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necraft俾斯麥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關於這段歷史有兩個說法,納粹黨和通常歷史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納粹黨一貫的說辭是:“希特勒不願加入奧地利的軍隊,是因為他不想同劣等的斯拉夫人一同服役,他日耳曼人高傲的精神令他選擇了逃避,於是他來到了德國”。
希特勒來自一個不幸的近親家庭,他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娶了比自己小23歲的外甥女,生下了幾個孩子,他們不是早夭,就是離家出走,希特勒成為這個酗酒、喜怒無常的父親的撒氣桶,時常就是一頓慘無人道的暴打。
希特勒家的日子在父親退休後開始陷入貧困,而且阿洛伊斯·希特勒年齡太大了,他已經58歲了,而兒子阿道夫·希特勒才剛剛上小學,然而這個小學也沒辦法讀好,截止小學畢業,希特勒已經搬了7次家,轉過5次學了,他甚至還上過修道院的學校,差點把牧師當做自己的人生理想。
由於成長和生活的不得意,逐漸成年的希特勒對奧匈帝國擁有一種憤世嫉俗的仇恨。又由於當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光輝歷史所影響,希特勒像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對自己的民族極端熱愛,但又痛恨奧地利政府,乃至痛恨執政無方的哈布斯堡家族。
就這樣,希特勒成為了一個極端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它對德國有多崇拜,對日耳曼民族有多熱血,就對奧匈帝國有多反感,憤青式的情懷促使希特勒開始讀書和思考,成為友人眼裡“埋在書堆裡的人”,16歲時,他讀的最多的書是德國的歷史。
希特勒後來還是將繪畫作為自己的夢想,他在17歲生日後開始說服克拉拉支援他就讀昂貴的維也納藝術學院,但他自己卻兩度都沒有被藝術學院接受,之後克拉拉也逝世了,這徹底讓希特勒的生活進入了赤貧,1909年時,他不得不揹著畫箱出沒於維也納街頭,依靠給人畫畫為生,住的是隻有大通鋪的雞毛店,甚至靠施捨的稀粥度日。
所以,其實納粹黨的說法也沒錯,希特勒此時已經是個相當熱血上頭的憤青,他死活不願意加入有多民族成分的奧匈帝國軍隊,哪怕在內萊塔尼亞地區服役也不行,奧匈帝國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對德意志人而言非常難受,佔據了國家多數的德意志人卻被少部分的匈牙利人所壓制,換誰都不爽。
也有一些說法是希特勒其實自己也想參軍,因為慕尼黑的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但經過薩爾茨堡的徵兵體檢後,奧地利軍隊沒收他,軍醫給出的報告是“太虛弱,不能攜帶武器”,食物匱乏和露宿街頭讓一個體質尚可的年輕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總之,元首大人的第一次兵役就這麼躲過去了。
德軍的測驗並沒有奧地利人那麼細緻,他們搞了一個非常簡短的,不太仔細的醫療報告,宣佈希特勒適合待在德國軍隊,然後他就以奧地利公民的身份參軍了。
希特勒服役的部隊是巴伐利亞第16預備團,他擔任了最危險的工作——通訊員(Meldegänger),這個工作會被狙擊手、普通士兵、大炮和其他任何能夠射擊的東西瞄準,而他甚至沒有自衛的武器,只能抱著檔案袋不斷在前線往返。
就這樣,希特勒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德軍士兵,他擺脫了困窘的街頭生活,亦滿足了自己與德國並行的美夢,甚至還躲開了自己討厭的奧匈帝國。
此後他參加了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這些一戰中著名的惡戰讓希特勒不滿傷痕,但又在一次次任務中塑造了新的希特勒。
-
3 # 龍角大將軍
德國和奧地利在威廉一世擊敗拿破崙三世而凡爾賽建國前都是“一體”的,同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名下,同為德意志聯邦,奧地利人加入德國軍隊或者德中國人加入奧地利軍隊,在不知道的人看來很奇怪,但在德意志地區卻是稀疏平常的,因為在德意志人潛意識裡,德國和奧地利本為一體,哪怕是奧地利也認為德國和奧地利本應聯合的。但是普魯士王室卻認為一旦兩者聯合勢必遭到整個歐洲的圍攻,所以強行將奧地利拆分出德國,但在民眾的眼裡,兩者完全是一個國家,哪怕到了二戰前夜,德國吞併奧地利也是不費一槍一炮,還得到了奧地利民眾的熱烈歡迎,這也從側面看的出奧地利人對統一德意志,融合德國的渴望。
德國經過連年征戰,數戰告捷,而奧地利卻是內部動盪不堪,國力衰敗,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希望只有德國了,所以希特勒才會加入德國軍隊。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沒有希望,而德國卻有,德國和奧地利民間也同屬一體,對於加入對方的軍隊也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很正常。
-
4 # 噴子都是玻璃心
他在《我的奮鬥》裡有提到,是因為他看到奧地利上至皇室下至平民,斯拉夫化日益嚴重,“這讓我十分痛恨著奧地利”。他確信奧地利已無法承擔起復興日耳曼民族的歷史任務,所以果斷投奔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戰爆發後,他又主動寫信給德皇,申請參軍,獲得批准。
-
5 # 歷史雜談驛站
希特勒在嚴格意義上其實不是德中國人,而是出生在奧地利的奧地利人。希特勒為什麼不加入奧匈帝國的軍隊?不是他不想,是人家壓根不會要他,年青希特勒的就是個流浪畫家,給人感覺就是先天營養不良的文弱書生。這樣的身體素質,說實話根本一看就不是當兵的料,在當時奧地利軍隊中會被描嘲笑為連槍都扛不起的男人。
而那時落魄的希特勒,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糟糕生活狀況,進入軍隊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好辦法,因為希特勒要身體沒身體,要學歷沒學歷,要技術只會畫畫,是德國最後給予了希特勒參軍機會,所以希特勒沒能在自己的祖國奧地利參軍。
-
6 # 剛才想起來什麼
民族主義者
真正的民族主義者,極端化的民粹主義者
在一個民粹主義者看來奧匈帝國不倫不類,那麼多民族混亂不堪。所以元首不是在為軍餉而戰,是在為理念而戰。
回覆列表
希特勒↑
奧匈帝國政府在一戰爆發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國參軍,希特勒返回奧匈帝國後,因為裝病沒通過體檢,之後又返回了巴伐利亞。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上書巴伐利亞國王,志願參加了德國軍隊,並很快獲得了批准,成為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一名戰士,在西線與協約國作戰,
他先後參加了第一次索姆河戰役、巴斯青達戰役。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升為上等兵,且因作戰勇敢獲得過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一:奧匈帝國是個二元君主制的奇葩國家,國內民族眾多,形勢非常複雜。各民族之間矛盾重重,不僅捷克、斯拉夫等族群鬧獨立,連聯合執政的匈牙利都煽風點火,這不符合希特勒“日耳曼民族至上”的觀念,而德國是以日耳曼人為主,民族成分比較單一,民族凝聚力非常強,國家也就顯得更加強悍。
奧匈帝國 ↑二:奧匈帝國是個相對落後的半工業國,國內民眾生活比較困苦,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也較大,而富裕的地區不願意出錢救濟相對貧困的地區,國內矛盾重重,很多地區甚至一直在鬧獨立
而德國和奧匈帝國不同,德國工業發達,國民生活普遍富裕,百姓和地方政府都願意留在德國,也更願意替政府打仗。
德意志帝國 ↑三:奧匈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同屬德意志國家,以前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國內都是以日耳曼民族為主,況且一戰時德奧兩國還是盟國,所以替誰打仗都是一樣的,替奧匈帝國打仗也好,替德意志帝國打仗也罷,都是在替德意志國家打仗,替同盟國打仗,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