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俊傑猛
-
2 # 皇宮的視角
當你拿起手機時,手機的通話質量、網頁開啟速度、畫面清晰度,這是理工科的事;開啟網頁,內容精不精彩,豐富不豐富,那就是文科的事了。沒有文科,你讀不了書,看不到電視劇,沒有音樂可欣賞,沒有相聲小品可樂,你的工作生活是一潭死水,毫無樂趣
-
3 # 百足之蟲蟲
文科對社會或世界的意義主要是形成民族的文化,性格及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社會規則等,就像莫言所說:文學左右不了上層的決策,但它改變社會的觀念從而在根本上影響社會。這裡把文學改成文科也很適用。相比文科,理工科的作用更直觀,但它只是區域性的,對社會影響遠不如文科。簡單比喻,文科決定一個機器是什麼(是一個簡單機械,還是一部精密機器),理工科決定機器用什麼零件。
很多人只知道工科的工業革命,但不知道工業革命之前是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的思想大解放。可以說,沒有文藝復興運動,瓦特的蒸汽機就只會是一部玩具,不會產生工業革命,就像康熙皇帝時把一部機槍當成玩具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的文科活躍程度。
-
4 # 華強北手機教父
想想過年回家在酒桌上高談闊論的親戚,想想他們“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給不讀書的打工”、“你那專業能當飯吃嘛”之類的提問,是不是覺得煩呢?
覺得煩,就對了。因為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說來說去不過傲慢與偏見。表現在:
凡我所不使用的,都是奇技淫巧的;凡我所不接觸的,都是不倫不類的;凡我所不理解的,都是荒誕不經的。
於是有:
“數學存在的意義何在?買菜用得上嗎?”
“英語存在的意義何在?我也不出國啊!”
“地理存在的意義何在?不用手機地圖麼!?”
以及題主的:
“難道西方人對中國的征服是用詩詞歌賦嗎?”
“他們都是理科學不了才學的文科”
誰給了你們人生經驗,使你們敢於對一個不瞭解的領域評頭論足,而大言不慚。
其次,我能理解題主為什麼會找不到文科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因為目前的中學課堂裡,文科學科本身確有弊病。在許多理科生眼中,甚至在部分文科生眼裡,除數理化生之外的多數學科,大抵是這樣的:
——政治不就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背背就完了。
——歷史不就是一堆玄亂散的年表,背背就完了。
——語文不就是一杯瞎矯情的雞湯,背背就完了。
文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在學習門檻和考分轉化率方面相對於理科的優勢,這解釋了為什麼會存在理科學不下去來學文科,而非文科學不下去轉學理科的現象。
加之,在當下中學課堂裡,文科存在著內容受鉗制,考試不靈活等弊病,造成普通學生對文科的一個“只要考,就得背;背會了,就能考”的刻板印象。而對人文社會學科的理解,便只限於考綱,對於考綱之外的東西則沒有概念。思辨之樂,史鑑之明,詩詠之趣,統統索然無味。
至於把形而上的文科理論,形而下到自己的眼界、行事方式以及社會實踐中,那就更談不上了。
最終,這種印象固化在大眾的觀念裡,成為貼在全體人文社會學科上的標籤
所以才會有人來問,文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文科到底是什麼?看了題主的描述,很明顯題主將文科與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等價了,而把自然科學看成是與之相反的對立面。
那麼就把文科看成是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總和吧。
先說人文學科。
人類從進入文明時代之初,意識到了自己與其他物種的不同。這種不同表現在,人可以彼此溝通,遵守契約,使用前人的經驗,感知美。
如果說在鋤草種田,打樁打獵的繁繁複復之外,面對著頭頂浩瀚的星空,我們的祖先的心中產生一絲震顫,並嘗試著表達,嘗試著記錄,嘗試著在無垠的天地之間嘗試著思考自己的位置,那麼,這就意味著他脫開了無邊的矇昧時代,迎來自身的第一次覺醒。
在這個晚上,他不經意間創造了文學,記下了歷史,找到了哲學。
然後滾去睡覺,第二天接著鋤草種田,打樁打獵。
這就是人文,是關於人內心的學問,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屬性。
不知大家有沒有瀏覽過知乎上的一個提問,說假如此刻開始人類停止一切非生產活動,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答案是,會變成一個自動化工廠。
因為在那個世界,人類缺失了人文。把人文與科技相割裂,世界本不過是一個工廠。
在那個工廠,你發現不了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
人文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他將前人的思考與走過的軌跡保留下來,濃縮成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裡,我們能看見我們的先人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動,也能看見我們自己的面貌。
看著他們的思考和喜怒哀樂,和表達這一切的方式,我們學會了讀取他們的思想,並嘗試著同他們一樣進行表達。是為文學。
看著他們幹過的事情,他們面臨的處境,還有他們如何創造輝煌,如何走向毀滅。我們便有了參照,便有了經驗可以借鑑。是為歷史。
看著他們對思維和存在的追問,對大千世界的理解和改造生活的方式,我們找到了按照“本體-認識-方法”探求世界的方式,是為哲學。自然科學就孕育於其中。
而在近代,當人的精神世界豐富到一定程度,學科的分類才有了必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才正式從人文學科中分離出來。這一點@馬前卒@vczh闡述的很清楚。
再說社會學科。
嚴格來說不論是哪一個學科,同人文學科必然是交織的。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的交織尤其明顯。說白了,它就是用邏輯化的成體系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人文。
題主標榜的邏輯思維,算在邏輯學範疇中,而邏輯學劃歸在社會學科之下
邏輯思維是你運用清晰的概念推導結論的方法,放著研究自然規律就是自然科學,放著研究人文規律就是社會科學,不是你理科生生而有之的血統。
經濟學,就是用邏輯思維去研究人類生產規律和價值創造。
政治學,就是用邏輯思維去關注社會的治理。
法學,就是用邏輯思維去思忖社會秩序的維護。
心理學,就是用邏輯思維去考察人類心理現象與規律。
試問以上社會學科,少任何一門,哪個社會敢試試?
一個禮崩樂壞,制度腐朽,文學衰微的社會是不配擁有自然科學的。假如有,那也必定只是殺人的工具,非但不會創造什麼價值,弄不好還會一顆核彈送人類穿越回石器時代。
二十世紀上半期日本和德國,就是絕佳的例證。
另外,一切例證本身就體現了歷史學的社會價值。
一個人,缺失覺醒、求知、記錄、美,就不成為人,毋論法律、管理、秩序。
一個社會,沒有法律、管理、秩序,就不稱之為社會、毋論數學、物理、化學。
而一群擁有覺醒、求知、記錄、美的個人,會創造一個法律完善、管理有效、秩序井然的社會。
而一個法律完善、管理有效、秩序井然的社會,必然會催生出數學、物理、化學之光,迸發的火焰。
-
5 # 3872940100756
文科是中中國人的傳統學科,幾幹年來,文科是中中國人的最愛。學習一輩子文科,五十多歲至六十歲還能考取功名,做官做發財。
直到現代社會的今天,文科生任然是官員的首選,中中國人天生的要當官,愛當官。
-
6 # 雲中闕
首先需要明確文科是什麼?文科是文史哲嗎?顯然不是,廣義上的所有的語言文字都屬於文科,他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一切文化的開端。
學習文科的意義往大了來說,就是張載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天地本無心,萬物皆有靈,匯萬物之靈成天地之心,這是一切人文學科的方向。世間滄桑迭變,荏苒時光改變所有,不變的是期盼天下太平的巨集願,人文學科所傳承的正是這種精神和信仰。人無信不立,這個信是信任,更是信仰。
往小了說,所有的知識都通過文字,語言來傳授,不通文字語言,就學不來知識,學科在前沿,知識在優秀,沒有傳播就沒有應用,就都是紙上談兵。
人文學科存在的意義,就是解除愚昧,啟迪心智,療救心靈,解放精神。就是讓人成為人,讓人從完整的人向豐富的人邁進。
-
7 # 風和雨兼程
曾經語文老師建議報考文科,聽說的是文科是上層建築,理科是經濟基礎。後來是剝開的理科,雖然學的專業不理想,後來的思維也偏向理性化,但是仍然認為文科生多數還是靈活性好的,偏外向些,可能也與性格有關吧。
回覆列表
文化【文科的大範疇】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民族的內涵,一個民族的根本。從總的歷史來看,文科的意義要遠大於理科的意義。
和平時期,理科更容易就業。但風雨飄搖之時,文化才是民族屹立的根本 沒有了文化,技術再好,也只是一個機器人而已。
就算和平時期,文化【文科生】的意義也無處不在。
再比如體育和文藝,這是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不但文體明星收入不菲,而且現在許多有實力的單位也很重視企業【或者機關單位】形象【文化】工程,它們願意投入金錢來贏得單位的推廣,以求展示本企業【單位】的風采,如果你會打球、能歌舞,那麼,在單位或者本地一定的範圍,其實你也是一個小名人。
當然,書法、繪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一版生動的宣傳畫,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傳形象的效果。雖然現在是電腦時代,這些東西都可以打出來,但是,手寫的,更有傳統和欣賞的意味。
在廣大縣鄉小企業,小工廠中,文祕專業的畢業生,更像一個多面手,樣樣通,樣樣行,對於善於節省人力資源的中小企業來說,選擇文祕類專業的畢業生,就選擇了一個能做好一切辦公室工作的多面手。
很多小老闆招行政人員,就是要求形象好,會電腦,會做檔案,會寫常用的報告和彙報,最好,會喝酒加上會駕駛,那肯定就是老闆的紅人了。
總結:和平時期,文科是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是企業文化的宣傳者和制定者。
假如遭逢戰亂,文化是一個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你可以打垮一個民族的軍隊,卻很難消滅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