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老去的老胡

    這段《長亭送別》是《西廂記》中的一段。

    原文是這樣的:這憂愁訴與誰?憂愁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殘柳長堤。

    聯絡上下文,恨壓三峰華嶽低的意思應該是:怨恨能把華嶽的三座山峰都壓低。華嶽應該就是華山,三峰即華山的東西南三峰。

    這段詞描寫了崔鶯鶯和張生短暫歡愉後不得不離別時的悲憤心情,反映了自由愛情和封建禮教的尖銳矛盾,歷來為追求自由愛情的人所稱道。

    但其實我更喜歡《西廂記》中的紅娘,敢愛敢恨,嬌俏可愛。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 2 # 維尼小怪

    一、“恨壓三峰華嶽低”的含義

    恨,愁怨。三峰華嶽,是指西嶽華山的三座高峰:芙蓉峰,明星峰,玉女峰。《水經注》記載:

    華嶽有三峰按《勝覽》雲:華嶽三峰:芙蓉、明星、玉女是也,直上數千仞,基廣而峰峻疊秀,屹於嶺表,有如削成。山頂有二泉東曰太丘泉,西曰蒲池,東西分流,掛溜騰虛,直瀉山下。今其山盤迴峻挺,翼帶河濱,控臨關險,壯都邑之形勝,扼雍、豫之噤喉。秦中險塞,甲於天下,豈不以踐華為城,因河為池,山川之雄,泰華裒然稱首哉!

    可見,華嶽三峰,當是直上雲霄的有名高峰。

    “恨壓三峰華嶽低”的含義,就是心裡的愁怨,都能把華山的三座高峰壓低下去,可見愁怨之重。

    二、“恨壓三峰華嶽低”的出處

    “恨壓三峰華嶽低”出自《西廂記·長亭送別》,原文如下:

    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意為:

    滿腔憂愁思緒,不知能訴與誰聽?相思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老天才不管相思之人是不是已憔悴不堪。

    相思淚使九曲黃河都氾濫起來,相思怨把華嶽三峰都壓低下去。

    黃昏到來,獨倚西樓,愁悶地望向你所在的遠方,卻只看到了夕陽下的古道,長堤上的衰柳。

    此為崔鶯鶯對張生的惜別之語。她設想張生走後,自己是如何不堪忍受相思之苦,悶倚西樓,“望斷天涯路”,渴盼張生歸來。

    “恨壓三峰華嶽低”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而一個“壓”字,又把抽象的愁怨變得具體可感,“都能把華嶽三峰壓低”的比喻,形象地表現出鶯鶯的離愁別恨是多麼深重。

    三、對“恨壓三峰華嶽低”的評價

    受過離別之愁、相思之苦的人,最能理解崔鶯鶯的愁情。這裡面有對科考功名的不滿,有對被迫分離的痛苦,有對張生的難捨難離,也有對未來的擔憂。

    “恨壓三峰華嶽低”,作者用直白又形象的語言,勾勒出崔鶯鶯的滿懷愁緒,可謂匠心獨運。能把抽象的情感,變得如此形象,我想到的,只有兩人:李煜和李清照。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我們體驗到他那如春水般浩浩蕩蕩,無邊無際的愁。

    李清照在《武陵春·春晚》中,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使我們感受到她那“船都載不動”的沉重的愁。

    《長亭送別》結尾處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即是化用李清照此句之神韻。

    以上是我對問題“《長亭送別》裡的恨壓三峰華嶽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的回答。

  • 3 # 暮然一笑終成夢

    含義是:情絲的眼淚使九曲黃河都氾濫成災起來,怨氣能將華嶽三峰都壓得很低。

    源於元朝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全文節選:

    這憂慮訴與誰?情絲只知道,老天爺無論人蒼老。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譯文翻譯:

    這憂慮向誰去述說?想思之苦只能自身內心搞清楚,上天無論人是不是蒼老。情絲的眼淚使九曲黃河都氾濫成災起來,怨氣能將華嶽三峰都壓得很低。到傍晚獨自一人悶倚西樓,但見那夕陽古道,悠悠垂柳,萬里長堤。

    拓展材料

    創作背景:

    《西廂記》是一部知名的元雜劇。其經典故事選自中唐詩宋詞人元稹所做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是在承繼和消化吸收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本上寫作的優秀著作,它不但在方式上由敘事體的講唱文學變為了代言體的雜劇,並且在觀念深層層面,也作了進一步的發掘。

    中心思想鑑賞:

    文中用元雜劇的方式敘述了崔鶯鶯十里長亭送張生進京趕考的分離情景,而張生和崔鶯鶯這對打破凡俗恩愛的情侶,短暫性的歡愛後將要飽受長期的分離情絲。體現了隨意友情與愛情封建道德的銳利分歧,主要表現了對封建道德對人的本性人情世故比較嚴重拘束和抑制的譴責。

  • 4 # 寧夏辛老師

    董解元巜西廂記》故事來自唐代詩人元稹所著巜鶯鶯傳》。長亭送別這一幕是在老夫人的安排下,張生不得不與崔鶯鶯分別赴京城求取功名。鶯鶯百般無奈只能在送別時用這段唱詞表達了滿腔的離愁別恨。這是一組對仗句,上一句是“淚添九曲黃河溢”,下一句“恨壓三峰華嶽低”,因為故事發生在唐朝,上京趕考當然是去長安。故事是在山西永濟普救寺發生的,從那裡去長安肯定要取風Lamando過黃河,而河對面便是西嶽華山。董解元安排崔鶯鶯對著九曲黃河和華嶽三座頂峰來發洩心中的別愁離恨是非常自然而貼切的,體現了高超的藝術 ,可謂是獨具匠心。唱詞的意思是:我的淚水傾灑在黃河裡河水也會氾濫,我的離恨堆壓在華山最高的三座峰上,整個山嶽也會因無法承受而塌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一張照片能讓你感覺到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會是哪一張?