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一青
-
2 # 生活美學匠人小野
現在很多房子自帶精裝修,還需要設計師嗎?
個人認為無論未來怎麼發展,設計師都不會也不應該被淘汰。往大的說:改革開放需要設計師、嫦娥號登月需要設計師,第一艘中國產航母需要設計,往小的說:衣服鈕釦需要設計師、螺絲釘需要設計師、繡花針需要設計師。同樣的,室內空間也會持續的需要設計師。
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是不斷的創新發明,而設計師在其中的位置就是起到統籌規劃的作用。今天我們不談大的嫦娥號,也不談小的繡花針。這裡只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交流一下,為什麼空間設計師不可能淘汰,其實理由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簡單分析一下,如有觀點錯誤,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共同進步。
一、精裝房本身就需要設計師
精裝房在建設初期就需要設計師,只是這樣的設計師是由開發商僱認的。精裝房不但需要請設計師,而且這樣的設計師經驗能力都非常豐富。
二、精裝房交房後同樣需要設計師
多數精裝房的交房標準都只是完成了基礎部分的設計和裝修,只算一個半成品。後續的軟裝配飾、傢俱窗簾等專案,同樣需要設計師來完成。可能會有朋友質疑,這些都可以自己完成,確實可以自己完成,但如果要達到最佳效果,後續這些專案就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來設計規劃。
三、個人認為精裝房會隨著社會發展,會最終淘汰
精裝房就像流水線上的商品一樣,進行批次化生產。同一樣的戶型都是同一樣的裝修風格,就像複製品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要求會越來越高。這種複製品一樣的住房體驗必然會讓人們產生審美疲勞。而且這種定製的裝飾風格很難迎合大眾的多樣性喜好,侷限性非常的大。所以個人認為精裝房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必然會被淘汰。
四、精裝房主要針對住宅空間、其它空間會持續需要設計師
精裝房主要針對住宅類空間,但還有其它很多空間還會持續的需要設計師、比如辦公、餐飲、酒店、商城空間等等。
五、隨著社會發展,設計師會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
現階段設計師被大眾最大的誤解主要跟家裝公司有關,由於現階段家裝公司的魚龍混雜,讓人們對設計師也產生了不信任感。但隨著市場的規範及專業設計公司的出現,相信人們會慢慢改觀對設計師的看法。而且隨著經濟發展,高收入人群的增加,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審美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所以設計師會越來越被大眾接受。
每個人心底, 都會有一個夢。 拋卻名利,有一個溫馨的家,屋前栽花,屋後種菜, 松花釀酒,春水煮茶。從今起,願每日與所有志同道合者分享鮮花綠植、空間裝飾設計知識。盡享生活美學給我們帶來的點點滴滴。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資深的設計師為您回答問題。
行業現狀
1.自身困境
船大難掉頭,家裝行業鏈條極長、環節複雜、亂象叢生,想要一下子成功完成轉型並非易事,但是,前方几百米就是高聳堅硬的冰山,隨時會船毀人亡。不掉頭,結局就是葬身大海:蘋果跑路,一號家居關門。
作為設計師,2018聽到最多的是什麼?又有一家身邊的家裝公司倒閉了,又有幾個做設計的朋友轉行了!
2.消費者不信任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裝修,要離婚,就裝修,想一夜老10歲,就裝修,在業主眼裡,裝修和裝修公司儼然就是一個瘟神。設計師也躺槍了,如今大部分家裝公司設計師都沾上了業務員的標籤,所以設計師跟客戶接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廣州某業主衝著“先裝修後付款”的優惠匆匆簽了合同,而後發現所謂的“後付款”變成了分階段付款,前面幾個階段先不收款罷了。
長沙某業主兩個月搞定全屋整裝,本來很開心,但發現現實的家完全不是理想中的家......由於已經驗收完畢,裝修公司拒絕承擔責任。
重慶某業主跟裝修公司籤合同時預算8萬,後期水電改造漲四千、瓷磚鋪設漲三千......增項一項又一項。
是困境,更是機會
任何行業,倒閉的都是走營銷路線的企業,而不是走使用者體驗路線的,家裝公司倒閉的也是玩資本,玩營銷的,蘋果,一號家居無一例外。而設計師呢? 轉行離開的都是低端設計師,大部分人是衝著“錢途”進入的,想賺快錢,什麼基礎都沒有,更談不上設計水準,跟著哥哥,舅舅就來了,這樣的人,來的快,走的也快。
我不認為當前是設計師最困難的時候,反而是機會,是想長期在這個行業的設計師的機會,更是長期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家裝公司的機會:擾亂市場的人離開了,搞免費設計的人越來越少,打價格戰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用心做服務,從營銷思維轉向產品思維,這難道不是設計師的機會麼?
哪些設計師更有機會?
1.設計型家裝公司的人。他們崇尚設計,他們持續出作品的能力,基本是客戶追著他們成交。這樣的設計師,到哪裡都有機會。
2.在公裝設計領域有自己精準定位的設計師。比如內建築,上瑞元築這類只做餐飲空間,而餐飲業設計市場巨大,發展形勢很好。
3.家裝公司裡不斷學習,擁抱變化的設計師。軟裝和談單成了設計師的能力標配的時候,這些設計師往往是第一批學軟裝與談單的,而談單技巧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前,我們跑小區就夠了,如今,我們要學會接網單,接純軟裝的單,那麼談單知識就必須更新與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