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wgdwljkl133168
-
2 # Chenlynew
許多人都認為中醫是一脈相承。讀《漢志·方技略》有醫經七家三個學派之分,就知道中醫理論並非一脈相承。早在西漢醫經就有門戶之見、學派之分了。
目前僅僅流傳下來了《黃帝內經》,剩下的六本全部失傳,即便是《黃帝內經》,因其流傳命運實在是太坎坷,所以我們今天的中醫理論體系實際上是不完整的。
有學者認為,實際《漢書》記載的《黃帝內經》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早已失傳,不可考證了。
胡適先生曾指出:“漢代已有一種有系統的醫藥學。現有的《黃帝內經.素問》照《藝文志》的論述看來,大概是漢代的著作(裡面自然有無數部分是後人增加的)。”《黃帝內經》自問世以來,歷代醫學家對其考校編次、註疏研究、演繹發揮者多達200餘家,著作多達400多部。
晉代皇甫謐整理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甲乙經•序》)”。皇甫謐的評價,一個是內容亡失不全,並且章目混亂。一個是隻談理論,很少論及臨床。他又對該書,進行了整理,刪掉了些浮誇內容。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見到的《素問》本,不但“今之奉行,惟八卷爾”,而且“世本紕繆,篇目重迭,前後不論,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且都是為一個科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章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闕( 《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序〉》 )。這段話的意思是:世上流傳的本子,錯謬百出,主要是:有的篇目前後重複,有的文意上言不搭下語,讓人不知所云,時間久了,形成流弊。有的本來是一篇,卻用了兩個篇名;有的在一篇裡,講的卻是兩件不同的事;或者問答還沒完,舊跑到另一個題目裡去了;或者文有缺漏。像這樣的情況,多了去啦!可見,此時的《素問》已經是瘡痍滿身,面目全非。
中國古代的醫書有一些很特別的地方。比如說要避諱皇帝、皇帝的爹的名字。《黃帝內經》中的文字,也有這樣的痕跡,如,梁武帝的父親名蕭順之,全元起的《素問注》改“順” 為“從”或空白,後來有的又改回來,忘了改回來的,就成了誰也弄不懂的“經文”了,以至於把神聖的“經文”改得十分凌亂。現在的《素問》裡,還能看到這樣的殘留,如:《生氣通天論》裡,“寒氣從之”,“營氣不從”,“氣血皆從”的“從”字,都應該是“順”字。張雲昌等的譯文是:“病分標病本病,刺法有逆治和從治”。煙建華更從拔高的哲學高度,說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經文”真是深奧莫測,說什麼就是什麼。其實,這個“從”字也是“順”字改的,沒改回來。
-
3 # 心潤天下
原文相同的多,註解理解不一的廣。特別象道德經原文字不多,譯成白話時根據自身領悟就各敲各的鑼。這很正常,各人感悟,千人千訴。不然為什麼道家、醫家、易家有很多流派。就連佛家也有好幾派。
再加上傳授時口誤,記錄時失誤,印刷時出錯,理解時未悟。
多種版本有不利的錯,但也拓展了人心思路,聖賢之言也得讓實踐檢驗。學術領域才會百花爭豔。
世道多變,絕對的都是短暫的,順勢而為才能使人類在大自然中充滿活力。
大智大才的人喔,我誠心聽你們的高見!
-
4 # 藍先生易學研究
易經文化,黃帝內經。
易經文化,以佛學文化,道學文化,儒家文化為主體文化。
三家文化不同的認識層次,封建制度使儒家愚民手段,獨行其意,造成易經文化傾向周易文化的傳播,置易經文化的失傳,後人總以周易文化為易經文化。
黃帝內經文化,按易經文化為主導,沒有易經文化為基礎,必然弄不明白黃帝內經文化!
-
5 # 土四布
三經的問題發生,原因各不同。
道德經是被人為篡改,從而失去原貌,由一乘法淪為二乘及混亂。內經則由傳抄遺失散落等非主觀原因選擇成。易經無大差,六十四卦無誤,只是後人之理解與使用記錄不同,導致版本不同。
-
6 # 吃瓜的雷霆王
即使現在網路時代,同一個事情都好幾個版本,更何況古代手抄傳承,每一次隨著文字的變化而出現變化實屬正常,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演化出很多門派或者版本。
-
7 # 王文錦
這樣的書籍永遠也不會統一的,這都是文學藝術作品,夾雜著迷信唯心主義天命論等等內容。根本不可能統一起來,也不可能建立起一致的標準。這些東西不是科學。只有科學才能夠建立起一致的標準(雖然科學標準也是在不斷進步,否定之否定中。)
-
8 # 老馬愛國學
不理解,亂改!古蘭經、金剛經翻譯作品卻一字未改,與教規要求有關。
華人卻敢亂改《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改動的少,因為還有個人體實物在那裡的原因。
例如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篇: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儀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以我知彼】,就是對照著來,所以《黃帝內經》很少改動的原因。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也是一個簡單問題,那個時代的印刷術,不像現在這樣先進,一部著作的傳承完全靠手工抄寫,在抄寫過程中發生誤寫、遺漏,甚至在抄寫過程中,抄寫者根據個人的觀點進行一些改動、發揮、糾偏等,都屬正常現象,無法避免。如此不斷傳承,就會出現版本眾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