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井望空
-
2 # 畜寶營養
這個不是這樣的,大家都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了。
大家都開始搞研發了。
這不是美國說的麼,我有技術不給你呀。
這很正常呀。
還是習主席的話,擼起袖子,加油幹呀。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3 # 使用者一根蠟燭
一個值得中國“驕傲”公司,經不起美國的一個斷供,請問,它哪裡值得國家驕傲?靠買別人的核心部件拼裝產品的公司,竟要他代表中國?中國就這樣不堪一擊嗎?
-
4 # 切切克鬧
恐怕短期之內不會再有了,因為華為是自主研發的企業,技術科技水平都是名列前茅,而且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很少企業能不靠外國的專利技術生存
-
5 # 吉星柔光
華為作為現象級的私營企業,如果能挺過此次危難,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屹立行業之上,給從事產業的人們以信心,打造成為自主創新式的企業而努力。
-
6 # 人生論市
答:華為是中國高科技企業學習的榜樣,華為一直把研發作為投資的重點,每年營收收入的15%投資在研發上,持續的研發投入才有了今天在5G科技上對美國企業的全面領先。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中芯國際,至從華為被美國打壓之後,晶片一直是華為最大問題,而被三家企業,目前只有中芯國際能生產晶片的能力,他目前能夠量產14mnm晶片,雖然沒有辦法滿足華為需要,但是他也是國內能夠暫時生產出來晶片一家龍頭企業,
而中芯國際的老闆張汝京就是之前從事晶片研發的,
根據中芯國際公開資料,我總結了6大亮點:亮點一:中芯國際目前已經開發出0.35微米至14奈米多種技術節點,具有多個工藝平臺量產能力。(雖然目前沒有辦法生產,但能研發出來,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而如果需要生產,還更需要其下游廠商一起合作開發努力吧,亮點二:中芯國際多次強調將推出最先進24奈米NAND、40奈米高效能影象感測器等特色工藝。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由於大陸Fabless崛起,17-19年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盈利能力、產品結構均實現持續改善。亮點三:中芯國際2019年研發費用47億元,營收佔比高達22%,過去三年來顯著高於其他晶圓代工廠商。華為一年研發投入是其收入的15%,亮點四:中芯國際當前產能合計達每月45萬片晶圓(約當8英寸),2019年實現14奈米FinFET量產,第二代FinFET技術進入客戶匯入階段,先進製程“12英寸晶片SN1專案”規劃月產能3.5萬片(已建設6,000片)。亮點五:中芯國際除積體電路晶圓代工外,在設計服務與IP支援、光掩膜製造、凸塊加工及測試方面提供完備配套服務,先程序度國內領先涵蓋絕大部分下游應用。亮點六:中芯國際2019年採購半導體材料46億,單年裝置金額增加118億元,中國產化逐漸起航從0到1的過程基本完成。中微公司介質刻蝕機已經打入5nm製程,北方華創矽刻蝕進入SMIC28nm生產線量產,盛美半導體單片清洗機在海力士、長存、SMIC等產線量產,精測電子、上海睿勵在測量領域突破國外壟斷。
-
7 # 韭黃研究所
中芯國際(半導體)、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池)、位元組跳動(網際網路)等可能具備這樣的潛質
一個企業要真正崛起,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其產品利用了業內的尖端技術,另一個則是其核心產業鏈能實現中國產化,也就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受制於別國。
中芯國際,內地半導體領域的領軍企業晶片,是人類科技集大成的結晶,其生產製造難度在工業領域絕無僅有,其應用場景也極為廣泛,從手機電腦到各類智慧家電均離不開晶片。
目前世界主流的幾家晶片代工企業包括臺積電(中國臺灣)、格芯(美國)、三星(南韓)等。那麼晶片製造領域有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內地的企業呢?有,那就是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於2000年成立,目前員工數接近20000人,擁有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等地設有晶圓廠。中芯國際早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也正在衝擊上海科創板上市,尋求更多融資以支援其研發和生產。雖然目前中芯國際在市場份額和技術儲備上離競爭對手還有一定差距,但未來值得期待。
寧德時代,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馬斯克旗下特斯拉的成功將新能源汽車領域變成一片充滿想象力的藍海,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便是動力電池技術。
動力電池不僅要求良好的續航里程,同時要求極高的安全係數,而製造成本的控制則保證其可順利進入量產。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中國福建,2018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市值居創業板之首。寧德時代目前擁有超過5000名專職研發人員,在動力電池系統、電芯、材料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和生產製造能力,具備國際競爭力。
位元組跳動,出擊全球市場的中國網際網路獨角獸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國受到青年人群的歡迎、內容平臺Helo在印度市場上也佔有了一定份額,看好位元組跳動未來的發展。
-
8 # 李東航
01
華為成立於1987年是我們國家最早一批從事科研技術的民營企業。華為的業務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手機制造業務,一個是通訊工程業務。在通訊方面,華為如今已經是全球4大通訊裝置供應商之首,不過由於爆發了貿易戰,所以華為的通訊業務也遭到了牽連,阻礙了華為的進一步突破。
但是華為作為中國科技領域的領先企業的確是我們的驕傲。更是走出中國,躋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身為科技公司,華為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2017年華為的專利數量就達到了74307件,這得益於華為每年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投入,2018年全年營收7212億元,淨利潤593億元,科研投入則高達1015億元,2019年全年營收8588億元,淨利潤627億元,研發投入則高達1317億元,近10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已超過了6000億元。
02
隨著中國發展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陸續崛起,而阿里巴巴是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的企業。近幾年阿里巴巴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我們有目共睹,逐漸從一個只做平臺的公司轉型成一個專注技術的高科技企業。
首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他是僅次於微軟雲和亞馬遜雲的第三大雲。這是馬雲在2010年宣佈研發的,當時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看好雲端計算這個專案。但根據去年9月阿里巴巴釋出的財報顯示,阿里雲季度營收92.91億元,比18年同期淨增36.24億元,增速達到64%。對比上一季度營收77.87億,環比增長19.3%,分析師預估為92億元。2018年阿里雲在亞太市場的份額是亞馬遜雲和微軟雲的總和
03
其次是在17年阿里巴巴成立的達摩院這個機構,該機構主要探索科學未知,機構成員都是各大領域的頂級專家,馬雲表示3年會投入1000億進來,雖然現在達摩院還沒有取得什麼成績,但是像馬雲這樣對科技研發的熱忱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有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出現。
-
9 # K濤資本
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佼佼者的確是我們的驕傲,也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走出去、打破美國封鎖的領頭羊,作為科技公司,2017年華為的專利數量就達到了74307件,這得益於華為每年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投入,2018年全年營收7212億元,淨利潤593億元,科研投入則高達1015億元,2019年全年營收8588億元,淨利潤627億元,研發投入則高達1317億元,近10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已超過了6000億元!!
華為之後,誰將成為下一個科技創新領域的領頭羊,我認為可能是中興通訊、比亞迪、寧德時代、大疆等企業,在通訊領域,華為之後是中興,在動力電池方面則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而在無人機領域,大疆是神一樣的存在,2015年,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全球佔有率高達77%,壟斷地位短期沒人撼動,即便是在美國,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也高達74%,對於美國來說,大疆是比華為還要讓人恐懼的對手,針對大疆無人機的封殺,從來沒有停止過!
-
10 # 互金圈
華為是中國企業學習的榜樣,華為一直把研發作為投資的重點,每年營收收入的15%投資在研發上,持續的研發投入才有了今天在5G科技上對美國企業的全面領先。
5G科技的領先讓美國害怕了,5G是底層的科技,不像網際網路公司的上層應用,為什麼美國不制裁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因為只要掌握底層通訊技術,上層應用再怎麼牛,底層技術一抽掉,也白搭,而5G就是這樣的底層技術,所以我們掌握底層技術後,美中國人害怕了,接二連三對華為進行制裁。
華為官方在6月9日釋出了一天英文訊息,強烈抨擊美國所謂的制裁。
華為在公告上說:“美國的保護主義將傷害到美國企業。華為不會消失。我們用收入的15%都投入研發,這是愛立信和諾基亞投入的總和的近兩倍。我們會輕鬆找到替代美國供貨商的方法,我們會加大研發投入,保證更廣IP覆蓋。
而且華為有我們14億中國人的支援,一定能度過目前的難關。
哪個企業能夠成為下一個華為?
華為是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哪些公司科技能力出眾呢?我認為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達到華為的成就,華為是幾百年來,中國技術唯一能夠超過美國的機會,所以美國害怕了,而現在這樣的企業還沒有出現,未來可能像中芯國際、中微電子這樣在晶片行業追趕的企業有可能實現技術突圍。
-
11 # 1838866827
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力,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等,因為他們都是依靠自身的實力,沒有一點點的壟斷,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公司,都是中國的驕傲,傲,傲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哇哇哇哇哇哇哇
-
12 # 微談財經
個人認為,不要侷限在和華為同一個產業這種思維誤區裡,應當眼界放寬一些到其他行業中。個人認為醫療器械產業中最能出現下一個華為。
一、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現狀1.醫療器械產業涉及醫藥、電子、機械等領域,屬於高技術行業, 也是國家統計局2018年釋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目前醫療企業產業行業規模約7000億元,而且有著較高的年增長率,根據預測2023年將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
3.劣勢:高階區域還是被外國企業佔據,但近年來醫療器械產業不斷實現技術革新和突破,在一些細分領域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主要企業現狀目前醫療器械行業普遍還是規模較小,年銷售額最大的企業僅165億元,普遍研發投入有限,市場競爭力有限。
目前醫療企業行業共有67家A股上市企業,總營業收入約1200億元,淨利潤約165億元,前十大企業規模如下:
2.邁瑞醫療產品銷售遍及全球190個國家及地區,其中60%的銷售額來自於海外,且逐年增加,另外在國內市場上也有99%以上的三甲醫療機構使用邁瑞的產品。
(1)研發:每年投入銷售收入10%作為研發投入;
(2)產品全球領先:
生命資訊與支援:監護儀已成為全球第三,2018年國內市佔率65%,排名第一。體外診斷:2018年血球、生化診斷產品國內市佔率分列第二和第三。醫學影像:2018年彩超市佔率已居國內第三。(3)出口為主:海外銷售收入達60%以上,海外市場規模及認可度不斷提高;
(5)中國老齡化產生的國內需求不斷上升
(6)國家的政策支援
醫療器械行業本身市場規模已極為可觀,且整個行業仍然處在高速發展的狀態,對於邁瑞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而言,無疑也將是十分有利的,且邁瑞在研發,國外銷售上有著優勢且在不斷擴大,相信邁瑞有希望成為下一個華為。
回覆列表
能成為國之驕傲的企業,必須是走向世界,被全世界認可,成為行業翹楚。
縱觀整個行業。我認為有潛力公司無非兩家。
影音行業的oppo,之所以沒稱之為手機行業的oppo。說的是oppo的藍光機。OPPO藍光播放機憑藉科技領先的卓越效能和精湛的工藝,受到了諸多玩家們的歡迎和追捧,被封為“殿堂級表現的全能播放機”。迄今為止,OPPO幾乎囊括全球所有音響器材專業測評機構和主流媒體的最高獎項或評分。
18年oppo藍光宣佈不再出新,為什麼,市場上沒一個能打的。當然,高階影音裝置本身是個小眾發燒的產品。其他廠商也基本絕望了。不再出新不代表oppo再其他領域不再進步。oppo技術支援一加手機在歐美也是小霸王一樣的存在,產品評價很高。至少不比三星差。這裡主要要稱讚的是oppo的精神和敢於在歐美跟世界巨頭硬剛的勇氣。而且是自力更生。至少沒有打過愛國牌。
第二個就是大疆。大疆能說的地方很多。總結一句話就是世界行業標杆。而且核心技術都是自己手裡。就是美國想制裁大疆其實也很難。制裁也許會影響大疆的北美銷量。但不可能切斷大疆的創新跟生產。而且也找不到啥太有力的理由制裁。
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