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塘花開

    不會啊,說明這人很善良。但是善良也要分場合,因人而異。如果,別人確實需要你的犧牲,而這樣的犧牲也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損失的話,何不成人之美呢。既成全了別人,也讓自己落得一個好名聲。君子不都有成人之美的美德。

    如果,犧牲是建立在損害自己的利益,讓自己付出很大代價的基礎之上,那這樣的犧牲就要權衡一下利弊了,問一問自己的內心值不值得自己做,如果不值得,就要大膽地說:不!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別人開心了,自己不開心,然後自己把所有的不開心都憋在心裡,這樣下去,遲早真的會憋出病來。而且,這樣的成全也不見得會讓人領你的情。

  • 2 # 情感二性文若

    準確的說這是病,無藥可救。長此下去,遇事毫無進取之心,只知道一味的退讓,如果有一天自己退無可退怎麼辦,在集體中犧牲自己確實能顯示出自己有多麼偉大,或許能給自己賺來一點虛名,說到底就是虛榮心作祟。如果只知道犧牲,那麼時間長了,大家會養成一種慣性,習慣性的犧牲你而不是保留你,因為留著也無用。自然法則本就是要活下來,大家都不想犧牲自己,恰巧你又毛遂自薦,當然選擇犧牲你了,這就是人性

  • 3 # 靜說永珍

    《芳華》中的劉峰那麼倒黴 我們還要不要做好人

    在馮小剛的《芳華》中,最讓我們不能釋懷的,應該就是好人劉峰和善良的何小萍的遭遇,雖然影片最後給他倆安排了相互取暖、相依為命的結局,但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小團圓”,是種冷調的溫暖。

    影片結尾用溫情的旁白說:“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如果說,時代與性格造就了他們一生的命運,也許這個時候,“知足”已經是命運對他們最大的慈悲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的善良總是被利用、被踐踏,如果這個世界對好人如此涼薄,我們還要不要做個好人?

    當然要做。

    正如茅於軾所言,“善良是一種成本最低的群居方式”,是我們人類在千百萬年的進化當中,做出的最理性的道德選擇。在這艱難塵世,我們互為因果、互為命運,而只有善良,才能夠讓我們彼此在人世間的道路更順暢;只有善良,才能夠讓我們自己的內心更坦蕩。

    那麼,我們該做一個怎樣的好人呢?我們又該有怎樣的善良,才可以在惡意環伺的世界獨善其身?

    我贊同心理學家武志紅給出的答案:做一個“真實的人”。

    當然,這種真實並不是任性,而是“認識自己的慾望與需求,並去滿足自己,而逐漸地從好人的殼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生動而有堅定自我的人。”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把好人當成是自己的一種“人設”。

    把好人當成“人設”,不但自己會活得很累,也會更容易讓他人失望,被他人利用。

    “人設”是什麼?是一種表演型人格;為什麼要表演?因為需要他人和集體的認可;為什麼需要認可?因為自己的內心和能力不夠強大。

    當然,這種“人設”未必是有意為之,剛開始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教化認知和生存需要,被主觀心理和客觀條件催生的道德和人格選擇,但時間久了,我們就可能以假為真。

    影片《芳華》中,劉峰放棄大學進修的機會,跟政委說的是:“我覺得王友泉更需要這次機會”,而他跟林丁丁說的,卻是為了留下來陪她。

    到底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也許都是真假摻半吧,不管別人信不信,也許他自己都是真心相信的。

    從這一點看,劉峰的善良,其實是有著道德矯飾和認知侷限的。

    在集體面前,他要表現出自己的無私;在心愛的姑娘面前,他又顯得很天真。

    他以為林丁丁需要的,就是作為一個普通戰士留下來陪她嗎?

    政委跟他說:“多少人想去軍政大學進修,隨便就讓出去了,一年結業出來,提一級正連”,如果他能夠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如果他能夠認清這個真實的世界,如果他能夠想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子的林丁丁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就不該捨棄這個機會。

    林丁丁對“觸控事件”反彈那麼大,真的是因為劉峰好人“人設”的崩塌嗎?我看不盡然,而是因為這個好人的善良毫無價值。

    善良是個好品質,但不應是我們唯一的品質。我們的善良還應該佐以勇敢、佐以智慧、佐以價值、佐以能力。

    就像《圍城》中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這樣的好人,也就難怪會被別人輕視,別人可能會對你有表面的好感,但不會對你有內心的敬畏。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姑娘一旦給你發“好人卡”,也就意味著你沒戲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強大的好人,無論是內心,還是能力。

    你看一把雨傘,可以為別人遮風擋雨,但一旦把自己變得千瘡百孔,就會逃不掉被人拋棄的命運。好人也是如此,一旦除了“好”一無所有,就會變得很廉價。

    所以一定要記住——

    我們的善良可以為人所需,但不能被人利用;

    我們的善良要被人珍惜,而不是被人踐踏;

    我們做好人,是要尋求內心的安寧,而不僅是外部的肯定;

    我們不損害他人,但也別委屈了自己。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誰也幫不了誰。 ”既然如此,我們就先溫暖自己,再照亮他人吧。

    畢竟,我們的善良不能無處安放,要以幸福為自己的原鄉和遠方。如亞當·斯密所說:“以遵從自己的心做利他的行,是對社會發展最有利的思想和行為的結合,也是最大的善良”。

    只有面朝內心的大海,我們的善良才會讓這世界春暖花開,也才會讓我們在塵世間獲得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農業防治方法防治甘薯莖線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