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我們都是祖國將來發展希望。我們的命運也會決定著我們整個中國的命運。那些50,60,70後的人們,以後把很多的目光投入到我們身上。在我們身上,他們想看到的是滿腔熱血,他們想看到是艱苦樸素,他們想看的是堅強執卓。可是,現在的我們呢,兩個年代的人竟然為了一段影片吵得喋喋不休。這難道不會讓那些寄託給我們希望的人一而再,再二三的失望麼。
作為90後的我,我想說,其實我們不是隻會說空話的孩子。我看過那個在網路上爆炸的影片。說句心裡話,我不喜歡她的打扮。也許她會說我土,說我鄉巴佬。我確實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不能說自己多麼正二八經。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在我們90後人的身上。他們看到我們的異樣,看到我們的不可理喻,看我們的幼稚,看我們的桀驁不馴。覺得我們90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隻會在別人面前顯擺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一些只會爭相攀比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一群想像天真的孩子。其實,我想說,或許是這樣的吧。可是這絕對不會是大部分,我不否認有,但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就像那些80後影片裡那樣,他們穿著奇形怪狀的衣服,打扮的花花綠綠來顯示自己多麼個性。
說起90後,我們不由得想起“非主流”。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打扮的這樣。他們有的說,這是潮流。有的說,這就是時尚。有的還說,如果不打扮這樣,出門人家說你是老土,是鄉巴佬。聽著他們那些眼花繚亂的詞語真佩服自己還能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照他們這樣說完,我乾脆不用活了。乾脆去山洞裡得了。如果社會全是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乾脆都回家種地了。可是,在聽完他們的話後。我又間接著打聽了很多高中同學。他們穿得很乾淨,衣服的色調一點都不亂,顯得都很正經吧。我在我的同學裡做過這樣的統計,如果選10個同學,那麼裡面有5/1的人打扮得就像現在網路上,現實中通常所說的非主流。其實,在你慢慢去試探那些所謂非主流同胞時,他們除了打扮怪異一點,過份時尚些,沒有什麼。還是很善良,還是有人性,還是很乖,還是在家裡做爸爸媽媽的寶貝。
活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不能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如果你周圍有一個同學,或是朋友打扮的非主流點,那麼你會身不由己的去跟他或她學習。這是很正常的。不然,你們一起出去購物啦什麼的,別人會用奇怪的目光看你們。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非主流起來。從我身邊來說吧,我記得在高中讀高一的時候,那時同學們穿得都很“校園裝”。至於打扮呢,無論從化妝,還是頭型什麼的都很學生。可是到了高二,他們很多人就開始變了。許是分了藝術班的原因吧。那些原先的同學進了藝術班都一個個得打扮的不像學生。男生要麼就去燙個頭,女生就去打個耳孔。也許,有很多人說,這很正常呀。可是,如果讓那些在高中就職多年的老師回憶一下,5年前的高二這樣的學生多麼。
有人說,90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到底特殊在哪裡呢。它是20世紀最後一個時代,它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過得的確很幸福。作為90後,我不希望太多人來干涉我們的自由。
我們不希望太多人來“毆打”我們這個群體。80年代的人在部落格裡肆意地誇大90年代人的桀驁,乖戾,說90年代是一群瘋孩子。把90年代的人說的彷彿是一群野獸。把代溝之間的矛盾扭曲後強加在90年代人的頭上。
90年代的人懂不懂事。這是一個非常得到關注的話題。其實一個人,我覺得沒有辦法區別懂事與不懂事。因為人存在一個“性”的問題。有些時候已經成了定格,一輩子都改不了了的。
90年代是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他們有的玩,有的吃,有的穿。並且都是玩有名氣的,吃最好的,穿有牌子的。是的,90年代的人是幸福。但卻沒有想到,在幸福背後卻存在這精神上的空虛。
90年代的人快樂嗎。他們在精神上的空虛已經成了他們的痛苦。他們在痛苦的時候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換來的卻是父母的不理喻。這種被別人一直誤解認為自己是多麼差的痛苦,80年代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物質好了,90年代的我們。我知道不是嫉妒,不是羨慕,那是什麼。還是認為90年代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物質好了不是90年代所強制的。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無法更改。在90年代物質豐富的今天,其他年代的人不也都享受到了這些物質了嗎?因此,不要拿物質豐富用另類的眼光看90年代的他們。
有些學生,不愁吃,不愁穿,不需要你去田間幹活,甚至不需要你來做家務。90年代的人為什麼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因為這些問題已經存在了很多的隱患。因為從小就一點壓力都沒有導致這樣的結果是無可厚非的。這並不是90年代人的錯誤。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90年代也出現了有為的人才。13,4歲的孩子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而這些都是在以前沒有人能做到的。而現在他們做到了。誰能說他們很差。90年代不值得現在討論,因為他們還在發展。真正表現他們的時候還未到來。因為這不是大家所探討的話題。
90年代出現了許許多多自稱為寫手的新人。我不得不說,其實他們的作品大都模仿了80後的文字格式而已。很少像蔣方舟等人那樣。但是他們的心是正確的。他們也想學點東西,學點文化,寫著怎樣寫字。出發點是不容質疑的。他們搞著像模像樣的電子雜誌,他們有著共同的夢想,超過80年代。
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我們都是祖國將來發展希望。我們的命運也會決定著我們整個中國的命運。那些50,60,70後的人們,以後把很多的目光投入到我們身上。在我們身上,他們想看到的是滿腔熱血,他們想看到是艱苦樸素,他們想看的是堅強執卓。可是,現在的我們呢,兩個年代的人竟然為了一段影片吵得喋喋不休。這難道不會讓那些寄託給我們希望的人一而再,再二三的失望麼。
作為90後的我,我想說,其實我們不是隻會說空話的孩子。我看過那個在網路上爆炸的影片。說句心裡話,我不喜歡她的打扮。也許她會說我土,說我鄉巴佬。我確實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不能說自己多麼正二八經。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在我們90後人的身上。他們看到我們的異樣,看到我們的不可理喻,看我們的幼稚,看我們的桀驁不馴。覺得我們90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隻會在別人面前顯擺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一些只會爭相攀比的一代,覺得我們90後是一群想像天真的孩子。其實,我想說,或許是這樣的吧。可是這絕對不會是大部分,我不否認有,但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就像那些80後影片裡那樣,他們穿著奇形怪狀的衣服,打扮的花花綠綠來顯示自己多麼個性。
說起90後,我們不由得想起“非主流”。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打扮的這樣。他們有的說,這是潮流。有的說,這就是時尚。有的還說,如果不打扮這樣,出門人家說你是老土,是鄉巴佬。聽著他們那些眼花繚亂的詞語真佩服自己還能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照他們這樣說完,我乾脆不用活了。乾脆去山洞裡得了。如果社會全是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乾脆都回家種地了。可是,在聽完他們的話後。我又間接著打聽了很多高中同學。他們穿得很乾淨,衣服的色調一點都不亂,顯得都很正經吧。我在我的同學裡做過這樣的統計,如果選10個同學,那麼裡面有5/1的人打扮得就像現在網路上,現實中通常所說的非主流。其實,在你慢慢去試探那些所謂非主流同胞時,他們除了打扮怪異一點,過份時尚些,沒有什麼。還是很善良,還是有人性,還是很乖,還是在家裡做爸爸媽媽的寶貝。
活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不能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如果你周圍有一個同學,或是朋友打扮的非主流點,那麼你會身不由己的去跟他或她學習。這是很正常的。不然,你們一起出去購物啦什麼的,別人會用奇怪的目光看你們。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非主流起來。從我身邊來說吧,我記得在高中讀高一的時候,那時同學們穿得都很“校園裝”。至於打扮呢,無論從化妝,還是頭型什麼的都很學生。可是到了高二,他們很多人就開始變了。許是分了藝術班的原因吧。那些原先的同學進了藝術班都一個個得打扮的不像學生。男生要麼就去燙個頭,女生就去打個耳孔。也許,有很多人說,這很正常呀。可是,如果讓那些在高中就職多年的老師回憶一下,5年前的高二這樣的學生多麼。
有人說,90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到底特殊在哪裡呢。它是20世紀最後一個時代,它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過得的確很幸福。作為90後,我不希望太多人來干涉我們的自由。
我們不希望太多人來“毆打”我們這個群體。80年代的人在部落格裡肆意地誇大90年代人的桀驁,乖戾,說90年代是一群瘋孩子。把90年代的人說的彷彿是一群野獸。把代溝之間的矛盾扭曲後強加在90年代人的頭上。
90年代的人懂不懂事。這是一個非常得到關注的話題。其實一個人,我覺得沒有辦法區別懂事與不懂事。因為人存在一個“性”的問題。有些時候已經成了定格,一輩子都改不了了的。
90年代是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他們有的玩,有的吃,有的穿。並且都是玩有名氣的,吃最好的,穿有牌子的。是的,90年代的人是幸福。但卻沒有想到,在幸福背後卻存在這精神上的空虛。
90年代的人快樂嗎。他們在精神上的空虛已經成了他們的痛苦。他們在痛苦的時候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換來的卻是父母的不理喻。這種被別人一直誤解認為自己是多麼差的痛苦,80年代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物質好了,90年代的我們。我知道不是嫉妒,不是羨慕,那是什麼。還是認為90年代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物質好了不是90年代所強制的。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無法更改。在90年代物質豐富的今天,其他年代的人不也都享受到了這些物質了嗎?因此,不要拿物質豐富用另類的眼光看90年代的他們。
有些學生,不愁吃,不愁穿,不需要你去田間幹活,甚至不需要你來做家務。90年代的人為什麼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因為這些問題已經存在了很多的隱患。因為從小就一點壓力都沒有導致這樣的結果是無可厚非的。這並不是90年代人的錯誤。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90年代也出現了有為的人才。13,4歲的孩子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而這些都是在以前沒有人能做到的。而現在他們做到了。誰能說他們很差。90年代不值得現在討論,因為他們還在發展。真正表現他們的時候還未到來。因為這不是大家所探討的話題。
90年代出現了許許多多自稱為寫手的新人。我不得不說,其實他們的作品大都模仿了80後的文字格式而已。很少像蔣方舟等人那樣。但是他們的心是正確的。他們也想學點東西,學點文化,寫著怎樣寫字。出發點是不容質疑的。他們搞著像模像樣的電子雜誌,他們有著共同的夢想,超過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