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評書說影王三哥

    1、《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章回體神魔題材的小說,所謂現在的鬼啊神啊,那都得叫《西遊記》祖宗了。《西遊記》文學價值極高,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是很多學者專家研究的物件。

    2、電視劇版的《西遊記》於1986年首播,獲得巨大成功,累計觀看人次達到40億以上,至今還在被各個電視臺重播,是幾代人心中不滅的經典,本身“西遊記”這三個字就自帶流量,人們對於西遊記的話題永遠沒有削減。

    4、三哥自認為不能忽略的一點,那就是我們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愛讀書,掌握的知識本身就那麼一點,為了顯示自己很牛逼,於是只能拿一些老牛反胃的東西來充數了。而《西遊記》可能是我們看的最多、劇情最熟悉的一部電視劇了(其實我敢說有很多人是沒看過原著的),結合西遊記去大吹特吹,是炫耀的一種表現。

    以上認識僅僅是我個人的理解,不正之處敬請指正。

  • 2 # 童宏倉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優秀的神話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在古代神話小說中,風格獨特,構思精巧,獨誓一幟。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趣味性,適合於社會上各種人閱讀,從青少年到年齡大的老年人都喜歡。另外,西遊記雖然是神話故事。他反映的卻是人間的社會現實。人物形象塑造,生動形象,活靈活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緊帖現實生活,容易和讀者產生共鳴。每個人物都有明顯的個性,幾乎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他們的原形,比如,豬八戒好吃懶做,白骨精能言善變,沙和尚忠心懇懇。唐僧堅定善良,孫悟空火眼金睛。各種妖魔鬼怪的愚蠢兇惡的吃人本性。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反映了人間假,醜,惡,真,善,美,以及為老百姓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這一主題。整個西遊記,透過孫悟空這一超人的形象塑造,表達人們對現實社會的反抗和不滿,對理想社會和公平合理社會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因而,人們熱衷於解讀西遊記。

  • 3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在自媒體圈,老僧是腦洞解讀《西遊記》的始作俑者。如今,解讀《西遊記》已經成為文化自媒體領域的一股熱潮,出現了好多派系。

    很多人對此的評價是,過分解讀、糟蹋名著、騙取流量。老僧承認,在自媒體圈子裡,這樣的自媒體人很多。他們的工作方法是,從別人的文章中竊取創意,同樣的材料,換個說法。這種行為就是洗稿,與剽竊沒有什麼區別。

    除了這些毫無建設性的抄襲者外,在自媒體圈子裡還活躍著一大批有底蘊、有良知的解讀者,如蝸牛看西遊、宋諞西遊、白馬晉一、李天飛等。他們各有自己的方法論,也有自己一幫忠實的讀者。

    很多人奇怪,這麼多解讀的文章,為何還能獲得如此好的流量呢?主要是因為《西遊記》是華人極為熟悉的超級IP,對它作任何解讀都能獲得很好的讀者反饋。在移動客戶端寫《西遊記》從不缺少讀者。

    至於是不是糟蹋名著,老僧在這裡要為有底蘊的解讀者說幾句。在文化圈,紅學曾經是顯學,即便是如今也依然有無數擁泵。如果大家看過紅學的相關文章,一定會啞然失笑。很多所謂的紅學家寫的東西,用的方法,與解讀《西遊記》的群體沒有多少區別。

    如果非要尋找區別,那就是很多紅學家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而解讀《西遊記》群體中,更多是草根作者。這種名著解讀的行為只在中國有嗎?當然不是。在英國,研究莎士比亞甚至摳到每個詞背後的社會、宗教、文化解讀。

    很多西方學者笑稱,在英國有一大幫人靠莎士比亞活著,莎士比亞吐一口濃痰,他們也會跪下來,爭先恐後地吸吮,且吸得津津有味。在法國,研究《紅與黑》的人也如過江之鯽,曾經出現過的奇葩觀點也會讓人腦洞大開。

    其實,解讀《西遊記》並非自媒體時代獨有的事情,《西遊記》自從成書以來,就有無數人解讀、點評、腦洞、續本等。解讀《西遊記》的風潮應該始於大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標誌性的事件是,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簡稱世德堂本的問世。

    從那以後,明清時代的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西遊記》進行了無數種解讀。所謂的佛道之爭、三教同源、內丹修煉、修心練魔等觀點,基本上都是那個時代形成的。我們能想象到的觀點,在明清時代幾乎都有過論述。

    有些知名的版本和點評大家應該知道。如,明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清本《西遊證道書》、憺漪子(汪象旭)與笑蒼子(黃周星)《西遊證道書》、悟元子(劉一明)《西遊原旨》、悟一子(陳士斌)《西遊真詮》、張書坤《新說西遊記》、張含章《通易西遊正旨》、含晶子《西遊記評註》等。

    既然從古到今那麼多人解讀《西遊記》,那麼自媒體時代的作者有這個學養嗎?能解讀出什麼深刻的東西呢?其實,自媒體人承擔的是文化普及的重擔。

    根據筆者對自己賬號上幾十萬讀者的瞭解,他們中99%的人根本沒有讀過原著,對《西遊記》的理解僅限於影視作品。由於影視作品只取了原著中一兩個亮點,所以《西遊記》中很多偉大的理念、故事等,都被湮沒在原著中。

    他們連原著都沒有讀過,更不用說讀明清以來的名家解讀了。很多學院派的解讀更是晦澀難懂,他們當然也不會觸及。自媒體人的特點是什麼?是懂使用者需求,是做內容產品的,而不是單純寫文章的。

    我們的偉大之處是,讀懂了古人的智慧,用移動網際網路的語言和現代人能接受的邏輯去敘述《西遊記》,對書上留下的疑問、文化點、知識點等,進行詳細、有趣的解讀。很多人是看了這些解讀文章才真正愛上《西遊記》原著的。

    當前解讀《西遊記》的隊伍還很薄弱,很多朋友只不過是洗稿、剽竊。這個行業需要更多有學識的人進來,大家一起來普及文化知識,讓《西遊記》的智慧被更多的中國讀者看到。不要用糟蹋名著將這個群體一竿子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散戶投資人明知道自己炒股會虧錢,為何不交給專業人士炒股並付其佣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