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
2 # 育鄰人
教導孩子成長自立應遵循中餐新增調料“少許適量”原則。
自然世界是神祕而神聖的,它創造了宇宙、創造了宇宙間物質彼此相互依存發展的大體系。自然世界存在的根本是相對性的平衡,星體之間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排斥力讓彼此保持相對均勢;地心引力和地表物體本身的重力保證了地表生命體的存續;生命體中的食物鏈讓每種生命都能夠獲得生存空間,但是也不會發生獨霸世界的情況。
管控孩子的學習成長鬚避免“極端”化
生活中普遍存在兩類家長,一類為孩子包辦一切,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學習,能陪則陪、能幫則幫,完全是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口中怕化的狀態;另一類則對孩子的成長活動完全放任,比如將孩子全權委託給爺爺奶奶。這兩種狀態走入了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兩個“極端”,不是對孩子管控的太嚴就是根本不管孩子。
家長管控孩子的學習成長確實存在諸多難點,比如工作和教導孩子不能兼顧、社會環境讓家長不敢“省心”.....導致的結果就是對孩子的成長教導一管就管到底、一放就成了“甩手掌櫃”。學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協助家長管教孩子的作用,但由於學校本身的職責側重於傳授智慧知識,因此出現了社會性的託管機構作為彌補。但是,現階段的學校和託管機構解決了部分家庭的難題,卻在普惠性、社會性方面出現了堵點,比如按時為孩子學習成長提供服務、服務地點遠離家庭生活環境【現多居於商業中心】。
家長管控孩子學習成長之所以會兩極化,其中的痛點就在於生活時間上的分配難題。管控太嚴的家長一定是全職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管控鬆懈的家長一定是以工作為中心的。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有沒有可能讓家長在管教孩子和工作上能夠最大限度的兼顧呢?答案是肯定的,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生活中的親子陪伴場所進入到家庭步行半小時生活圈,也就是在兩公里半徑範圍內提供足夠的親子教培場所,並能夠在家長缺位的情況下代為管教孩子,讓孩子出門即能夠享有高品質的教培服務、在假期期間同樣能夠在此與同伴一起學習成長。
人自出生起就具有社會性
黎巴嫩作家、詩人、畫家紀·哈·紀伯倫曾作《自由之詩——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自由之詩——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和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你是弓,兒女是從你射出的箭。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孩子不是父母或者家庭的“私有財產”,個人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更好的參與社會生產大分工、大協作,只是參與分工協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家庭。家庭需要為孩子指引辨識生活顏色、善惡、美醜的方式與方法,但這並不是說一定要求孩子對顏色、善惡、美醜的認知完全與父母相同;指引孩子懂得尊重長輩,但也不等於要求孩子要唯唯諾諾的做人;教導孩子要注意安全,也不等於完全要求孩子完全不要去試探、嘗試接觸新事物與新方法;教導孩子孝敬父母也並非要求孩子時刻陪伴父母左右......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需要自己用腳步去丈量,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就是行走的方法、辨識並戰勝前行途中艱難困苦的能力。
教導孩子學習成長就如同放風箏,不能操之過急一下子把尾線全都給放完了、也不能緊握著尾線完全不放,您需要做的就是因風箏飛行的高度、風向等綜合因素,因勢利導的調整手中繫著風箏的尾線,為它們自由翱翔“掌舵”。養育孩子不存在標準、絕對正確的選項,也不存在絕對錯誤的方法,養育孩子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特性與生活環境“量體裁衣”“因地制宜”,給予孩子跳起來能夠夠到的成長目標、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需要開動腦筋費一定體力的事情。
教導活動應該讓孩子看到成長的希望
常言道:“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生命最大的力量源泉就在於希望,只要有生的希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和越不過的溝壑、險灘。 “力所能及”的任務是孩子獲得成長自信力量的源泉,成長目標太高孩子達不到、完不成會產生消極自卑心理;學習成長目標太低,不具備挑戰性,孩子會感覺無趣。因此,教導孩子最好的學習成長方式就是他們需要“踮起腳尖”通過努力一點才能達成的目標。
俗話說:“人活一輩子,凡事量力而行,別太逞強。”人們最喜歡摘什麼部位的果子?答案是:每個人墊腳、伸手就能夠到的那些果實;那麼,超市裡在人們目視高度都喜歡陳列什麼樣的商品呢?答案是:人們復購率最高的商品。那麼,問題的重點來了,為什麼人們喜歡與自己頭部幾乎同高,伸手就能夠得到的物品呢?答案就是:獲取位置太低的物品需要彎腰或者蹲下,位置太高的物品獲得它們會很費勁,而獲取與自己頭部幾乎同高的物品則十分輕鬆,即不用彎腰也不用很費勁。
生活中,對每個人吸引力最大的目標就是那些近在咫尺,但是仍需要稍稍“踮起腳尖”才能夠到的事物。教導孩子學習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予他們“踮起腳尖”能夠完成的任務,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成長具有挑戰,當同樣成長的獲得感同樣能夠通過稍加努力就能獲得,它既不是一個“仰不可及”的星星也不是輕易就能撿來的乾柴。學習成長就是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生活的挑戰,只有看到戰勝挑戰留下的“腳印”,才能獲得更好學習成長路上砥礪前行的勇氣和信心。因此,給予學習成長中孩子的任務應該是由簡入繁、從容易到具有一定挑戰“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
3 # 鑫鑫酉酉
家長怎麼樣對一個孩子既不放手又不撒手,這個分寸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第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這種性格。情感變化生活規律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往積極健康樂觀的方向發展,
第二,要隨時和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啊,和老師一起來管理好孩子,因為小孩子的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隨意性比較強,好動.自主能力較差。在判斷能力較差,因此為了不讓小孩的生活軌跡出現較大的偏差,要經常要陪孩子,經常在身邊陪孩子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陪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講故事,要學會做一個父母,要學會是一個榜樣,是個模範,用你的行為用你的語言。用你的故事去打動孩子,影響孩子,讓他有一種時間的規律性,生活的規律性,慢慢形成小孩的這種自主性,形成他強有力辯證力.這樣小孩子就會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情操,培養小孩的一種良好的這種興趣愛好,讓我們的小孩從小成長在健康快樂和諧尚美的一種家庭環境。和諧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當中培養出一個對國家社會家庭有用的人才,或者說棟樑之才。
-
4 # 莉姐自駕遊
第一:孩子稍大一點的時候,有分辨能力,有有自理能力了,就應該適當的放手,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完成;
第二:即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家長也要適當的參與一下,給予幫助或者好的建議和意見;
-
5 # 似水流年12
尊重孩子,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孩子,不把孩子當成父母的私有物和附屬品,那這些就都不是問題。因為這樣父母與孩子關係就是一種相互尊重的互動關係,而不是怎麼做,做什麼由父母單方面決定。這個分寸是互動中形成的,而不是由父母提前設定好,讓孩子來按你設定去做。因此,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質的父母,父母需要提高自己素質,把自己素質作為一個參照標準,而不是給孩子設定一個想象出來的標準,要求孩子按你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標準提高素質。
回覆列表
家長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
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這兩類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成長,都是家長沒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確把握親子關係的界限。
“直升機家長”,是無形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或附屬品,沒有將孩子看作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覺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權利決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詩人紀伯倫在一首關於孩子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家長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從孩子出生起就給予他愛和關注,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孩子才能在成長中得到應有的滋養,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養育生命、將孩子培養成人,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和艱鉅的工作。家長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性,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本分,絕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
身教重於言傳,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身為家長,第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時時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父母關係、家庭氛圍、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等,都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的示範作用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也是別的環境無法提供的。僅對孩子說教往往沒有效果,行勝於言,家長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樣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對映的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家長在對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對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嗎?我平時的言行有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讓家教的影響更長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還有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表達、閱讀和運動習慣的養成,會對孩子一生髮展帶來重大影響。
尤其在目前學業壓力普遍較大的環境下,學校和家庭要達成共識,充分重視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發展。
孩子在學校處於緊張競爭的氣氛中,回到家以後要讓他舒緩一下壓力,適度調節學習生活節奏。當感覺到孩子有情緒方面的困擾時,及時瞭解原因進行疏導,幫助孩子走出心靈困境。
不少家長也明白對孩子的愛要有界限,但在實際生活中總是容易過度關注孩子,“關心則亂”,最後變成控制,使孩子喪失成長的空間和自主性。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克服自己的控制慾,學會有智慧地適當放手。
不要包辦代替孩子的學業任務。大部分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業,總想盡自己所能為孩子的學業進步提供幫助,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幫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當。
即使家長自身學歷高知識背景強,有足夠能力輔導孩子學業,也不能越俎代庖,對孩子的學業過於包辦代替或是嚴密監控。
家長應允許孩子有做錯題的機會和失敗的體驗,讓孩子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成長。家長不要成為孩子學習的監督者或學習助理,而是成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替孩子決定他的興趣愛好。在孩子的興趣或特長培養上,很多家長往往從自我出發,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設計、決定孩子的興趣方向,沒有考慮孩子的天賦特性和真正興趣,導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長應該提供豐富的機會,讓孩子廣泛接觸各種專案;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孩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逐步聚焦,尋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
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也才能有恆心和毅力堅持。家長可以提供建議,但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選擇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學校生活。家長應尊重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和規律性,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可以建言但不要過多幹預。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園欺凌,家長一定要提供保護和支援,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學發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應過激,甚至把矛盾擴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議,同時也鍛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又艱鉅的過程,做智慧家長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又要把握好親子關係界限。
總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絕不撒手,應該放手的地方捨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