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科袁鋒
-
2 # 王芳軍教授醫家談
當然先要由專業醫生來做過體格檢查,確定是否真的存在感染性關節炎。
然後,可以透過化驗如血分析等了解有無感染性指標,如果有發熱,可以考慮加做血培養(加藥敏),查詢血液中是否有感染細菌的跡象。
還可以做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MRI、CT等),常常可以根據骨破壞、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改變大致明確感染性關節炎的型別。
如果是前面的檢查做過了,確實是存在感染性關節炎,特別是已經形成瘻道了,需要明確是什麼細菌引起的,必要時可以穿刺關節囊,抽取關節液進行培養、塗片及化驗,這是效率最高、特異性最強的,但不推薦首先應用,因為屬於創傷性,有可能促進感染擴散。
-
3 # 骨科王健醫生
細菌感染性關節炎,是由於滑膜或者是關節周圍的組織感染到細菌真菌或者是病毒,從而在關節上引起的一種炎症。而且,這種細菌感染性的關節炎症對於不同的地區的發病率的差異也是比較大的。細菌感染性的關節炎會導致關節的腫痛還有熱痛。
現在醫學上,細菌感染性關節炎一般採用區域性X光,磁共振,風溼因子,還有就是細菌培養對關節進行不一樣的方法檢查。而這裡面每種檢查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來判斷是用哪種檢查會比較適合,常做的檢查有以下幾種。
1、 區域性X光,也就是對患者已發生了症狀的關節進行一次X光的檢查,根據檢查的X光圖要判斷患者關節的具體情況。例如像是X光下關節有一層較為明顯的陰影,那就是細菌感染性關節炎了。
2、磁共振成像檢查,也就是磁共振。磁共振產生的另外一種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也是可以穿透人體的另外一種電磁。這種電磁對於人體關節的解析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還安全。對於患者還是比較優質的檢查。但是,磁共振的限制條件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要謹慎選擇才是。
3、檢查風溼因子來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性關節炎。其實檢查風溼因子這個起初是檢查患者是否有類風溼的比較多。但也普遍適用於關節疼痛的檢查。如果患者症狀較輕,可以適當選擇這個。
4、細菌培養。這是準確性最高的檢查方法,但也是最難實施的方法。細菌培養要先檢查血白細胞的數量還有血液的下沉。之後再一次採用厭氧還有需氧兩種方式是培養。之後再從氣味還有狀態上來判別為哪種細菌的感染。
-
4 # 運動醫學楊渝平大夫
這種情況呢,一般的都是先進行全身血化驗的檢查,比如說從胳膊上抽點血,來化驗一下,我們通常叫四大常規,血常規、血沉,crp就是快速反應蛋白,還有纖維蛋白源,這四項,當然還有一項就是專門針對細菌的降鈣素原的檢查,通常這五項就可以幫助我們大概判斷是不是有感染。但是不是關節感染,還有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關節感染以後,一般都會有積液,幾乎沒有沒有積液的,所以如果把積液抽出來,進行相關的化驗往往可以更直接的來判斷是不是存在關節感染。
這是具體的檢查辦法,當然,如果你確實覺得有什麼異常,一定還是先到專業的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經過醫生的檢查診斷,可以給你一個比較明確的結果。如果確實是關節感染了,可以給予準確的治療。
-
5 # 廣東骨科專家團
感染性關節炎,症狀常常伴有紅腫、疼痛,還伴有膿液滲出,關節功能常常受到阻礙,嚴重的話甚至畸形。患者大多數為兒童以及老年人,因為他們的免疫力比較差、抵抗力比較差。那麼,出現細菌感染性關節需要做什麼檢查呢?
1、進行骨掃描的檢查,具體是檢查骨的新陳代謝問題、在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血液是顯示陽性還是陰性問題、以及血液的流量問題。
2、實驗室的檢查:就是對血液、白細胞這些進行全面的檢查。
3、檢查急性感染腫脹關節的滑液,如果WBC記數不小於20000/μl,這就說明滑液黏度下降了。
4、進行血常規檢測,可以根據白細胞來判斷是否有細菌的感染,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部位受到了感染、才能夠對症下藥。
5、檢查是否有貧血、肝功能異常等等,可以判斷是否會缺鈣。
6、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可以用抗生素持續一段時間來測試直到有好轉再停用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等症狀。
上面對細菌感染性關節炎進行了幾種檢查的介紹,相信相關的患者對此有相關的瞭解,由於關節炎對生活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一旦有細菌感染性關節炎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回覆列表
細菌感染性關節炎,在普通人當中發病率不高,但是我們臨床上卻遇到過很多,通常會發生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者前一段時間有過發熱感冒的朋友。臨床上相對比較多的就是化膿性關節炎。尤其是化膿性膝關節炎。以下說一下如何診斷細菌感染性關節炎。
首先要看你自己的症狀。症狀主要包括區域性症狀和全身症狀。一般細菌感染性關節炎,區域性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而有時候全身會出現高熱,寒戰等等情況。
第二就是要看醫生的體格檢查,當然,我說出來你也可以自己作為參考。很多化膿性膝關節炎,區域性會出現波動感。浮髕徵陽性。就是平躺的時候用手指頭推髕骨,會發現髕骨像浮在水裡一樣。區域性壓上去也會有壓痛。經常會出現關節的活動受限。
第三就是輔助檢查。最簡單的輔助檢查就是做一個血常規看一下,血常規,看看白細胞有沒有增高,如果白細胞增高,就懷疑有感染。當然,查血常規的同時,還可以查c反應蛋白和血沉,這兩個指標也是感染性的非特異性指標。比較準確的檢查就是膝關節內抽取積液,然後送細菌培養,同時看一下積液的顏色,如果積液是白色混濁的狀態,那要高度懷疑是細菌感染。同時也可以做一個膝關節的核磁共振,看看膝關節是否積液非常多,或者膝關節有其他的軟組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