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倩影8209893880157
-
2 # 嘎浪巴達野
從這個事件的發生到結案,給人的影響是震撼的。人的心理健康已不容再忽視,在今後很長時期內都值得家庭家長重視和引導。家庭是孩子健康培養的第一學校,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喊了很多年,但普遍的素質教育並沒有得到實質性落實,依然是分數掛帥為主,競爭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嫉妒心強攀比心重。因此把心理健康作為家庭的一項內容來普及,作為積極培養健康下一代的內容來抓是很有必要的。只注重智力發展沒有德育支撐的孩子對家庭和社會會帶來極大的麻煩和危害。一個沒有德品自私的人是沒有社會規範操守的,害人終將害己。
-
3 # 精神心理專家何日輝
【一次“狼人殺”遊戲惹殺身之禍?中科院研究生被殺案背後的心理魔障讓人細思極恐!】
事件回顧:2018年6月,周凱旋來到北京,與謝雕在外吃飯時,周拿出一把匕首刺向對方,最終謝雕身中7刀不幸離世,2人曾經是高中同學。
2019年8月30日上午,北京一中院一審公開宣判,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周凱旋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周沒有絲毫悔意,面對法官的詢問,他甚至給出了“不賠償、不道歉”這種回答。
對於這個判決結果和周凱旋的態度,並不讓人意外。其實,周凱旋之所以不賠償、不道歉,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反映了他真的有精神障礙,是偏執型人格障礙,這是很多精神科大夫或心理諮詢師不熟悉的精神疾病(注意:非精神病),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所以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被判死刑,一點兒不冤枉他!
問題是,難道就是因為死者謝雕作為同學與他之間玩了一次“狼人殺”遊戲而惹殺身之禍嗎?這只是表象!
我們治療過大量遭受疊加性創傷而患上偏執型人格改變甚至人格障礙患者,還曾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我們透過臨床上的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發現,實際上這樣的個案是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創傷,導致其變得敏感多疑、容易把他人好意當壞意,專業上稱之為“偏執型人格改變”,如果他們遇到挫折和矛盾衝突時,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一味的將責任推卸給他人和外界,即所謂的“外歸因”模式,那麼,就會逐步演變成“偏執型人格障礙”,完全喪失了自我反省能力,這會導致他們與外界的衝突會越來越劇烈,最後導致命案,最嚴重的會發展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濫殺無辜,如美國的很多槍殺案犯罪者。
從周凱旋的經歷來看,他從小成績就不錯,高考時也考上了川大,但因對成績不滿,遂從川大退學復讀,第二年考入西安交大本碩連讀,說明他智商沒有問題,但是他在上大學期間,沉迷於玩遊戲而荒廢學業,喪失了保研機會。之後,周凱旋畢業後在重慶找工作不順利,考公務員沒透過,待業兩年之久,而此時作為同學的謝雕已經是中科院研究生,這一系列的遭遇對周凱旋來說是疊加性創傷。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出現了遊戲成癮、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形成惡性迴圈,內心越來越自卑,出現了偏執型人格改變,而他可能自幼就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因此這種偏執型人格改變很快演變成“偏執型人格障礙”。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推測,周凱旋自幼在成長過程中,可能也遭受過來自於原生家庭和學校方面的疊加性創傷,不排除有來自於同是室友的謝雕,即使當初謝雕對他的鼓勵完全是好意,如果周凱旋當初已經出現了偏執型人格改變,那麼只要是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周凱旋內心裡就會不斷地災難化。
但是,在同學聚會時,他與眾多同學相比,已經感覺內心更加自卑,尤其是謝雕正在讀研,這種優秀實際上更加讓其自卑,激起了周凱旋的“羨慕嫉妒恨”。【而遊戲中發生衝突後,更是激活了周凱旋曾經遭受的大量疊加性創傷,讓其對謝雕的憤怒不斷增加。而謝雕顯而易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他在周凱旋朋友圈留言“炫富、拉仇恨”,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周凱旋對於謝雕的憤怒無以復加,創傷進一步被啟用強化,產生了殺死謝雕的強烈衝動,並開始周密計劃】而謝雕的盲目自信和對此的毫無覺察,給周凱旋製造了所謂的“報仇”機會。而周凱旋自然知道他殺死謝雕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但對於他來說,人生已經是失敗,仇已報,死而無憾。所以,他會非常坦然面對審判、死刑。在他的意識裡,謝死有餘辜,所以他不會道歉,更不會賠償。【對於人格障礙患者而言,他們是不會有反省能力的】
透過這個悲劇,我們要吸取的教訓太多。比如,對於遊戲成癮、賭博成癮等成癮患者,大家不要去刺激他們,因為他們感覺自己人生很失敗,而且多數具有偏執型人格改變甚至障礙。應該做的是,對他們給予理解、支援,如果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那就敬而遠之,儘管曾經是同學。
對於這樣的成癮者家屬而言,不要指望著孩子能夠自己走出來,更不要指責打罵他們,那隻能會讓他們破罐子破摔,甚至產生極端行為。我們父母需要的是,在理解他們心理的基礎上,自我反省和提升,改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給孩子減壓,讓他們看到希望,必要時尋求專業的治療。
對於父母而言,一定要學會自幼教導孩子遇到挫折和矛盾衝突時,首先要自我反省,同時也要看到客觀因素。如果真的是對方無厘頭的欺負人,甚至遇到校園暴力事件,父母要學會為孩子爭取正義,而不是一味地忍讓。但是,也不能遇到問題,都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或外界。
所以,為了孩子的心身健康,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社會的和諧,我們都應該從自我做起,加強自我反省能力。
icon南都N影片的影片
icon檢視圖片
回覆列表
是嫉妒心理在作怪,人的建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不能忽視。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內心,隨時瞭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對他們的錯誤觀念及時預予糾正,使他們成為真正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