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畫畫的奶爸

    很高興與你分享自己的看法,繪畫的藝術作品裡國內外都有很多的型別,如國畫,漫畫,素描,油畫,水粉,版畫等。每種型別的作品只是在表現手法上大有不同,其實傳遞給讀者的感情色彩其實是差不多。在學習繪畫的過程裡,有一個階段特別喜歡油畫,喜歡梵高的油畫作品。後來把凡高所有的作品都仔細查閱了一遍,他早期的作品大部分以灰色調為主,後期的作品裡才看的到豐富得色彩表現。早期的作品裡灰色調給我的感覺帶有一種淡淡憂傷,例如速寫作品中基本上都是用短線條來組合畫面。我感覺哪些活躍的短線條,就像有生命一樣,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綻放自己生命。感觸最深的應該是梵高的作品《星空》,畫面用無數的短筆觸線條組合出了浩瀚的絢麗的宇宙,短筆觸就像宇宙中無數的繁星,表達作者努力積極向命運不低頭的精神。整個作品中流動的線條,讓我感覺到,畫面不是靜止的,時間是在流動的。星空下是寧靜的村莊,與天空流動的線條形成顯明的對比,作品彷彿在告訴我,作者那寧靜的外表下是激情澎湃的創作慾望。感覺梵高希望透過這樣的作品向世人更好的證明。最美的一顆繁星墜落卻因為精神抑鬱,讓人感到憂傷。

  • 2 # 吳銘藝選

    令人感到傷感的作品,對於瞭解藝術史的人來說,實在太多了。

    我最喜歡的是西班牙大畫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黑暗繪畫” (Black Paintings)中一幅名為《狗》(The Dog, c. 1819-1823)的作品。畫幅大面積留白,在西方繪畫中並不多見。一條狗睜著恐懼的眼睛探出腦袋,傷感,孤獨,甚至絕望。這個時候畫家已經失聰,社會環境也非他所望。他把自己關屋裡在牆上畫了不少不打算給公眾知道的抑鬱、黑暗甚至暴力的作品。

    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c. 1810-1820),善於畫神秘冷寂隱喻系的作品,比如《雲端的旅行者》The Wanderer Above the Mists (c. 1817-1818),《人生的階段》The Stages of Life(1835)。他的作品給人一種大開大合的傷感。

    甚至華麗的洛可可畫家華託(Jean-Antoine Watteau)都畫過一幅讓人特傷感的《兩表親》(Two Cousins, c.1716)。畫中一個女孩在跟一個男士似是調情,另一位只有背影,孤單地望著湖對面。

    當然還有朱耷、梵高、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一系列作品等等。

  • 3 # 本人貓十三

    每當看到梵高的作品都會讓我感到莫名的傷感,梵高27歲開始繪畫37歲去世,他生前只賣出過自己的一幅作品。和其他畫家相比他的創作時間很短暫,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偉大的作品。

    他的一生充滿了不幸,但也正因這些生活中的苦痛使他擁有看待世物的獨特角度,而這一切都體現在了他的作品上,他是玩弄色彩的天才,也是別人眼中的瘋子,他的作品有的陰鬱沉默,有的燦爛熱烈。他用這些作品向我們講述他眼中的世界,屬於他的世界。那裡中有恐懼,有壓抑,有不安,有感動,有可愛還有他獨有的溫柔。

    “我是文森特·梵高,我想讓世界的人都知道就算我社會的底層中的底層,我仍然可以感知這個世界”,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裡曾這樣寫到……

  • 4 # 熱愛紋身

    傷感是和觀賞者當時的處境有關的,比如我今年過年沒回家,看見下面的圖就會傷感何時才能衣錦還鄉!

    想家!

  • 5 # 書法苑

    平時關注書法較多,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頗能引起共鳴。

    在政治舞臺上,蘇軾不隨波逐流,敢於直言,李定等小人從蘇軾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的字句,肆意歪曲,羅織罪名。這就是”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在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寫下寒食詩兩首,“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貧苦、淒涼,再加連日的濛濛苦雨,特殊環境產生的悲涼失落的心情,化作筆下的線條。思想情感與書法技巧完美融合。這件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想起當年剛畢業時,在長江中一小島租房,身邊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常常一人等下寫字刻印,不分黑天白日。像極了流放蘇軾。

  • 6 # 印客美學

    最悲傷的可能就是石田徹也了

    每次看完他的畫

    內心裡,總泛起陣陣漣漪

    他是日本著名畫家

    作品內容大多以變異為

    蒸汽機車、塑膠袋、坐便器等

    日常生活用品的青年為主

    藉由超現實的表現手法

    描繪並諷刺現代社會中潛藏於日常生活的不安

    此外,畫作中的青年面容幾乎相同

    許多人認為是作者的自畫像

    但他本人予以否認

    2005年他在一場火車平交道事故中自殺身亡

    2004年他創作了 《再生》

    這與他之前的畫多是在描述

    流水線上機械化的人生

    男孩虛弱的躺在床上,身體開始腐爛

    靈魂抽離肉身

    畫面也更加壓抑

    05年他跳軌自殺(他的死因也成爭議)

    而這也成為他生命最後的一系列作品

    這也讓我想起《被嫌棄的松子》中

    松子作家男友在死前留下的那句話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不想對已去的做過多的道德評判

    也許只是因為人世間有太多的痛苦

    而他們選擇了用這種方式解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眼角膜潰瘍用什麼藥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