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爸雜談

    1.老師的崇拜者

    你說了幾百句,還不如老師的一句管用。最喜歡說的,這是老師說的,最喜歡拿老師當藉口,和你爭論。

    這時候的孩子還沒能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他們看來,老師就是強者就是權威,有一定的盲從性。

    這時候,你要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主要靠引導,不能直接否定老師的權威性,你要耐心的說道理,當然一次不夠,要多次,作為家長很辛苦。

    2.特別想有朋友

    上了小學,突然環境變化了,出現了許多陌生的同學,孩子的天性,喜歡團體活動,特別想交朋友。

    這時候,孩子分化很厲害,有的孩子天生外向,這還好點。但對內向的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3.對成績敏感了

    以前幼兒園,沒什麼考試,但進入小學後開始學力測試,雖然不搞排名,但是,老師會報出第一名進行表揚,從此孩子開始有想法了。

    這時候,孩子特別想得到老師的表揚,都幻想著得到大家的羨慕的目光。

    但是孩子的基礎和學力是有差距的,家長就要辛苦了,要付出比孩子多十倍的努力去幫助他。

    以上為一年級學生比較普遍的心理,大家可以觀察下,是不是。當然孩子個體有差異,在教育上,要方法適宜。

  • 2 # 西槐子心理吧

    除去可搜尋的理論教育,我說說我們託管班的孩子。01.

    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意父母的言行,以父母和老師的要求為準則。

    事例1.:一年級學生曹睿,下午放學回家後,寫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就不想寫媽媽佈置的作業。但是媽媽已經佈置了。孩子哭著趴在地上,邊擦眼淚邊寫作業。

    事例2:一年級學生黃佳,說他爸爸工作的時候,都熱得汗水從頭上流到背上,再流到腳上,他以後上班的時候也要想爸爸一樣工作,掙好多的錢。

    事例3:一年級學生楊欻,我對他說,你爸爸的字寫得很好啊,看他給你寫的名字就知道。楊欻說,我寫的字要比我爸爸寫的還要好!

    02.

    一年級的學生,才開始接觸社會,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念,正是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機,遇到事情,孩子還不知道怎麼處理。

    事例1:一年級學生張玄,因不遵守紀律,被老師輕輕的用腳踢了屁股,然後他就不去學校讀書了。理由是老師打他了。

    事例2.:曹睿和黃佳同時做作業,但有人不停地給黃佳說答案,曹睿哭著找黃佳吵架,理由是黃佳的作業比自己完的早。

    事例3:曹睿和黃佳吵架,黃佳說,你再說,信不信我敢用水杯砸你。曹睿說,你敢砸我就敢用我的杯子拍S你。老師勸開兩人。不到十分鐘兩人又玩得哈哈笑在了一起。

    03.

    一年級的孩子,可塑性強,想象力強,正是學習各種技能的最佳時機。

    事例1.一年級學生薛宇,看奶奶跳廣場舞,她看著看著就會跳了。

    事例2.一年級學生王含,媽媽給報了個跆拳道班,他各種動作做的非常到位。好幾個男生都跟著他學了不少動作,家長沒辦法,也都相繼把孩子送去學習跆拳道。

    事例3.一年級楊欻,獎勵的零食,他套在手指上說是鐵指甲。

    總結:一年級學生,模仿力強,可塑性強,才開始認識世界,所以需要有人正確引導,以免上樑不正下樑歪。

    父母可參考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合理幫助孩子規劃人生。孩子尚小,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崇尚虎媽型的家長,孩子以後會感謝父母當年的狠心教育的。

    前幾天,我笑著問曹睿,寶寶,你還記得去你你剛來時還哭著趴在地上寫作業的事情嗎?曹睿笑著點點頭說,記得,我還摔了書包呢!那現在寫作業還會不會哭?不會了,現在都長大了。

    興趣班和特長班我認為是必選專案,但切記需彈性執行。“自古英雄出少年”,別慌 了孩子的童年。抓住了孩子的童年,就抓住了孩子的一生。

  • 3 # 怎樣做家長

    6-12歲孩子的人格發展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六到十二歲的孩子人格發展處於勤奮對自卑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孩子建立積極情感能力的重要階段,心理髮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與別人比我是有能力的嗎”。

    當這個階段孩子受到友好對待、被我們充分支援時,就能培育出孩子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從而呈現出有能力的人格狀態;反之,孩子就會出現缺乏生活基本能力感、自卑、無價值感等心理髮展障礙。

    六到十二歲,孩子開始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埃裡克森認為,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呵護6-12歲孩子的發展狀態

    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和心智漸趨成熟,孩子掌握了更多的生活技能,認知迅速發展。孩子表現出“勤奮”的心理狀態,孩子願意去學校,積極學習各種技能,願意跟夥伴交往。當孩子願意學習,主動做一些家庭事務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呵護孩子的這種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陪伴孩子寫作業。小學階段,孩子的作業量變多,我們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還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這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而我們跟孩子交流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學習和作業。

    孩子一到家,一些家長就開始嘮叨了:“趕緊吃飯,吃完飯要寫作業了”, “這次考試的成績怎麼樣”等等。更誇張的是,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做各種規定,比如進門先拖鞋、放書包,然後去喝點水、吃飯,吃完飯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還得早點洗漱等,孩子一進門就給孩子安排好各種事情。

    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其實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對孩子自主安排學習、安排生活的干預。孩子處於“勤奮”的心理狀態,本來就會自覺自願地學習。我們家長的要求和控制會破壞孩子的“勤奮”狀態,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沒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慢慢走向自卑的心理髮展狀態。

    那麼,我們家長如何做是呵護孩子“勤奮”的發展狀態呢?

    首先,我們家長要明白,家是講愛的地方。孩子回到家需要爸爸媽媽愛的滋養,我們家長要給孩子的永遠是微笑的面容,大大的擁抱,給孩子擁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生活、學習各方面的挑戰。

    其次,我們家長要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孩子處於“勤奮”的心理髮展狀態,我們家長要做到收手,提供孩子自由和空間,相信孩子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回到家,我們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告訴孩子:“寶寶,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爸爸媽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有什麼需要可以來找爸爸媽媽。”

    第三,我們家長要給孩子做好示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小學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間,自己在一邊看書或者跟隨一起學習,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長和學校老師以及同伴的認可。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孩子參與生活的機會,孩子自己打掃房間、獨自去超市買東西、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的學習用品等,我們都可以藉機肯定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告訴孩子:“媽媽真開心!寶寶可以自己打掃房間了/自己去超市買東西了/準備學習用品了,真棒!媽媽為你感到驕傲!”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滿足孩子需要被認可的心理髮展需求。

    孩子獨立性的增強,還會增加孩子的競爭意識。從身高、體型到學習成績,孩子都會跟同齡的小夥伴比較,用比較的方法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我們經常會聽到兩個一起學樂器的孩子說:“我要跟他比一比誰厲害”這類的話。孩子在比較中獲得認可和自信,但是我們家長要注意的是自己不能拿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一味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相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自卑。我們家長要在孩子有這種比較的時候,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競爭。

    六到十二歲的孩子處於勤奮對自卑的階段,我們家長要做到用心呵護孩子的勤奮狀態。幫助孩子走向勤奮、自信、進取、有能力的發展狀態。

  • 4 # sunshine8979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收穫性格,

    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查爾斯.理德

    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順利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工作再忙也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每天堅持和孩子交流。有幾個建議:

    1.關注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才會有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家長和孩子要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才能對症下藥。

    2.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之前需要21天。

    3.關注孩子的小夥伴

    人是最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要了解孩子在學校小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怎麼樣。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瞭解到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作業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造成家庭作業。孩子不懂的問題,不要馬上回答他,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家長再幫助他。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要做好孩子入學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預防厭學症。針對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

  • 5 # 樂徐徐走起來

    傻愣傻愣的,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見解,但往往也是一知半解,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比較弱,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有強烈的社交需求。以及還需要父母的疼愛,還要撒嬌求關注的年齡

  • 6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小學一年級

    心理特徵:

    孩子們剛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有些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方法:

    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的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 7 # 心理諮詢師珍珍

    一年級孩子六七歲,是幼兒期剛進入童年期,培養孩子主動感,克服內疚感,樹立目標。這個時期孩子喜歡主動幹一些事情,家長允許孩子做吧,放手不放眼。家人吵完架,要給孩子解釋,爸媽吵架因為什麼事情,大人的事,不是他們的錯,消除孩子的內疚感。培養其目標,從可以完成的小目標開始。如摘蘋果,跳一跳夠的著。

    學習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完成。以遊戲的方式學習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

    心理衛生方面,家長幫助其組織多種遊戲;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培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培養其獨立性。供參考。

  • 8 # 啊潔正能量

    孩子們剛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有些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那麼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徵我給出的溝通方法是: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的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有類似的討論嗎,人類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