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0
回覆列表
  • 1 # 我用熱血寫春秋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女皇武則天大概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了。

    今天恐怕沒有人會懷疑武則天是中國有史以來空前絕後的一位女皇。但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在編纂史書時由於對“正統”觀念的看法不同,對於武則天是否是否應納入“本紀”這一問題爭論不已。《舊唐書》將武則天納入《本紀》,《新唐書》則將武則天既入《本紀》,又入《列傳》,《資治通鑑》則歸武則天入《唐記》之列,而《唐鑑》即歸入中宗年號之下。史學家對武則天的認知分裂可見一斑。

    後晉劉昫等著的《舊唐書》對武則天的評價幾乎是完全否定的:“使懦夫女子乘時得勢,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說武則天是“豔妻”、“嬖婦”、“破國亡家”之罪人,稱其為“賊後”、“龍漦”、“夔魖”等。

    南宋朱熹著《通鑑綱目》多次否定武則天,到清朝王夫之和李塨等人著作中對武則天的貶抑達到頂峰。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 2 # 夢農人

    武則天進行評 只有一些歷史名人的評價

    魯宗道:“唐之i罪人也,幾危社稷。”

    司馬光:“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28]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趙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翟藹:“武氏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稱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過人者。”

    1、崔融:英才遠bai略,鴻業大勳。du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zhi雲。制禮dao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 (《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

    2、沈既濟: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通典》引)

    3、陸贄:後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記》引)

    4、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詠武則天》)

    5、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6、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zhi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寫道:“武則天是一位剛強機智的政治家。貞觀時期取得的成就——統一和強盛,在武則天統治的半個世紀裡,得到了切實的鞏固,這是她對歷史的貢獻。武則天當政造成歷時半個世紀強有力的專制統治,對國家統一的進一步鞏固和社會安寧的長期保持,是有貢獻的。”

    “芳流華夏光被九州”,武則天你當之無愧。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羅元貞先生曾寫到:“武則天執政時期,是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空前隆盛的時代。武則天的一生,能文能武,為國為民,知人善任,領袖群才,治國有方,威信崇高。她非常聰明,經驗豐富,知識超群。在政治、軍事、制度、經濟、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為一個英明的國家領袖人物的才能、見識、眼光、風度、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且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女皇武則天,真不愧為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明主聖君。”

    辯證唯物史觀的視角給武則天下了一個客觀、公正、中肯的評價。毛澤東還就武則天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下一塊無字碑的事發表了見解,他說:“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其實,那是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應自己吹,還是由後人去評論。”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 3 # 潘多拉效應

    武則天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她從一個普通的女子成為唐太宗的才人,繼而成

    一、古代人對武則天的評價

    古代人對武則天的評價,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則天在世的時候。據文獻記載,武則天臨朝稱

    制時,駱賓王曾代表徐敬業攻擊武則天,罵她是“穢亂春宮”的淫徒妖女,“掩袖工讒”的奸債小人,“包藏禍心”的殺人惡魔,“竊窺神器”的江洋大盜①。武則天改唐為周後,王公百官、四夷酋長、遠近百姓則把武則天視為順天應人的明君,甚至在洛陽樹立巨大的“天樞”,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②。武則夭死後,唐人對武則夭的評價曾發生過一些變化。神龍二年(706)五月,唐中宗給武則天舉行隆重的葬禮。國子司業崔融在所撰《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中全面總結了武則夭的一生,說她“沉潛剛克”,“惠心泉塞”,“仗義當責”,“忘軀濟厄”,“制禮作樂”,“返樸還淳”,使“四海慕化”,“九夷察朔”,為國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的“鴻業大勳”,認為武則天具有超乎常人的“英才遠略”,高度評價了她的歷史功績③。但睿宗即位後,卻採取了貶低武則天的措施:“復則天大聖皇后號曰天后”。雖然不久又“迫號夭後曰大聖天后”,“天后聖帝”,但對武則天的評價明顯降低④。玄宗以其母昭成皇后竇氏為武則夭所殺,一開始也對武則天採取了否定的態度。先夭二年(713)“令毀天樞”。開元四年(716)降武則天“聖後”之稱,改為“則天皇后”,同時改題高宗廟內“天后聖帝”神主為“則天皇后武氏”⑤。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朝臣揣時希旨,甚至公開上書,說武則天篡國奪權,應予以貶斥⑥。後來玄宗認為武則天的施政綱領不錯,加之武惠妃得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舊怨,唐玄宗基本上還是肯定了武則天。盛唐以後的統治者對武則天是相當尊重的,不僅把武則天繪進《歷代聖賢圖》,而且每當春耕時節,都要讓有關人士進獻武則天所撰寫的《兆人本業記》,效法武則天進行勸農①。此外,在乾陵獻殿中所塑造的武則天依然是天子形象②,皇帝和百官朝渴乾陵時,都要向她行天子之禮。這些情況說明,最高統治者是肯定武則天的。但文獻中沒有他們對武則天進行總評價的記載。從史書記載來看,中晚唐人談到武則天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改朝換代,一是納諫用人。對於前者,曾有人表示異議。肅宗時,宰相李泌在勸說肅宗的過程中編造了“天后方圖臨朝,乃雞殺孝敬”的故事⑧。德宗時,左拾遺沈既濟上書反對在國史中給武則天立“本紀”,說武則天“化司燕啄之蹤,難於備述”。其後左拾遺元鎮、宰相令狐楚、御史大夫李景讓等對武則天改唐為周亦有所指責④。對於後者,則多持稱讚態度。德宗貞元八年(792),名相陸蟄上書論時政得失,在談到求才問題時說:“往者則天太后踐柞臨朝,欲收人心,尤務拔播,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許自舉其才。所薦必行,所舉輒試,其於選士之道,豈不傷於容易哉!而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者旋默,才能者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⑥憲宗元和年間,名相李絳也說:“武氏命官狠多,而開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選。”⑥同樣對武則天的用人方略作了充分的肯定.

    人”,“自立為帝”,“廢高宗廟”,“誅鋤宗室”,“穢德彰聞”,“尊用酷吏”。在他看來,“武氏之禍.古所未有也”。不過,他並沒有全面否定武則天,對武則夭的任賢和才幹仍作了肯定。他說:“武氏雖肆行誅殺,而當時號為賢士則未有死者,惟所寵信邪惡之人,反多不免。如狄仁傑、徐有功、朱敬則,宋碌之徒,則保護尤力,其與庸君遠矣。’,“太后不以內璧之私屈外庭之議,肯自抑斷以伸正直之氣,其與漢文聽申屠嘉困鄧通何以異哉!使其生為男子而臨天下,其雄才大略殆與孝武等矣.”⑤洪邁更認為,武則天無須生為男子即可與漢武帝相比美。他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世人之所以憎恨“二武”,主要是因為他們都重用過酷吏,“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夭下塗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⑥明代文學家胡應麟出於對駱賓王的崇拜,極力貶低武則天,竭盡謾罵攻擊之能事。他說:“惡之窮天地亙古今者誰乎?武嬰是已。吾求其庶幾萬一者,於數幹年史冊之間,而弗睹也。意者亙數千劫之前有之乎冬吾知其堆嬰獨也。合蛋尤、商辛、王莽、董卓、曹操、朱溫、蕭鶯、趙高、林甫、秦檜而為一,足以當嬰乎?惡未也。”⑦在胡氏看來,武則天是夭地間最壞的人,罪大惡極,無人能與她相比,即使把歷史上的那些暴君俊臣的罪過加起來,也沒有武則夭的罪過大。與胡應麟同時的思想家李蟄不同意胡應麟的觀點,針鋒相對地指出:“試觀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專以愛養人才為心、安民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於萬世之公鑑矣。夫所貴乎明王者,不過以知人為難,愛養人才為急耳。今觀婁、郝、姚、宋諸賢,並羅列於武則天朝,追及開元,猶用之不盡。如樑公者,殊眷異禮,固沒身不替也。宋碌剛正嫉邪,屢與二張為仇,武氏亦不過也。何以?賢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愛惜而敬禮者也。”⑧顯然,李蟄是肯定武則天的,而且對武則天評價很高。

    到了清代,王夫之因對異族統治不滿,又無能為力,遂借古諷今,鞭撻歷史上的“篡奪之

    君”,稱武周政權為“偽周”,罵武則天是“嗜殺之淫摳”,認為“武氏之惡,浮於韋氏多矣!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萬世聞其腥,而無不思按劍以起”①錢大聽在《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也對武則夭持否定態度。史學家趙翼則認為,武則天殘忍好殺,“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但她知人納諫,於“用人行政大端,則獨握其綱,至老不可撓撼”,故“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②此外,清人在詩文中對武則天也有所評價。如王慶瀾《乾陵》詩云:“坤德乃乘乾,月魄輒掩日。其才雖是雄,毋乃太突兀。昔稱則天后,速謂天可則。宇宙創奇局,今古竟無匹。來自魔道中,帝亦莫之佛。六咖忽冕旎,廿年不巾幗。能用狄樑公,豈曰非聖哲。更喜獨憐才,弗怒賓王檄’,⑧。程應權《乾陵》詩云:“聽政日垂簾,奇局秦創始。繼者一輩輩,效攀而已矣.武嬰奇外奇,毅然稱天子。作用亦卓卓,英主不過爾。宇宙五千年,一官一家耳。北朝忽崛起,鼎足遂同峙。黃巢入長安,唐陵應劫毀。風雨聲蕭蕭,此人獨不死.”④從這些詩歌中,不難看出他們對武則天的評價也是較高的。

    現代人對武則天的評價

    現代人對武則天的評價是從本世紀初葉開始的。1919年“五四”運動後,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武則天。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從爭取女權的角度出發,撰寫了一批呼籲婦女解放的文章,對武則天進行了較高的評價⑤。三四十年代,史學家對武則天態度不一,文學家則傾向於全

    面肯定。1935年,宋之的寫成多幕劇《武則天》。1943年,田漢又寫成京劇《武則天》。兩個劇本基本上都是把武則天塑造成了正面人物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術研究走上正軌,武則天成為史學界最關注的歷史人物之一。50年代至60年代前半期,曾有不少史學家對武則天進行過研究和評價。岑仲勉認為武則天居心疑忌,秉性殘酷,“即使撤去私德不論,總觀其在位二十一年,實無絲毫政績可紀。”⑦呂思勉也認為武則天是暴君,不僅濫刑殺人,殘酷異常,大興土木,奢侈腐化,御邊無方,而且不能用人,所用“皆昧死要利之徒。’,⑧楊志玖、吳楓、昊澤、張家駒等人則認為武則天對歷史是有貢獻的。其主要貢獻是打破了關隴貴族集團對政治的壟斷,促進了中央集權政治的發展。⑨剪伯贊、吳晗、呂振羽、尚錐等人也認為武則天是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1960年,郭沫若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四幕歷史劇《武則天》,以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法,對武則天的一生作了總的評價,高度肯定了武則夭的歷史功績“。這個劇本在狂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使學術界有關武則夭的討論出現了空前熱列的場面。繆錢、若思等人不大同意郭沫若的觀點,認為武則夭增殖戶口、獎拔人才應當肯定,但她重用酷吏、濫殺無辜、自壞長城、御邊無方、賦役繁重、崇信佛教、助長兼併,缺點也是相當嚴重的①.趙呂甫撰文與繆錐商榷,提出相反的看法,南韓籃亦認為應對武則天作出肯定的評價②.汪筱進一步指出:武則夭“幫助了普通地主的興起,進一步打擊了大地主、豪強地主”;“基本上消滅了關中地區的軍事貴族的部曲、佃客制,為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憑這兩點,就可以充分肯定武則天”③。60年代後半期至80年代前半期,由於受“文革”等因素的嚴重影響,有關武則天的研究和評價出現了很大的波折。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沒有人再去關心武則天評價的事。1974年,南韓盟在《廈門大學學報》上發表《評武則天》一文,重新提出繼續評價武則天的問題。但這件事很快被“四人幫”所利用。“四人幫”的御用文人為了吹捧江青,極力拔高武則天,在極左路線和影射史學的指導下,掀起了一場評價武則天的“熱潮”。在這次“熱潮”中,武則天被打扮成了“尊法反儒”的女政治家④。“四人幫”跨臺後,學術界發表了數十篇“撥亂反正”的文章。這些文章出於對“四人幫”的義憤,大都對武則天簡單地採取了否定的態度。何妝泉、熊德基、魏良嫂等人的文章雖有一定的學術性,但也認為武則天是“野心家”、“陰謀家”,她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倒行逆施;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比兩漢、明、清都要推遲三五十年,正是武則天統治的惡果⑤。80年代初,學術界逐漸冷靜下來,對以往武則天的研究和評價進行反思。黃永年撰文對郭沫若的武則天研究提出異議⑥。李必忠、陳賢華認為“武則天應得到基本肯定”⑦。高光晶、戴承杭則認為她“是一個應該基本否定的歷史人物。”⑧80年代中期以來,學術界對武則天的研究和評價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鑑於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重要地位及長期以來人們在評價武則天問題上所存在的重大分歧,中國唐史學會成立了武則天研究會,組織了五次全國性的武則天討論會,出版了《武則天與乾陵》、《武則天與洛陽》、《武則天與文水》等文集,極大的推動了武則天的研究工作。從1985年到現在,有關學者撰寫了近200篇論文,從不同側面對武則天進行了研究或評價。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武則天是有功績的。有的學者還認為,“與世界中世紀所有的女皇對比,武則天是28位女皇中的佼佼者;與呂后、馮太后、慈禧太后對比,武則天謀略、膽識、權術最高明,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與高宗、中宗、睿宗相比,她最有才能,是成功的皇帝”⑧。但仍有部分學者堅持否定武則天的觀點,認為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風氣都顯示丫全面的倒退。武則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她的殘忍酷虐、好殺成性以及倒行逆施的統治方針,使她的統治成為唐代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給當時的社會和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莫大的災難。。胡如雷認為對武則天應當基本肯定,但不宜評價過高。。這一階段還出版了四部關於武則天的論著,即胡戟的《武則傳》。這些論著對武則天的評價,基本上都持肯定態度。但是,目前在學術界還沒有對武則天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對武則天的研究和評價,仍是擺在史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任務。

    三、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點思考

    縱觀歷代對武則天的評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武則天的確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歷史人物,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歷史人物,人們對她的評價始終存在著較大的分歧,甚至尖銳的對立。之所以如此,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武則天是一個較為特殊的人物,一生的經歷非常複雜,無論是少年時代、初入宮鬧、削髮為尼、榮遷國母、參預朝政、臨朝稱制,還是鎮壓反叛、走向皇位、改朝換代、治理大周,都充滿了傳奇色彩,本身不好評價。特別是文獻中有關武則天的原始資料儲存下來的很少,史書中有關武則天的記載很不全面,而且常有矛盾之處,給人們正確認識武則天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比如關於太子弘之死,兩《唐書》記載不一。《舊唐書》卷5《高宗紀》載:上元二年(675)四月“己亥(25日),皇太子弘芫於合璧宮之綺雲殿。”同書卷86《高宗諸子·孝敬皇帝弘傳》載:“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亮,年二十四。嘆新唐書》卷3《高宗紀》卻說: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殺皇太子。”同書卷76《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傳》說:“蕭妃女義陽、宣城公主幽掖廷,幾四十不嫁,太子弘言於帝,後怒、雞殺弘。”究竟太子弘是病死的還是被武則天殺死的,僅憑兩《唐書》很難斷定。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評論者各取所需,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觀念、三綱五常及自身的好惡為標準。否定武則天的人如範祖禹、朱熹等無不把武則天的改朝換代視為“篡逆”,列為滔天大罪,甚至以性別斷是非,極力攻擊武則天。即使一些為武則天說幾句好話的人,也對武則天的參政表現出憤恨。洪邁、陸蟄等人則以納諫用人為標準,肯定武則天是明君。本世紀以來,一些學者重新提出評價武則天的標準.如昊晗認為,評價武則天應根據唐人對她的態度,而不應相信宋以後的傳統看法。郭沫若認為,評價武則天,應“以她對歷史所起的作用為標準。”許多學者都贊同這些觀點,但在具體評價武則天的過程中往往各持一端。評價的標準不同,當然很難得出一致的結論。

    武則天下結論,並沒有對武則天進行全面、深人的探討。對於有關武則天的某些具體問題,雖然展開過討論,但也不夠深入。比如關於武則天的用人問題,有人認為武則天發展科舉,創立殿試,求賢若渴,用人唯才;有人則認為武則天破格用人實際上是獎勵投機鑽營,所用之人主要是外戚、男寵和酷吏。武則夭的用人情況到底怎樣?沒有一個落地有聲的答案.有關武則天重用酷吏等問題的討論也是如此。這樣當然不易看清武則天的本來面目,此外,歷代對武則天的評論,往往受當時政治氣候的影響。如唐人對武則天的評價曾受到最高統治者態度的影響。宋元以後的評論曾受到理學的影響。本世紀以來對武則天的評價曾受到“文革”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容易使評論失去客觀性和公正性。看來,正確的評價武則天,使人們對武則天的認識逐漸統一,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烘焙,有沒有推薦的料理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