活潑。”
《千里江山圖》創作問世以後,宋徽宗趙佶將《千里江山圖》賞賜給了當時的權臣蔡京。蔡京是私人收藏此畫的第一藏家,關於他收藏此畫的具體情況,從《千里江山圖》卷後的題跋中便可得知。畫卷上雖無作者款、印,但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作了很好的說明: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的這段跋文,區區幾十個字就證明了此畫是真跡無疑,並記錄了《千里江山圖》成畫的這段歷史。跋文的大意是:政和三年,宋徽宗賜給我這張畫,王希孟當年18歲,在北宋時期的畫院為生徒,後被升入文書庫。曾多次給皇帝獻畫,可是都不算好。但是宋徽宗看他是個人才,有可造就之處,就親自指點他,教了半年就畫出這幅畫,徽宗很讚賞,把畫賜給了我……
由此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中,後人才知道這一幅山水鉅製的作者叫王希孟。他在宋徽宗指點下,半年就有了很大的進步,畫出這樣一幅巨畫,可見宋徽宗的書畫造詣和藝術教育水平是何等高深。
同時,王希孟能夠創作出這樣不平凡的作品來,並不是由於他有什麼“天才”,而是由於他勤奮好學所致。因為蔡跋中說到他“數以畫獻,未甚工”,可見他具有頑強好學和勇於藝術實踐的精神。
當然,王希孟在北宋皇家畫院中,首先具備良好的學畫條件,周圍有許多前輩畫師,便於觀摩學習前代優秀繪畫作品。
宋徽宗趙佶本人也是一個優秀的書畫家,他對王希孟的指導和鼓勵,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當時的王希孟,能夠得到皇帝的親自指教,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榮譽。
宋欽宗趙桓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千里江山圖》被北宋內府收藏。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隨身攜帶此畫南渡臨安,此畫歸南宋內府收藏,在畫卷前鈐有宋理宗趙昀的“緝熙殿寶”收藏印。
元代時,《千里江山圖》為元代著名書畫家李溥光和尚所收藏。溥光和尚在反覆細緻地觀賞了《千里江山圖》後,對此圖推崇備至,不僅在畫上鈐有“雪庵”和“溥光”印,還於1303年在畫卷後題跋讚道:
予自志學之歲獲觀此卷,迄今已僅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
又其設色鮮明,佈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明末清初之際,《千里江山圖》為當時著名的藏書家、文學家梁清標所得,他除了在畫上籤題為王希孟作外,還在畫卷圖心及前後隔水、接紙上蓋有“梁清標印”“蕉林”“蒼巖子”“蕉林鑑定”“蕉林書屋”“安定”“河北棠村”“觀其大略”“冶溪漁隱”“玉立氏”和“蕉林秘玩”等梁氏鈐印多處。
康熙年間,著名書畫收藏家宋犖在梁清標家裡看到了《千里江山圖》,於是就畫上題詩: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宋犖在《論畫絕句》中提出此畫卷作者希孟姓“王”的同時,他在畫卷後附註寫道:
希孟天姿高妙,得徽宗密傳,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其遺蹟只此耳……
因此,後世都認同梁清標和宋犖的論述,認定王希孟為《千里江山圖》的作者。其後,在乾隆年間,《千里江山畫》收入宮中,開始在清代內府秘藏,並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此後,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圖》卷首御題詩一首:
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
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從弗多皴。
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訝一堂君與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此詩意思是說:畫面上千裡江山一望無垠,畫家調動神靈畫境元氣淋漓,在北宋畫院中實在不能找到第二件這樣的作品,就是從盛唐至唐代中晚期的畫家裡,也沒傳授過這樣的皴法,這幅畫能讓當代最著名的王詵和趙伯駒等驚詫,更讓同朝的徽宗、蔡京君臣驚訝,何不思考培育畫家的人,那時何人能運作如此自如成熟?
此外,由於乾隆皇帝特別喜歡《千里江山圖》,他在畫卷上鈐印及蓋璽就多達數十方,如“太上皇帝之寶”“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石渠寶笈”“宜子孫”“御書房鑑藏寶”“乾隆預覽之寶”“石渠繼鑑”“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和“無逸齋精鑑璽”等。
此後,《千里江山圖》一直收藏於清代內府,直至清代末期。畫卷後鈐有“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和“宣統鑑賞”等諸多皇家鈐印。清代末年,《千里江山圖》被清末皇室成員從宮中帶出,幾經流落,最後輾轉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